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长沙太守孙坚,17岁击退盗贼被官府招募,破黄巾起义而威震天下;32岁征荆南叛乱获封列侯,讨董卓战洛阳所向披靡;37岁领豫州刺史开疆拓土,攻襄樊时中箭将星陨落;世人惋惜若孙坚未死必能鼎定江东,但同样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孙坚鼎定江东会选谁做继承人?
孙坚
孙坚拥有不逊于董卓的豪华阵容,先说四大武将:程普军政全能,常向孙坚谏言献策督管军粮等;黄盖严厉忠诚,训练士卒勇猛且绝对服从军令;韩当先锋破敌,精通骑射常犯险破阵撕开敌阵;祖茂悍不畏死,替主君解围冲锋陷阵虽死无憾;
再说三大宗亲:幼弟孙静,率宗族及乡里五百余子弟追随孙坚,坐镇后方为孙坚提供粮草器械;长侄孙贲,由孙坚抚养自长沙举兵便冲锋陷阵,果敢悍勇军中将帅皆服从号令;妻弟吴景,跟随孙坚征战功勋卓著晋升为太守,稳定民心使孙坚再无后顾之忧;
最后孙坚的谋士见诸史册唯长史公名“仇”,毕竟世族蔑视武将出身的孙坚耻与为伍,长史公仇没能从袁术处讨得急需的军粮,因为袁术打定主意以粮草挟制孙坚效力,令孙坚敬重之人绝非庸碌之辈可惜时运不济,而九江都尉陆骏等亦与孙坚往来频繁。
汉末扬州刺史部
下面开始假设,公元192年孙坚麾下约2万部众尽皆精锐,实际控制长沙郡和柴桑郡,名义统领豫州6郡(国)97个县,只要孙坚未死率军接管豫州,董卓逝世后关中混战,幽州公孙瓒攻伐冀州袁绍,袁术蜷缩在南阳盆地,刘表仅有荆州北部两郡,曹操被青州军拖得筋疲力竭。
孙坚在淮泗千里可以说纵横无敌,以联姻或利益捆绑获取世族支持,解决后勤辎重与幕僚谋士的短板,扬州唾手可得攻兖州灭曹操亦非难事,战略上夹击荆州刘表再蚕食徐州陶谦,用8年时间进取半壁中原概率极高,再不济也能退守扬州鼎定江东。
别看孙坚家族衰落但孙氏人口昌盛,长兄孙羌有2子(孙贲、孙辅),孙坚有5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三弟孙静有5子(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更有宗室百余人,数量多且皆智勇兼备可堪大用,到公元200年披甲上阵,其余势力皆难以抗衡。
吴夫人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坚四子:策、权、翊、匡”皆指嫡子,但若是通读《吴书》会发觉并没有这么简单,帝熹平元年(172年)到中平元年(184年)期间,孙坚历任盐渎、盱眙、下邳县丞职务相对安逸稳定,但孙策(175年生)与孙权(182年)仍相隔7年,184年诞育第三子孙翊,却在镇压汝颍黄巾军的公元186年诞育孙匡。
《三国志·吴书》明确记载“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孙坚184年将家眷安置在寿春,怎么可能186年诞育孙匡?唯一的解释是孙坚另纳世族女性为“妾”,因为192年孙坚逝世后,若同为吴夫人所生,应按长幼有序原则孙策继承爵位,但朝廷敕封孙坚第四子孙匡承袭爵为乌程侯,最有可能孙匡的母族影响朝廷决策改变爵位传承。
也许是192年长安城破世族遭受重创,也许是孙坚英年早逝失去联合的价值,幼年的孙匡失去庇护仍由吴夫人抚养,孙氏族人也只认可吴夫人为嫡妻身份,但孙权称帝后对兄弟姊妹分外的薄情,令人怀疑孙策与孙权是否同母亲兄弟,如果孙翊和刘备之妻孙氏为吴氏所生,造成嫡出四子有四位生母的混乱局面。
刘备之妻孙氏
排除庶出且能力平庸的孙朗,四子夺嫡也够孙坚头痛,毕竟长子孙策号称“小霸王”,自幼便结交周瑜等青年才俊,攻城略地战功勇冠三军,终结乱世仍需孙策般骁将;次子孙权以政治见长,能团结世族筛选良臣猛将,孙权的韧劲可保江东无虞,在拓展疆土稳定民心很关键。
第三子孙翊也“骁悍果烈”,有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之志,是陪伴多年的吴夫人嫡出,且仍需仰仗外戚吴氏家族辅佐,综合优势比较明显;第四子孙匡稳重亲和,世族出身更易被江南豪强接受,母族助孙坚立足朝堂并融入世族,更可招募天下贤士为之效力,政治优势最为突出。
孙策军事强权长此以往部将容易反叛,孙权更易纵容世族豪强导致独立自治,孙匡年幼被世族操控架空而基业尽失,因此孙翊年龄相当、能力不俗、有外戚辅佐、得到部将拥戴,孙坚再为孙翊协调好孙氏宗族关系,江东就能向预设的方向前进,孙翊更具备出继承人的条件。
孙策
本文像吴夫人与诸子间的关系、孙策与孙权的矛盾、孙坚战略发展方向、世族政治的影响等,皆参考史籍而非凭空捏造,只是延伸孙坚活到公元200年,占天时地利与人和雄踞江东,因继承问题诸子矛盾激化,相对而言孙翊更占争储优势,请读者分清本文是“推论”!
史籍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