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财经 -

汇聚侨界智慧,激发青年力量(环球热点)

  • 财经
  • 2024-02-07 17:32
  •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高 乔

汇聚侨界智慧,激发青年力量(环球热点)

嘉宾和市民在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侨智汇”展区参观。
吴 鹏摄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上,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海内外嘉宾齐聚福建省福州市,参与业界学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科创现场竞技、产学研用对接等系列活动。据主办方统计,参会嘉宾年龄45岁以下者约占50%。侨界青年科创人才汇聚成为大会亮眼特色。越来越多侨界青年科创人才主动选择回到中国,践行科技报国之志。

“铆足劲搞创新”

科技含量高,青年力量足,这是许多与会嘉宾对首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印象。在大会上,中国侨智“氢”动未来绿色产业高端对话、智能网联汽车“芯”动力成果发布暨技术交流对接会、“两国双园”海洋食品产业发展项目推介会、集中展示24项高精尖领域科研成果的科技成果专场推介活动等,为侨界科技领域工作者对话交流搭建平台。

在中国侨联侨界新生代创新创业分享会上,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尹学军作为中国侨联新侨双创联盟双创导师,分享了自己回国创业的感受。“演讲结束后,嘉宾踊跃提问,很多海归创业者和我沟通具体问题,我感受到侨界青年的朝气和活力。”他说。

“在侨智发展大会上,我和很多老朋友重逢,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专注于虹膜技术研发应用的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鹏说,侨智发展大会举办多领域的项目对接活动,为他寻找虹膜技术与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等交叉学科合作机会搭建了广阔平台。“活动现场,嘉宾热络沟通,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大家都带着一股铆足劲搞创新的劲头,我也很受鼓舞。”他说。

在新侨创业对话中分享心得、参与汽车产业论坛……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海外华人科创联盟主席蒋林华在侨智发展大会上收获颇丰。“这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与会的侨界科研人员和创业者畅谈各自事业中的创新点,分享回国后的工作生活感想。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话题在大会多个论坛都挺火,大家的讨论对我之后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布局也有启迪。”蒋林华说。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宁圃奇对印尼归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的发言印象深刻:“我在本科期间就听过陈院士的报告,他一直是电动汽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者。大会期间,众多资深专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探究方向,对科研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了解多学科前沿动态的好机会。”

伦敦大学学院北京校友会会长张劲草受邀参加本次大会的侨创联盟与侨界新生代创新创业分享会专题论坛,参与讨论“更好发挥海外人才优势,促进中外科技交流”等议题。“大会邀请许多学界‘大咖’进行对话;许多分论坛邀请学界业界代表,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干货满满。我非常期待这个侨界人才盛会能够每年如期召开,让我能定期充充电。”她说。

“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参会的侨界青年代表中,许多都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他们出国求学、工作,回国研究、创业的经历,映射出侨界青年人才科技报国的时代潮流。

作为虹膜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的企业家,王晓鹏对回国创业有自己的感受。2003年,王晓鹏从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巴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加入国际著名图像与信号处理和生物识别学家唐纳德·门罗教授的团队,开始在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进行前沿研究。此后,他在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总部任地球物理科学家,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持续深耕。

“2010年,我选择回国创业,创立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公司提供的虹膜识别技术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安防、社保、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拥有200多项知识产权,为中国在虹膜识别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贡献了一份力量。”王晓鹏说,“中国各级政府大力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创业,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国内市场环境、资本环境对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十分青睐,回国创业让我的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王晓鹏说。

对于宁圃奇来说,回国继续新能源技术相关研究,是他事业发展的“最优解”。2006年,宁圃奇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毕业后,进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全球知名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继续开展科研工作,从事高效车用电机驱动研究。2013年,他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作。

“回国继续从事新能源领域技术研究,对当时的我来说,符合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两方面的追求。”宁圃奇说,回国初期,正值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的起步阶段,国内新能源技术尚有许多亟待攻关的技术难题,这正是他能学以致用的地方。此外,中国政府对海外优秀科研人才回国提供技术、资源、资金、生活等方面的系列支持政策,让他能够通过产学研结合有力推动新技术在市场中的应用推广。

蒋林华已习惯在中国与欧洲多国“两头跑”。他曾在欧洲微电子研发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瑞士PSI国家实验室等海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智联网络、医学图像分析等方向研究。“目前,我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影像、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农业方面的结合应用。中国的广阔市场和投资方的热情,为我们开辟回国创业的发展蓝海。”蒋林华说。

“相信侨界青年的力量”

“作为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学者,我亲身经历了中国新能源技术从起步到飞跃的10年发展。”宁圃奇说,在他与海内外学界、业界的沟通中,他切身感受到,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与欧美等传统技术强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在一些细分技术领域,中国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实验室硬件配备还是科研团队综合实力,中国科研机构的竞争力都显著提升,对许多海外学子和科研人才而言,回国是一个优先选项。”

作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专家,王晓鹏认为,一方面,海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有利于开阔视野、养成多元化思维方式,掌握海外前沿科技动态,在回国创业过程中能释放更多能量。另一方面,中国侨联等国内侨务部门搭建的交流平台,为从事不同学科研究应用的归国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合作提供重要信息渠道,搭建沟通桥梁。“对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在全球视野下研究前沿问题,在互相学习中促进成长,共同探索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课题,是最大的乐趣之一。”王晓鹏说。

蒋林华连续多年在欧洲组织召开“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中欧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已成为欧洲华侨华人的重要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他介绍:“2024年,海外华人科创联盟将在德国法兰克福组织召开中欧科学家论坛,继续加强中国与欧洲学界的沟通,推动更多中外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

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振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尹学军对侨界新生代信心满满:“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为侨界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学识基础,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创新创业氛围,为侨界新生代回国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我积极参加中国侨联新侨双创联盟双创导师团,就是想尽己所能,为回国的侨界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经验性的帮助,让这类平台成为支持侨界科技人才的有力后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相信侨界青年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caijin/10105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