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ffective Engineer》的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为了了解那些顶级程序员和普通程序员的区别,采访了很多硅谷顶级科技公司的顶尖软件工程师。他发现这些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的工程师们至少有以下5个共同的思维模式:
1. 勇于去研究你不懂的代码
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研究自己不曾接触过的代码,很多人都没有尝试就放弃了。
如果你经常去研究你没有接触过的代码,你就会越来越熟悉不同的代码结构和设计模式。
现在人们很容易就接触到优秀的开源代码资源,你可以很方便的就下载下来做一些改动或者调试,去研究为什么代码可以这么写。
除了代码之外,很多人对于陌生的工作内容也会感到恐惧。
每次换工作的时候,你可能都会遇到新公司的工作内容和以前工作的内容不一样的情况,以至于刚开始的时候工作效率没有以前那么高。
很多人甚至觉得,他们是不是骗了面试官。
其实,大家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是大神。
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好,无论是写代码,与人沟通或者其它的技能,都是需要投入时间去学习的。
2. 精通代码调试(debug)
很多人在写代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的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我写出来的代码不能运行?为什么运行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写代码都不是一遍就能写好的。
但是顶尖的程序员非常快的就明白自己代码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偏偏学校里不教,面试的时候考官也不经常提及。
那么怎么去调试代码呢?
其实核心就是以下几个方法:
3. 重视能够节约时间的工具
最近打败人类的AlphaGo每天可以进行上百万局的下棋训练,我们人类一万个小时的训练却需要10年之久。
也就是说,电脑运行几分钟,可能就等于人类工作好几年。
曾经在Facebook担任技术总监的Bobby Johnson描述过,高效率的程序员都把时间花在制作工具上。
很多人也认为工具是很重要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花时间去制作、整合自己的工具。但是,Jonson团队最出色的员工耗费了他们1/3的时间在工具制作上,这些工具可以用来发布代码,监控系统,以及能让他们花更少的时间去做更多事情。
总之,不要花时间去做机器可以代替你去做的事情。
4. 优化你的迭代速度
假设你要花12秒钟去搜索某个函数是在哪里定义的。
再假设你每天做这个动作60次,那么你每天就要花12分钟去搜索函数定义。
如果你用一个好一点的编辑器,每次找到函数定义只要2秒钟,那么你每天就会节约10分钟。
每年你就可以节约40个小时。
如果你能找到3个这样的场景去优化一下,那么你每年可以节约一个月的时间。
想想这一个月你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情。
再假如你在调试一个App的bug的时候,改完一次代码都需要重启一下App,然后点击4、5次才能看到bug有没有改好。
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先花几分钟设置以下,让App一启动就转到显示Bug的页面呢?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琐碎的细节,改善它们的回报是巨大。
5. 系统性的思考方式
当你在写代码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认为只要你按照需求实现了指定的功能,你的代码就写完了。
但是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任何没有发布到生产环境的代码都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如果想写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代码,你需要从整个系统去理解你的工作:
系统架构师是一个既需要掌控整体,又需要洞悉局部瓶颈,并依据具体的业务场景给出解决方案的团队领导型人物。
一个架构师需要有足够的想像力,能把各种目标需求进行不同维度的扩展,为目标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需求清单。
架构师一直是程序员「羡慕且追求」的高度,今天来说说我眼里优秀的架构师该如何定义。
(毕竟我也曾经是一名架构师:)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架构师,在设计系统时需要有以下这四项关键能力:
「平衡取舍、预判未来、抽象思维、容错机制」。
一个架构本质上总会有优有劣,它不可能是完美的、普适的,也不存在一个架构在 A 场景能用,在 B 场景也最适用的情况,所以就需要我们准确判断,作出取舍。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调整架构,也就是以当前的业务需求,选出最匹配的架构。另外,架构师还需要根据现状衡量好需求和资源、效率和安全、时延和吞吐等等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
比如对于在线交易系统,可能更重要的是保证它的低时延,因此就可以牺牲一定的吞吐量,而对于离线系统,吞吐量则更重要一些。
架构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未来的预判能力,因为架构的调整周期通常比较长。
这也是程序员和架构师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所在。
程序员负责一个项目,在当前的互联网大背景下,项目的迭代周期非常快,基本以天或周为单位,最多一个月。
如果发现不合适的代码,需要重构,程序员基本也能在几天或几周内就能完成重构。
而架构的调整是相对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要几年。
因此,在设计架构时就需要架构师具备预判意识,对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做出预判和选择,诸如未来访问量会增长到什么量级,会不会产生新的业务,这些会对系统产生什么样新的要求等等。
除了懂得取舍和拥有预判意识,架构师在设计架构时还要掌握抽象的方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做好分层和区隔。
因为架构师面对的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为了避免过早陷入细节,不要去看各个组件的细节,而是把它们的角色定义下来之后,再分块来思考。而在看每个分块时,其他分块都可以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另外,也需要考虑复用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饿了么做在线客服机器人,就运用了分层思想,并且高复用,一个对话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对话机器人的模块,有的特别适合去做检索式的查询,还有的适合做任务导向的、产品推荐导向的对话等等。
我们把对话机器人抽象成一个通用的接口,再将它分为一个个小机器人。这样一来,每个小机器人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业务模块就行了。然后,我们会在前端再引入一个路由机器人,由路由机器人根据当前对话管理的状态,来判断当前的对话应该交给哪个小机器人去完成。这就是典型的分层的思想。
相比程序员,架构师面对的环境要恶劣的多,因为系统更复杂了,出错的概率也增加了,每个节点、每个功能都有可能出错,所以这就需要架构师为错误而设计(Design For Failure),事先提前做好解决方案。
除了应用出错,还有可能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这个可以通过备份来预防。
另外,如果出现故障,该怎样做到快速恢复呢?我们现在普遍的做法是不修只换,因为如果要修复一个异常状态,可能修复后还会出现连带问题,而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删除已出现的故障,换一个全新的系统,就能够保证它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最后祝你成为优秀的架构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