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重庆钢铁设计院(郭庆弟)

  • 公司招聘
  • 2024-03-20 22:00
  • 龙泉小编

郭庆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现在的一切,都是党和组织给予的。”4月22日,原重庆钢铁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科普志愿者郭庆弟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说道。

  当日,在渝中区双钢路社区会议室,年满83岁的郭庆弟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事,是应该的。我的工作很平常,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是这样做的。”郭庆弟说。

岁月悠悠,时间可证。

  1958年,郭庆弟从辽宁鞍山来到四川,参加涪陵保铁小组;

  1976年,重庆钢铁设计院派遣郭庆弟到攀枝花钢铁公司重庆院设计队参加现场设计和施工服务工作;

  1985年,郭庆弟回到设计院组织攀枝花钢铁公司二期、三期设计;

  1998年,已退休的郭庆弟返聘继续工作;

  2017年,郭庆弟结束了钢铁设计工作;

  2018年,年满80岁的郭庆弟加入渝中区双钢路社区科普志愿者服务行列……

  半个多世纪以来,郭庆弟从东北到西南,始终勤奋工作、谦逊做人、低调做事,舍小家、为国家,展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高尚情怀,一位老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报效国家的使命担当。

热血青年投身钢铁设计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进入大炼钢铁时代。此时的郭庆弟正在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学习。

  “从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了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从事钢铁设计工作。”郭庆弟说。当年,为了响应“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郭庆弟提前结束了本该为期一年的鞍钢劳动,来到四川开炉组。到达成都后,他被分配到涪陵专区参加保铁小组工作。

  为了支持大西南钢铁建设,1958年8月23日,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由辽宁鞍山迁往重庆。

  当年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迁往重庆一事,郭庆弟至今仍历历在目。1958年9月23日,一列搭载800余人的专列从东北驶往重庆,10月4日到达重庆嘉陵江畔黄花园。

  从此,重庆钢铁设计院扎根在了嘉陵江畔,渝中区双钢路也由此得名。

  当时,由于郭庆弟是提前到达涪陵的,生活用品全部在鞍山。新组建的重庆钢铁设计院(以下简称重庆院)要求所有在外地出差的人员,年底前必须到重庆报到。接到通知后,郭庆弟立刻写信让父母将衣物、书籍等送到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搬家组,由他们统一运送至重庆。

  1958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郭庆弟和保铁小组的同事们一起乘船从涪陵出发赶往重庆。

  “船行至长江长寿段大雾弥漫,客船只能停靠江边等雾消散。”郭庆弟回忆,他和同事们到达朝天门码头已是1959年元旦凌晨了,他们穿行在山城的巷道中寻找旅馆,走过了一条又一条巷道,终于找到了一家“建设旅馆”住了下来。

  第二天,郭庆弟乘坐公交汽车,辗转好几次才找到了黄花园旁边的重庆院。

  此后,郭庆弟在重庆“落地生根”,他在涪陵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在这里安家育子,还顺利完成了北京钢铁学院五年函授本科学业。

郭庆弟在攀西炼钢工程现场。受访者供图

风华正茂专注攀钢建设

  在位于双钢路的郭庆弟家里,阳台上放着一个斑驳破损的小板凳,那是郭庆弟在参加攀钢建设时期工人做的板凳,他回院时带回来,留到现在作为纪念。

  “看见这个小板凳就像是看见了当年在攀枝花建设的火热岁月。那时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小板凳,出门就带上它。哪里要放电影,就用板凳占个座,晚上和家人一起去看。”郭庆弟动情地说:“那个年代,看电影是攀钢建设者唯一的文娱活动,也是重院人最快乐的时刻。”

  1976年,郭庆弟作为重庆院技术人员,携妻带子定点在攀钢重庆院设计队建设攀钢,这一去就是8年。郭庆弟和团队人员,先后参与了攀钢一期、二期、三期建设。

  郭庆弟来到攀钢时,一期建设处于收尾阶段,高炉已经投产,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技术人员进行补充设计和施工服务。他们深入车间调查研究完善设计。

  到了1987年,攀钢开始筹建4号高炉,重庆院决定自主开发、设计高炉计算机控制系统。郭庆弟被委以重任,担任攀钢4号高炉三电组组长,带领8名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了重庆院首个高炉计算机控制设计项目,这在当时是国内首例。

  苦心人,天不负。郭庆弟团队吃住在工地15个昼夜,经过反复调试确认,1989年9月,攀钢4号高炉正式投产,此举加快推动了中国钢铁事业现代化发展。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攀枝花钢铁目前是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老骥伏枥志在走向世界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应用风起云涌。

  重庆院决定成立计算机应用工作小组,由郭庆弟担任组长,组员主要从各科室熟悉计算机的人员中抽调,负责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

  “为鼓励大家用计算机,电脑绘图每张奖励3元,手动绘图没有奖励。”郭庆弟说。重庆院计算机从最初的多人1台,变为5人1台、3人1台,直到1人1台。

  2003年,重庆院改制为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成为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中冶集团的核心子公司。

  2008年,中冶赛迪承接美国北美SNA钢铁厂高炉改造工程。郭庆弟再次以副总工程师的身份出征美国。这一年他年满70岁,也是他返聘回单位的第10个年头。

  SNA钢铁厂高炉改造工程通过设计审查后,美方要求中冶赛迪派一名技术人员到美国做设计联络。郭庆弟和一名翻译被派遣到SNA钢铁厂,向美方和施工方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为公司设计人员收集测绘现场资料。

  在美国的4个多月里,SNA钢铁厂提出的所有问题,郭庆弟都尽心尽力一一解答。

  而今,中冶赛迪已由一家专业化的钢铁设计院发展成为集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工程设计等于一体的国际化大型工程技术集团,这背后凝聚了像郭庆弟等一大批老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郭庆弟在双钢路社区科普讲座上授课。双钢路社区供图

工作退休 初心不退

  从单位退休多年的郭庆弟,仍然心系社区。2018年,他成为渝中区双钢路社区的一名科普志愿者。

  在双钢路社区,工作人员刘娟拿出郭庆弟编辑的《微信学习材料》《智能手机学习资料》等科普辅导材料,刘娟告诉记者,这是郭庆弟专门为老年人编写的智能手机使用手册。在手册中,郭庆弟把智能手机软件中常用符号及含义、操作步骤等内容,用图说的形式,一一进行了详细解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的老年人,只要对照操作手册,就能快速学会操作。

  “郭老自从担任我们社区科普志愿者以来,坚持每周星期二下午来社区参加手机学习班,辅导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如何使用微信、如何上网聊天等。”双钢路社区党委书记杜贤利说。

  据杜贤利介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前,社区每周上一次电脑课,为老年人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疫情发生后暂停了社区培训。郭庆弟自担任科普志愿者以来,只要社区有安排、老年人有需求,他一次都没有缺席过。

  “作为一名老党员、科技工作者,虽然自己工作上退休了,但初心不能退、责任不能退,服务群众的愿望不能退。”郭庆弟说。

  几十年来,郭庆弟养成了主动做事的习惯。他担任社区科普志愿者,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他说:“能在有生之年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发挥点余热,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来源:《重庆科技报》

营运编辑:海棉叔叔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之处,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10866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