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关注下上午的市场行情和最新资讯。
3月28日,A股早盘震荡调整,沪指微涨,创业板指领跌。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0.05%,深成指跌0.38%,创业板指跌0.85%。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049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26亿。
同花顺大跌
同花顺27日深夜公告称,截至3月27日,减持计划期限届满,自2022年9月28日至2023年3月27日期间,股东于浩淼、叶琼玖、王进未减持公司股票,凯士奥在减持计划内合计减持2.38万股。
同花顺同时公告称,实控人、董事长易峥、董事叶琼玖,凯士奥、于浩淼、王进拟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5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46%)。此公告对近期涨幅较大的同花顺而言,无疑是一个利空。截至28日午间收盘,同花顺大跌。
引入海外战投 荣盛石化大举涨停
28日上午,荣盛石化无悬念涨停。股价来到14.2元/股,涨幅9.99%,总市值达到1438亿元。
昨日晚间,荣盛石化发布公告称,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拟将所持公司股份10.1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加一股股份)以24.3元/股,转让给沙特阿美旗下AOC,对价总额246亿元,此次权益变动旨在促成公司与沙特阿美及其关联方在石化领域的战略合作。
同时,荣盛石化与战略合作方沙特阿美及其关联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下原油采购等一揽子协议,就原油采购、原料供应、化学品销售、精炼化工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
截至上午收盘,除荣盛石化外,宝莫股份、华锦股份等多股涨停。此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东华能源等均涨超6%。
又有新股上市 一度涨逾40%
28日又有新股上市,这只新股为创业板的科瑞思,今天上午一度涨逾40%。
招股资料显示,科瑞思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绕线设备为客户提供小型磁环线圈绕线服务,向客户销售或租赁全自动绕线设备以及向客户销售全自动电子元器件装配线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型磁环线圈绕线服务为公司核心业务,该类业务主要面向生产网络变压器和电源电感的磁性元器件生产商,并最终应用于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领域,重要客户包括经纬达集团、攸特电子、湧德电子等。在优先专注绕线服务业务的同时,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情况同时销售或租赁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绕线设备,并根据客户定制化需求研发和销售汽车贴片电感装配生产线、汽车变压器装配生产线和汽车马达装配生产线等全自动电子元器件装配线,重要客户包括TDK集团、胜美达、力佳电机等。
招股资料还显示,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标准电气类、标准机械类、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类、外购加工类、磁芯类和铜线类等,重要供应商包括中山市雷立机电有限公司、珠海市冠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佳铭士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亚德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SMC集团等。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采取“订单式生产”的生产模式,并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同时通过电话宣传、网络宣传、老客户介绍新客户、刊登相关行业期刊和参加相关行业展会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
赵长鹏回应遭起诉
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及其CEO赵长鹏因涉嫌违反交易和衍生品规定而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起诉。这家衍生品监管机构表示,币安未在该机构正确注册,以此逃避责任。CFTC至少从2021年以来就一直在调查币安是否未能阻止美国居民买卖加密货币衍生品。按照CFTC的规定,如果平台允许美国人交易这类产品,那么平台就需在该机构注册。美国几家机构一直在调查币安的活动,CFTC为其中之一。
赵长鹏发推回应遭CFTC起诉这一事件时,引用其年初发布的2023专注目标及建议的第四条款作出回应:IgnoreFUD,fakenews,attacks,etc.,即忽略FUD(惧、惑、疑,fear,uncertainty,doubt)、假新闻、恶意攻击等。他还称,如果未来我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数字“4”,就可以联系到这一条推文。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称,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公司的民事诉讼“出人意料,让人感到失望”;诉状似乎未完整陈述事实;不认同CFTC提出的许多陈述;公司“尊重”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监管机构,并配合它们的监管工作。
2021年年底,在比特币等众多加密货币大涨的背景下,赵长鹏当时曾凭借941亿美元(约合6348亿元人民币)身家荣登华人首富,同时也跻身世界十大富豪。
中消协:八成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公平交易权等成关注热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28日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在遇到过度包装商品而维权的消费者中,69.5%的消费者表示对维权结果满意;51.4%的消费者感知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存在诸多盲点,只有34.0%的消费者了解过度包装正确定义,仅有7.8%的消费者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商品难度大且容易误判。
据了解,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2年下半年开展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调查中,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线下走访和主流电商网站搜索方式分析了6160个商品的包装;向消费维权志愿者等公众征集了238个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线索共474张照片;在线完成了7443份有效调查问卷。为深入分析归纳过度包装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存在的原因,明确治理过度包装的工作重点,中国消费者协会分析了近半年全网媒体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热点话题和查处纠正案例;组织了由过度包装标准制定部门、行业协会代表和高校专家参加的研讨会,邀请消费者代表进行了深度访谈;同时,调查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收集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
调查显示,在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现状方面,51.4%的消费者感知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34.3%的消费者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在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有71.3%感觉受到欺骗,说明过度包装存在欺骗性,误导消费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有43.5%表示“知道是过度包装,但没有选择余地仍然选择购买”,说明过度包装让消费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装成本,一定意义上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在消费者印象中,疑似过度包装问题商品更多集中在大型商超和品牌电商等渠道,奢侈品、月饼、保健品、包装茶和化妆品疑似过度包装问题比例更高。数据显示,虽然消费者对于欺骗式过度包装维权意识强,但实际维权行动弱,买到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只有14.7%的消费者进行了投诉维权,在投诉维权的消费者中有69.5%表示对维权过程和结果满意。
在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相关认知盲点方面,虽然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66.0%的消费者不知道商品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92.2%的消费者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消费者判别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主要靠个人感觉,看是否是“欺骗式包装”“豪华的包装”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国家标准中计算包装空隙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专业度过高,普及有难度,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难度大且容易误判。
在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态度及原因方面,调查发现80.7%的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持“多数情况反对”的态度,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比较反感,认为会“助长奢华之风、不良消费风气,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危害”;有64.1%的消费者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接受商品过度包装,如部分消费者对于“有实用价值的过度包装”“奢侈品、确实需要加强保护的商品”“部分送礼场合”出现过度包装情况可以接受;消费者关注对食品、茶叶、食用农产品、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过度包装的治理;对于包装的设计,消费者认为对食用农产品等包装开“天窗”(有透明显示功能)或者扩大“天窗”的范围,更有利于消费者直观的判断选择。
在商品过度包装治理感知效果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国家层面出手治理过度包装的认可和期盼程度高。随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月饼包装要求从2022年8月15日实施后,54.9%的消费者认为2022年中秋节的月饼“价格合理”,41.0%的消费者认为2022年中秋节的月饼“没有过度包装”;对于其他食品和化妆品的过度包装治理,需要在2023年9月1日实施后才可以明显看到效果,目前消费者对过度包装治理效果的整体评价还不太高。
依据此次调研结果,中国消费者协会就进一步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提出了八条建议:一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盲点和自行判别过度包装的难点,有的放矢加大消费者教育引导和宣传;二是消费者准确判别商品过度包装有难度容易误判,建议商品包装标注包装空隙率等指标让消费者知情;三是建议参考消费者判别主观标准和已实施新标准,分阶段限制商品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和包装成本比例;四是向制定标准的有关部门传递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品类包装功能的合理诉求;五是引导企业顺应消费者包装偏好,结合商品特点进行包装优化;六是借鉴国外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思路,引导企业主动采用绿色包装;七是推动包装创新,倡导绿色包装,提升包装使用体验,拓展包装功能用途;八是提升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治理效果感知,畅通维权渠道,查处案例宣传应更接地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市场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