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和我一起朗声而读
鸣叫于九曲沼泽,
叫声弥漫广袤山野。
鱼潜藏于深渊之下,
时而沙洲浅水游乐。
我爱那田园,
那里有檀树摇曳,
树下是那飘零的落叶。
它山之石,
可做磨玉的石错。
鹤鸣叫于九曲沼泽,
叫声响彻杳渺天空。
鱼儿沙洲浅水游乐,
时而潜入深水之中。
我爱那田园,
那里有檀树摇曳,
其下是楮树郁郁葱葱。
它山之石,
可以拿来攻玉。
如果不是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人生发出些许带有政治韵味的联想的话,这首《鹤鸣》在我看来就是一首最早的山水田园诗。
白鹤在沼泽边悠游,不时发出声声鸣叫,响彻四野;水中游鱼嬉戏,一会儿潜入深潭,一会儿跃出水面;近处檀树郁郁葱葱,远望群山奇石峥嵘。
我相信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一定是心仪于这首《鹤鸣》的,有客来访,童子纵鹤放飞,听到鹤鸣棹舟而回的林和靖先生想必在心里一定吟诵过吧: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我相信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轼一定是心仪于这首《鹤鸣》的,徘徊茂林修竹之中,清逸洒脱,物我两忘。徜徉绿筠轩的幽径,或许他也曾在心里吟诵过吧: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鹤鸣》也还是一幅文人山水画,着墨在西周,晕染于唐宋。它为文人雅士开启了一扇精神田园的大门。
今天我们仍然津津乐道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可以借此去揣测当年诗歌的作者寄望于贤人辅佐朝政,但更重要的是《鹤鸣》这块“它山之石”无心插柳一般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
再走进那些蕴满中国文化特有意境的园林的时候,你该知道,它们都是继承着《鹤鸣》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