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怎么炼成的?
之前,唐娟并没有多想。她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身材矮小,但几乎“无所不能”,家里、地里、外面,都是一把好手。母亲不仅带着她们从苦日子里捱了过来,还竭尽全力给了她们三姐妹爱与温暖。
当唐娟自己也成为一位母亲,她和母亲的命运开始有了重叠。这个问题,不时浮现在她的脑海。
花了7年,她找到了答案。
痛,极痛。
2015年2月1日,28岁的唐娟迎来了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时刻。
1987年,唐娟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清贫农家。家里有“三朵金花”,她排行第二。2005年9月,中专毕业的唐娟入职深圳富士康iDPBG事业群,成为一名产线作业员。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她一路晋升为组长。
2013年,唐娟和同样来自湘潭的男友喜结连理。一年后,一个小生命在她体内萌生。当时,丈夫远在浙江打工,婆婆在老家脱不开身。唐母“主动请缨”,说可以到深圳照顾女儿,但被唐娟“拒绝”了——她知道,母亲在老家一边要照顾老人,一边还要打零工,也很难。
虽然一个人在深圳,但自小独立的唐娟并不担心。她怀孕后一切还算顺利,孕吐反应并不强烈,胃口挺好,肚子里的小宝宝也很乖。唐母虽不在女儿身边,却时不时打来电话,絮絮叨叨地问唐娟最近身体怎么样,胃口好不好。担心女儿孕期吃东西不注意、营养跟不上,唐母还反复提醒她哪些东西要忌口,并通过电话和视频一步步地教她煲汤。
公司和部门对三期女工都很关心。唐娟既有产检假,也能享受长达一百多天的带薪产假。怀孕后,主管交给她的工作明显减少,同事们对她也很照顾。
怀孕9个月时,在母亲的多次催促下,唐娟和同事交接好工作,回到湖南娘家安心等待“卸货”。
挑战终究还是来了。
2015年2月1日下午,离预产期还有一周,唐娟见红了。丈夫还在从浙江赶回来的路上,家人火速将她送到医院,很快办理了住院手续。晚上,宫缩来势汹汹,一阵猛过一阵。唐娟还没来得及喘息片刻,下一波阵痛又汹涌而来。豆大的汗珠不时从她的额头滑落,头发也全被汗水濡湿。躺在病床上的唐娟咬紧牙关,等待着希望的曙光。
唐母通宵未睡,守在唐娟身边,时不时给她加油打气。次日早上,她买来早餐,劝女儿无论如何也要吃一点。唐娟痛得不行,咽不下一口食物。唐母心疼女儿,找了3次医生和护士,请她们帮忙想办法。8点50分,进入产房1个多小时后,唐娟生下了重6斤6两的儿子。那一刻,听到宝宝洪亮的哭声,虚弱到极点的唐娟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其间,56岁的唐母一直守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着母子平安的消息——28年前的一个上午,她在接生婆的帮助下生下了女儿;28年后,她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母亲。
喜得外孙后,唐母的任务自动升级为伺候女儿坐月子、帮女儿带孩子。
唐母是一个从苦里熬过来的女人。那些年,丈夫在外打工,身怀六甲的她还要熬夜给母猪接生,喂鸡、养猪、种田、砍柴、挑水……什么活都要干。生唐娟的前一天,她还在地里干活,一刻也没停歇。生下唐娟后,母亲赶来照顾她坐月子,想方设法给她补身子。但那时家里穷得丁当响,她隔三四天才能吃到一个鸡蛋,一星期才能吃上一次肉。
三次怀孕、分娩、坐月子,皆是如此。唐母落下了一堆病根。她不愿让女儿重蹈覆辙,在唐娟坐月子期间,她每天想尽办法、变换花样为女儿准备吃喝,鸡汤、猪蹄汤……既保证营养,又注重口味。
听到女儿说头痛,她又秒变按摩师,依“祖传秘方”,将生姜、大米和柚子叶小火慢炒15分钟,用纱布包裹后,轻轻在女儿头顶来回揉按。她不嫌麻烦,一天为女儿按摩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到20分钟,一直按了10来天。在母亲的用心照顾下,唐娟的月子坐得极为舒心。
2015年8月,唐娟休完产假,复职上班。唐母收拾好行李,跟女儿一起来到深圳。
作为新手妈妈,唐娟经历过种种担心和无措。2019年,她和丈夫离婚,4岁的儿子泓炜归她抚养。成为单亲妈妈后,唐娟更是一度濒临崩溃。但身边有母亲,她最终感到心安。
儿子泓炜从小体弱多病,出生才50天就因为感冒和肺炎,一个月内住了两次院,长达两个星期。之后,隔一段时间,泓炜就会生一次病。唐娟不由猜想:会不会是自己怀孕时吃得不够营养,才导致儿子身体不好?她的心头涌起几分愧疚。
2020年,正值唐娟所在部门新产品量产爬坡,5岁的泓炜连续发烧2天,体温高达38.5℃,整个人没精神。唐娟此时已是产线组长,她放心不下儿子,但更牵挂工作。最终,她狠下心,把孩子留给了母亲。她为母亲预约了去医院的出租车,匆匆交待几句,就赶去公司上班。
那天,不熟悉就医流程的唐母抱着孩子在医院楼上楼下地跑,做核酸、挂号交费、看医生、检查化验……到下午1点多,唐母才带着孩子回到家。
儿子一天天长大。像很多男孩一样,泓炜也很调皮。有时,唐娟的耐心被消磨殆尽,也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事后她非常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
感慨带娃不易的唐娟,愈来愈体会到母亲当年的艰辛。她小的时候,父亲在湘潭打工,几个月才回家一趟。在家呆几天、把钱交给母亲后,父亲又赶回湘潭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她们三姐妹,既要操持家务,还要干一堆农活。唐娟在三个姐妹当中身体最差,经常生病,最令母亲操心。甚至,唐母差一点失去这个女儿。
那是唐娟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的头顶莫名其妙地生了一个脓包,唐母找来赤脚医生治疗,对方将一根长针插进脓包中,然后注入自制“神药”。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唐娟的头顶脓水直流。赤脚医生怕出事,不敢再出手。邻居劝唐母赶紧把孩子送到正规医院,否则怕是连命都要搭进去。
唐母红着眼,火急火燎地带着女儿赶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医生一看唐娟头顶长达2厘米的伤口,面色严肃地说:“你再来迟一点,估计花再多钱都治不好。”医生给唐娟剃了光头,检查、消毒、化验、上药。唐母流着泪站在一旁,紧紧盯着医生的每一步操作,哽咽着问唐娟痛不痛,又问医生女儿患处的头发还能不能长出来。
唐娟住了13天院,花了2000多元,等头上的伤口好得差不多时,按医嘱回家按时敷药。唐家又添了一笔债务。
日子过得艰难,唐母却不愿孩子因为没钱读不了书。卖谷子、卖猪崽、卖鸡蛋、卖辣椒、卖橘子……她一点一点地攒着钱。为了给孩子凑学费,她经常厚着脸皮跑娘家借钱,或者找镇上的信用社贷款。但每次赶集,精打细算的唐母都会拿出一两块钱买些好吃的,作为对三个女儿辛苦干活和认真学习的奖励。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和唐母一样,唐娟也对孩子的学业极为上心。为了让儿子能在深圳读书,唐娟早早向深圳小一学位发起了“进攻”。经过一番比较,她锁定了目标——位于光明白花洞片区的百花实验学校。申请公办小学学位,需要满足在学区范围内居住满一年的条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唐娟提前一年在白花洞片区租了房。
由于一下子没能找到合适的房子,唐娟先租下一个单间,半年后,又换租了一房一厅。因为泓炜就读的幼儿园不在租房附近,在登记过居住信息后,这套房子大部分时候被空置。
最终,唐娟以7380元的代价,给儿子“租”到了百花实验学校的小一学位。2021年8月26日,唐娟花400元找来一辆搬家货车,将家具、家电和行李一股脑儿搬到了“新居”。至此,被冷落半年后,这套小小的出租屋终于有了烟火气。
但是,儿子对学习的态度让唐娟有些烦恼——放学回家后,泓炜老想着玩,很少主动写作业。多年前,唐娟也不怎么爱学习,尤其排斥数学、物理和英语。可一到放假,母亲经常催促她写作业、看书,发现她在玩耍就厉声批评,当时,她也十分抵触。
如今有了孩子,唐娟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做法——她自己也看不得儿子学习不用功。她总是不自觉地督促儿子努力,每天都要给他布置一项学习任务。
2018年,想让儿子生活得更好的唐娟,突然做出一个决定。
当时,唐娟还住在观澜章阁社区,出租屋附近一家大型餐馆开业,招聘兼职服务员。部门正处生产淡季,唐娟工余时间较多,她很是心动,可又有些犹豫——餐馆离园区不远,很容易遇见熟人。
最终,唐娟穿上了这间餐厅的服务员工衣。
怕啥来啥。做兼职不久,唐娟就碰到前来就餐的同事,她窘得恨不能遁地消失。后来,她想:自己凭双手赚钱,不偷不抢,为啥怕人笑话?想通后,唐娟的心态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遇到同事、主管,她不仅不回避,还主动上前招呼。
兼职服务员的工资是1小时16元,后来涨到18元,多劳多得。为了做这份工作,唐娟练成了“跑步达人”。她经常在18:00下班后啃两口面包,就赶过去上工,等到21:30餐厅打烊后,再匆匆吃点东西。平时打短工,周六、周日就在餐馆工作一整天。一个月下来,能多挣1000到2000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馆倒闭,唐娟无奈“失业”。疫情好转后,唐娟的工作日渐繁忙,孩子也即将入读小学。她考虑再三,放弃了兼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工作和孩子上。
在唐娟全心全意为儿子付出时,身体不好的唐母也一心想为女儿减轻负担。
初到深圳,唐母并不习惯,时常上火,动不动就口腔溃疡。那段时间,她天天喝下火凉茶,没想到把胃喝伤了。从2018年开始,她经常害胃反酸、烧心、打嗝。三个女儿分别带她到深圳、西安、长沙好几家医院做检查,吃了100多副中药,仍不见好。
除了胃病,唐母还有腰椎盘突出、高血脂,一到冬天就腿麻,最近两年手臂还有些僵硬。她一边吃药缓解病痛、通过食补调理身体,一边坚持陪在女儿身边,努力做好女儿的后盾。
除了照看外孙、包揽家务活,唐母还找到一份手工活的兼职,成为一名另类“上班族”。从早到晚,她都不闲着,有时还会加班到22:30。一天里,所有零零碎碎的时间都被她花在手工活上。
现在,63岁的唐母做得最多的手工活是给布袋子穿绳打结。做这份工时,她要低着头,忍着手臂的不适,把书本大小、内面朝外的袋子翻正、抚平,借助15厘米长的大号缝衣针,将两根绳子穿过袋口,两端打上结。这样的动作,她每小时要重复50次。一只袋子的工钱是7分,她一个小时能挣3.5元。
一般情况下,唐母两天交一次货。两天时间,她能加工好800个布袋。它们被整齐叠放在麻袋里,鼓鼓囊囊、沉甸甸的,有六七十斤重,唐娟提起来都有些吃力。要是在以前,这对唐母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如今她的腰椎有毛病,已经扛不起这样的重物。
5楼邻居胡阿姨和唐母接了同样的手工活,她俩约定一起交货。胡阿姨先把自己的一麻袋货物扛下楼,又帮唐母把她那一麻袋扛下去,码在一辆日常买菜用的小推车上。然后,胡阿姨在前面拉,唐母在后面推。两人穿街走巷,半小时后才能抵达目的地。将货物交给老板后,唐母能拿到56元的加工费。
袋子加工完后,如果暂时接不到其他手工活,唐母就见缝插针地干一些别的活计,不浪费每一分钟——比如,在楼下的小卖部加工酒瓶包装壳。由于经常要使用锥子给包装壳钻孔,她的拇指、食指受压发疼、脱皮。唐娟发现后,马上买回一盒100片装的创可贴,要求母亲做事时给手指头穿上“劳保服”。
“你能不能不做手工了?”唐娟心疼母亲,经常劝她休息。唐母不听,说:“你赚钱辛苦,我在家无聊,做些事赚点菜钱,能帮你多少算多少。这里的婆婆佬都是这样搞。”说完,母亲乐呵呵地笑了。唐娟心里一暖,辅导完孩子的作业后,她在母亲身边坐下,手脚轻快地做起了手工活。
不久前,唐娟陪母亲在楼下做手工活时,邻居都夸她又懂事又勤快。唐母笑了笑,感慨道:“是呀,女儿遗传了我的勤快,还有命苦。”邻居接话道:“什么命苦嘛,苦尽总会甘来。”
自己命苦吗?唐娟并不觉得。
在深圳打拼的这些年,她在富士康越干越好,工作轻车熟路,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体贴、懂事。出租屋虽然简陋,但身边有儿子、有母亲,就有温暖和快乐。周末,一家三口热热闹闹地包饺子、逛超市、去公园,度过一段惬意的时光。
有一次,唐娟和儿子外出散步,她在手机上处理工作时,不小心撞到路灯杆。之后,再和妈妈一起外出,泓炜就会主动提醒:“妈妈,前面有栏杆,不能走,往这边。”儿子还说,长大后要买个大房子,和妈妈、外婆住在一起。这些话,让唐娟一度被命运磨砺得坚硬的心一下子变得柔软。
尽管唐母挂念着家里的老母亲,也放心不下患有冠心病、仍在湘潭打工的老伴,但她始终选择陪伴在女儿身边。分隔两地、相距千里,唐父也牵挂着妻子。老两口几乎每天都打电话或通视频,有事没事就唠唠家常,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唐娟多次劝父亲辞掉老家环卫工的工作,到深圳和她一起生活。为此,搬到白花洞时,她特意买了一张上下床备着。唐父舍不得每月1800元的工资,说还想多干几年,能赚一点是一点,到70岁再“退休”也不迟。
唐娟感念母亲的付出,也在努力回报母亲对自己的好:吃水果时,她会给母亲洗干净,或者削好皮;不时给母亲买衣服、老年奶粉和钙片等;逢年过节、老人过生日,她都会准备红包,生日红包500元,过年红包2000到3000元……2021年母亲节前夕,唐娟还请邻居帮自己录了一段祝福视频,发给了母亲。从邻居家回来时,唐娟看到母亲正在认真观看视频,眼睛红红的。
今年4月17日,是唐娟外婆的100岁大寿。之后的5月9日,又正好是唐家三女儿的预产期。唐母原本计划4月回家,在老家呆两个月,既为母亲做寿,又能伺候三女儿坐月子。但因为疫情,她不得不推迟了归期。
5月1日晚上,唐母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从深圳东开往老家湘潭的火车。她早就想好了,要先和69岁的老伴团聚,找以前一起在湘潭做事的老朋友见个面。然后,她要守在三女儿的身边,好好照顾她以及即将到来的小外孙。等女儿出了月子,再回家好好陪100岁的老母亲唠唠嗑、尽尽孝。坐在火车上,唐母越想越高兴。
日子已经“苦尽甘来”。
唐娟则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聚少离多的父母能在深圳团圆,和她长长久久地生活在一起。晚餐之后,一家人下楼散步,孩子在前面跑,她和父母在后面谈天说笑。而更完美的场景则是:孩子在前面跑,父母在中间笑,懂她、爱她的另一半牵着她的手走在最后,眼里闪动着的,都是对她的好。(主人公为化名)
作者:蒙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