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北京学大教育(总觉得努力也没用)

  • 公司招聘
  • 2024-03-20 10:00
  • 龙泉小编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这是王菲《暗涌》中的歌词,完美诠释了习得性无助的内心表现。

你或者身边的人是否有过这种感受:感觉自己的人生仿佛陷入了死循环,总觉得永远无法成功,任何事在自己这里都会变得糟糕。

人生中遇到困难时,这类人更擅长放弃和自我贬低,用懒惰、不喜欢作为逃避的借口,就是为了逃开失败带给自己的无意义感。更喜欢沉浸于虚拟的世界里,希望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掌控。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无意义感呢?面对这种无助感又该如何发挥个体能量,大胆反击呢?

一、习得性无助的经典实验

习得性无助实验是20世纪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在笼子中被反复电击的狗,经过多次试验,只要电击信号一响,即便是已经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而是电击来临前就已经表现出倒地不起、反复呻吟。

本可以采取行动避开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而放弃任何抵抗的消极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反映到人身上就是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反复尝试反复失败后,形成了对事情甚至生活的无望感。

二、习得性无助源于错误认知及不良环境

1.失败都是源于自我过错

归因,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过程,做出解释和推论。

内在归因的人们具有更强大的自省能力,但相对于把失败归到外部环境,这类人更容易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我身上,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错,这会大大降低个体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2.一件事的失败会影响方方面面

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大部分因为相信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达成目标。

这种信念的破坏可能导致人们将做一件事的失败泛化到做任何事都会失败,认为问题不再是问题本身,而会使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糟糕。

3.失败带来永久而非暂时的影响

习得性无助会让人产生失败感,认为自己的命运就是如此的糟糕且永久无法摆脱。ta们认为问题本身不可能被改变,失败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是暂时而是一直存在的。

4.不良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

除了不恰当的自我认知外,极端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也会引发“习得性无助”。

例如受到虐待的女性、儿童会感受到“尝试无望”,即使后来ta们离开了受约束的环境也很难摆脱去适应正常生活。过度管教和溺爱的家庭环境也会大大提高孩子习得性无助的几率。

三、四大“心法”摆脱习得性无助

1.关注变化

正如研究实验表明,习得性无助的狗在自我放弃地等待痛苦,尽管有扭转机会也视而不见。但现实是机遇转瞬即逝,迟则生变。有“光”但亲自堵死才是习得性无助最令人绝望的地方。

我们要积极关注生活中的一切变化,抓住破局机会。很多时候事情并非“无法改变”,而是我们坚定的认为“无法改变”,从而连转机也不屑一顾。

2.正确归因

塞利格曼认为人类的思维习惯并非一成不变,每个人都可以重新选择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悲观的思考方式让人低落颓丧,乐观的思维模式能带动整个人情绪高涨。

遇事别着急说“不”,多给自己尝试的机会,暗示自己“这件事失败并不能证明自己无能”试着将失败归因于外界环境或自己的动机不足,反问自己“除此之外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从微小抵抗开始

不要一直沉浸在无动于衷的悲观无法自拔,每个微小改变都能带动整个连锁反应,要相信“蝴蝶效应”的力量。

先从自己能力够到的小事情着手,把大的目标变为一个个小任务,每完成一项,大脑会自动记住且给到自己一个积极的反馈。每天早起一分钟、每日少吃一颗糖等等,当你感到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时,信心自然就回来了。

4.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时让我们感到无助的仅仅是无助本身,这其实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当我们满心感觉都是我完蛋了,我很糟糕往往事情就会往坏的方向发展。

提高自我认同感,有信心认为自己的努力可以成功,才能逐渐摆脱习得性无助的惯性。多给自己释放这样信号“我是优秀且值得更好的”“我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总会让我收获到一些成长”等等。

习得性无助的改变或许需要经年累月的漫长过程,它扭转和挑战着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尝试那些曾经从未有过的希望,尽管有时希望不是很大,但一定会有。

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所说:“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108466.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