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立
一场买卖,让两家同为饲料起家的企业再次“相逢”。
近日,天邦食品(002124.SZ)公告此前计划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记生物”)股权的事项落地,天邦食品拟以16.5亿元的价格向通威股份(600438.SH)的全资子公司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农业”)转让持有的史记生物30%股权。
公告提到,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天邦食品持有史记生物股权比例由49%降低至19%,同时天邦食品预计可实现投资收益9.5亿元。
而这也将是自1月初定增11.87亿元后,天邦食品再一次的“回血”。天邦食品为何出售史记生物股权?同为饲料起家的两家企业又如何走到同一谈判桌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两度出售股权,难挽业绩亏损
时隔近五个月,天邦食品的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部分股权终于有新的进展,通威农业将以16.5亿元的价格接盘史记生物30%股权。
资料显示,通威农业成立于2022年,由通威股份控股,以饲料生产和水产养殖为核心业务,同时涉及水产苗种繁育、养殖服务、动物保健、农业检测、渔业设施与装备、融资担保等诸多领域。
根据史记生物的资产评估报告,自成立以来,史记生物每年(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均上亿元,营业收入也在10亿元左右,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截至2023年4月30日,史记生物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55.05亿元,增值额为46.01亿元,增值率为508.77%,而资产负债率也从2022年底的41.85%降至38.30%。
对于仍稳定增值且盈利的史记生物,为何天邦食品要选择转让股权?
这个答案在2023年9月天邦食品的公告中能够获得,彼时天邦食品表示,此举是为了能够更加聚焦下游养殖屠宰加工业务,而出让股权获得的价款主要用于补充公司现金流。
Wind数据显示,天邦食品自2020年以来,货币资金就在不断减少,从2020年末的21.26亿元下降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6.76亿元。在货币资金不断减少的同时,天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冲破80%的关卡,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末的43.25%升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87.03%。
面临如此大的资金压力,转让优质资产无可厚非,然而这并不是天邦食品第一次转让史记生物的股权。2022年6月,天邦食品将史记生物51%股权转让给由史记生物管理和员工为主导的三亚史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亚史记”),股权转让价格为10.2亿元。
此后史记生物不再纳入天邦食品合并报表范围,但这一操作让天邦食品2022年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不过,在2023年猪价跌跌不休的背景下,天邦食品归母净利润再次由盈转亏,预计亏损26亿~29亿元,同比下降631.70%~693.05%;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26.5~29.5亿元,同比下降164.74%~194.71%。
饲料起家,转型后困在周期里
值得注意的是,从天邦食品手中拿下史记生物30%股权的通威农业,是光伏巨头通威股份的子公司,而通威股份与天邦食品一样,都是饲料起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立。
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为了能够寻求更好的发展,通威股份和天邦食品分别在2004年和2007年上市。在行业的景气度以及资本的加持下,两家公司的饲料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业绩也在不断创新高。
相关年报显示,通威股份的营收从2004年的26.29亿元飙升至2012年的134.91亿元,猛涨超4倍,成为“饲料一哥”;天邦食品的营收从2007年的5.58亿元飙升至2012年20.42亿元,涨幅近3倍。
然而随着涌入饲料行业的竞争者愈来愈多,企业投放资源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寻找新的增长点迫在眉睫。2013年,同是饲料起家的天邦食品和通威股份通过收购外部资产转型。
这一年,天邦食品以成功收购艾格菲农牧中国境内生猪养殖类资产,正式开启生猪养殖业务;而通威股份则经过218轮竞标,以8.7亿元价格成功接手光伏明星企业家彭小峰的合肥赛维电池工厂,正式进军光伏电池片环节。
此后,天邦食品在饲料的基础上深耕生猪全产业链,先后成立CG中国、上海拾分味道食品有限公司,走上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扩张之路,涉足生鲜食品领域;通威股份则在光伏平价时代来临之际,往降本增效的光伏产业一体化方向深耕,并结合自身在农业的丰富经验,创出“渔光一体”的光伏项目新模式。
直到2019年,这两家企业都在各自领域迎来了新挑战。
那一年,因为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供不应求迎来价格暴涨,上市猪企和养殖散户快速扩产,希望能靠“风口上的猪”大赚一波。然而预料不到的是,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猪企降本增效、行业能繁去化缓慢等影响下,整个生猪行业陷入漫长的下行周期,不少养殖户和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或猪瘟疫病,倒在了猪价回暖的黎明前。
而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天邦食品自然也不好过。自2021年以来,因猪价低迷,食品行业尚处于产量爬坡阶段,天邦食品扣非归母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仅有2022年靠转让史记生物部分股权等非经常性损益来扭亏为盈。
根据2021~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业绩预告数据计算,短短三年时间,天邦食品归母净利润将亏损65亿元~68.72亿元,亏损金额远超前十几年的累计归母净利润。投资天邦食品的股民也亏损严重,仅2023年其股价便跌超40%。
在天邦食品面临生猪寒冬之时,通威股份所在的光伏行业也陷入价格战。
2018年的光伏“531”新政使得高歌猛进的光伏产业“踩下刹车”,放缓了发展速度。在光伏产业补贴逐渐退出的情况下,为了与其他能源发电企业争夺市场份额,“降本增效”同样成为光伏企业的主旋律。
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战愈演愈烈,部分光伏组件企业倒下,通威股份则继续发力扩产,投资上百亿元在乐山、成都等地建设高纯晶硅、拉棒、切片、光伏组件、电池片等项目。
但光伏价格暴跌让通威股份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3年三季报显示,通威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4.21亿元,同比增长9.15%;归母净利润为163.02亿元,同比下降24.98%。虽然通威股份的市值已超千亿元,但其2023年二级市场表现也不尽人意,全年股价跌超30%。
同为饲料起家,天邦食品和通威股份都曾在饲料领域“风生水起”,而今昔日同行兜兜转转在谈判桌前“重逢”变成了买卖双方,虽然两家企业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在生猪和光伏行业的周期轮回面前,他们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