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同济光谷医院麻醉科主任高峰在给患者做插管前会往护目镜上涂防雾剂,操作过程中若视线受阻会影响操作速度,直接影响到安全性。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插管敢死队’这个词有点太悲壮了,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现在的工作,我会用——刀尖上的舞者”,2月25日中午,武汉市第一医院年轻的麻醉科医生王加芳对南都记者说,他想给大众展现这份工作更为乐观的一面。
王加芳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插管抢救专班的18名队员之一。这个插管突击队,效仿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模式,将全院几乎所有年轻骨干麻醉科医生集结,排班24小时待命,负责全院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插管。
在插管过程中,患者气道直接开放,同医生口鼻相对,近距离呼吸道接触,这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高的动作。正因此,这些专职为患者插管的麻醉科医生被媒体视为“医生敢死队”。
为什么是麻醉科医生?
为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其实是所有医生的一项基本功,对于重症(ICU)医生来说更是不在话下,但对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这项工作却变得极为特殊,不仅要求更高的自身防护,也要求医生的操作非常熟练。
“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插管是我们天天在做的事情,非常熟练,我们来做,更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陈治军对南都记者说。
武汉市第一医院2月11日开始成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整栋住院部大楼都被隔离起来,一共设立了28个隔离病区。1000余张床位在几天之内就被填满,住进来的几乎全是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2月15日,陈治军接到医院电话要成立“插管突击队”。一天后,18名本来被分配到不同病区的麻醉科医生重新集结。
一个插管专班标配:两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一名带头罩负责插管,一名带面屏负责用药和辅助。
为什么要成立“插管突击队”?
另一家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也组建了麻醉科班底的“插管突击队”。这家医院有大约800张床位,初期“插管突击队”的麻醉科医生数量只有10人。
在这里支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外科主任医师朱庆棠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协和西院的这支“插管突击队”。
朱庆棠向南都记者解释,现在一家医院里有十几家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疗队分管各个病区,有的医疗队并没有配备麻醉科专业人员,虽然重症医生大都可以插管,但由于医生有轮班,可能有时候需要插管时不在医院,考虑到会有紧急情况,所以各家医院在管理上将麻醉科医生资源集中,组建一支专门的“插管队”来协同为所有病区提供插管支持。这是为了在管理上提高救治效率。
2月20日,同济光谷医院,在等待进舱为病人插管时,3个医生在门外静静休息。
为什么留给插管医生的时间只有90秒?
据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王加芳介绍,插管需要用到可视喉镜,气管导管及管芯等一系列设备,还要用到麻醉药品。“因为病人如果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去做插管,会很痛苦,耐受不了”,王加芳解释。此外,由于大多数患者治疗的病房都不是专门的传染病负压病房,新冠肺炎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做插管,患者可能会呛咳,气道里的病毒一旦呛咳扩散,会增加感染风险。
王加芳介绍,为患者注射的麻醉药品是一种肌肉松弛药。麻醉医生对麻醉药品的使用是最为熟悉的,这也是麻醉科医生成为插管突击队绝对主力的原因之一。
麻醉类药品注射大约一分钟到一分半钟之后,病人就完全没有自主呼吸了。考虑到需要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患者,其本身的肺功能已经较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已经很低,因此,从药品注射到患者停止呼吸的这短暂的大约90秒时间,就是留给插管医生仅有的时间窗口。
插管医生等待患者胸廓起伏达到最低点时,会快速撤除呼吸机面罩,快速置入可视喉镜,迅速完成插管。插管一般由一名麻醉医生完成,另外一名麻醉医生可以提供帮助,保证气管插管顺利和安全。
除了对麻醉药品的使用更为熟悉,在临床上如果遇到“困难气管插管”的情况,麻醉科医生也更为有经验。“一些困难气道(比如患者肥胖或者下颌较小)插管,需要通过按压等方法来暴露患者声门,看到了声门才能顺利插入气管。”
2月20日,同济光谷医院,推开四个缓冲区的门,插管医生即将进入ICU病区。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为什么插管对医务人员的风险很高?
插管医生给患者插管需要看清患者的口咽部位,看清声门插管到气道。呼吸道呼出的大量病毒和麻醉医生非常近距离地接触,有时候病人咳嗽会有包含大量病毒的痰液咳出,危险系数相当高。
因此麻醉科医生在做插管时,除了进入隔离病房必要的三级防护(穿戴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外,还要戴正压防护头套或一次性全面型防护头套。“正压”的意思是,头套内的压力大于头套外,因此头套外的空气进入不了头套内。此外,头套还带有新风过滤系统。
“虽然插管风险很大,但由于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防护,大家做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王加芳对南都记者说。
不过,据南都记者了解,在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武汉当地医疗需求的情况下,正压防护头套仍处于紧缺状态。很多医院的插管医生使用的是一次性全面型防护头套。
2月20日,同济光谷医院,医生戴好最外面的头套,插管就要开始了。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治疗性的插管,提倡早期干预
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治疗,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当患者接受氧疗后呼吸窘迫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插管小分队支援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谢坤解释,如果无创呼吸机仍然不能维持患者的氧饱和度,就需要用有创呼吸机。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做气管插管,把特制的气管插管放到患者的气管里边,然后连接上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呼吸机提供一定压力的氧气进入患者的肺内,把原来因疾病导致的闭合的肺泡重新打开,打开之后氧气进去提供氧合。这是面对比较危重患者的治疗手段。
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不仅累及肺部,病毒也会攻击心脏、肾脏等其他脏器。“现在大家也在思考,为什么患者会多脏器衰竭,这可能是和早期插管延迟有一些关系。”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正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参与重症患者救治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桑岭对南都记者说。
武汉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陈治军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对危重症患者做的气管插管更多是一种治疗性的气管插管,和急救插管有所不同。专家的建议是在临床必要的时候尽早做气管插管治疗,早期介入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不过,做治疗性的气管插管之前,医生需要向患者或家属做说明获得知情同意。一些患者会拒绝插管,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有的家属也会放弃插管。对于救治患者的医护团队来说,插管后的患者需要大量的护理。通常需要使用常规镇静,避免病人挣扎导致气管导管被咬瘪甚至脱出。此外,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吸痰,有的时候需要俯卧位通气,可能需要四五个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采写:南都特派记者 吴斌发自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