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小依、思雅、小燃
责编:代代、赛琳
排版:芳子
编者按:
大家好,我是LegalMVP社群的发起人俊倩。
今天这位嘉宾,因为她找我定制数据合规产品手册相识。
在我在外浪得没边时,她把我拽了回来,对我正式开启LegalMVP社群创业影响颇深。
她年纪轻轻,但已经做了4年法官、2年上市公司法务经理、现在是一名律师。
做诉讼,她不允许自己输一个案子。确实,对自己够狠的。
诚然,做诉讼压力很大,但是高标准高要求帮她赢得了非常多的口碑案源。
虽然是文科生,但她迈过了技术的门槛,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数据合规律师,IT技术圈的黑话,在她这里都不算事,对答如流,让我做技术的男朋友都吃惊,竟然有律师这么懂技术。
现在她在探索数据合规法律服务产品化的道路上做得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我们对她的采访,4段经历,期待对你有所启发:
......
在做法官第六年的时候,我辞职了。
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在同一个视角上看世界看到老。
我做了两年法务过渡后,去做了律师,从商事诉讼转战到数据合规。
一路以来,有父母的不理解,也不乏领导和同事的劝说,更面临过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恰恰相反,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感到十分满足和舒服。
如果要探究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个性和兴趣。我喜欢尝试,喜欢探索,享受经历与过程本身,不耽于目标。
就像我很喜欢的席琳迪翁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忠于梦想,要始终忠于你自己。”
说实话,选择做法官是我随大流的选择。
那时候我还没有自主择业的意识,也没有去比较不同的职业。只是随大流,家人觉得公务员对女生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工作,加之自己考试能力也还可以,就选择了考公务员。
我唯一有自主性的可能是在法官、检察官与公安之间选择了法官,因为我觉得裁判更有意思。
但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发现做法官并不能完全发挥我的力量。
做法官也很累,我经常周末都要加班写判决书写到晚上十点才回家,但这些至多只能算是体力活。
更重要的是,对我而言,成长的边际效应在降低。
刚做法官的那两三年,我觉得自己成长得特别快。但慢慢的,我觉得自己的成长速度在放慢。在同一个环境中重复地做相同的事情,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学习,让我对这个工作有些厌倦。
而且因为自主性不大,我常常感到内心有些憋屈。
受一些辞职去做律师的前同事和不同行业的朋友影响,我开始觉得,我也不想在法院一眼看到头。
我想去体验那种,自己做事自己负责,驱动自己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燃烧自己的感觉。
从法院辞职的时候,在国徽下,与昔日同事合影留念。
而与法官的角色截然不同的是,律师是一个能充分伸展自身力量的职业。在那里,我能体会到一个人负责整个案件并为之兜底的主人翁意识,我能得到快速的反馈与成长。
可能是年轻气盛,我想看看如果自己被扔进律师的海洋,我能做成什么样子。
但辞职之路并不顺畅。
他们说,女孩子在法院工作,收益不错,社会地位也挺高,你还想要什么呢?这就是你的人生天花板了;有同事劝我说你看律师那么辛苦,在法庭上还要被法官骂,多没面子;父母也不支持我的选择,他们说女孩子家安安稳稳的就挺好,社会地位高,工作强度没那么大,那么拼干啥。
同期还有三四个同事也准备辞职,但最后都被上级领导劝了回来。那年只有我一个人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法院。
因为当时的我只想做律师,我不想我的人生天花板就到这里。
从法院辞职的时候我觉得收入不重要,反正饿不死,给我三千块钱一个月我也愿意去做律师。
但是现实摆在眼前,两年竞业禁止期,我还要还房贷。衡量了一下,两年限制期里我只能先做律师助理,做助理一个月只有六七千块钱,又不能上庭,感觉被束手束脚,但是去公司做法务经理的话一年可以有二三十万,还能以法务身份上庭。
我选择做法务的那家公司,老板有做律师的背景,我想应该会重视法务的工作,所以去了这家公司做法务经理。
虽然做律师才是我的最终目标,但现实所迫,我只能把法务当作是我向律师转型的过渡,作为我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段经历都不会是虚度的,尤其是对我这样喜欢探索和体验的人而言。
当我以后真正走上律师的道路,当我开始走向网络和数据合规业务,回过头来我才慢慢意识到这段过渡经历对我的律师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让我养成了服务客户过程中很重要的商业思维。
律师常常是一个厌恶风险的思维方式,但在做法务的日子里,作为企业的一员,我深刻意识到任何经营都是与风险相伴随的,没有一个业务活动是不存在风险的。
一个没有商业思维的律师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一种错误,只会说“yes”or"no",觉得这个事情有风险,公司就不要做这个业务了,不会考虑到企业是靠做业务为生,靠做业务赚钱的。
而法务几乎是不能说no的,法务要说的是 how ,法务要做的是,跟公司业务站在一边,找到方法把这个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公司能接受的范围内。法务不能只说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有没有风险,而是要说这个业务如何去做,如何降低风险,如何让这个业务可落地可实行。
但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客观的、跨领域的,它不论人类社会是如何把法律和商科两个不同的专业进行划分的,也不论法律又是如何被划分为民法、行政法、刑法或其他领域的,问题只是随机地出现,掺杂了法律规定和商业考量,或简单,或复杂。
因此,真正好的律师不只是要做一个好的专业的法律专家,他还要懂业务,懂商业,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的问题解决者。这也是我做法务最大的收获。
两年限制期满后,我迫不及待地辞去了法务经理的职位,终于做了我心心念念的律师。
说到做律师,基本上都离不开案源两个字。但我从来没有案源焦虑,即便是我刚开始做律师的时候,我也没有案源焦虑。
一方面是因为我加入的是一个高级合伙人的团队,大家共同合作,所以不必太担心案源的问题。
另一方面,得益于之前做法官和法务的经历铺垫,我的案源其实还不错。最初的客户都是同学、朋友、同事介绍过来的,服务完后,他们会在自己的圈子里推荐我,后来陆陆续续的很多案子都是我之前的客户介绍过来的。
回过头来想想,我本身没有什么资源,也走不了资源律师的路,我的性格也不喜欢去应酬。所以当时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很大,我不容许自己输一个案子,每个案子我都会全力以赴,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争取每一个案件的胜诉。
这为我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我也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办好手下的每一个案子,它们都将成为未来的机会。
量变引起质变,只要为一个当事人服务好了,可能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案源。
成都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城市,有时,我会去茶馆、大树下办公。
除此之外,法官的从业经历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能够换位思考准备诉讼,是我保持高胜诉率、高回头客率的重要原因。
普通律师往往会陷入机械的规则主义误区,习惯性地死死照搬法条、找案例,把法官看作是适用法律的机器。但实际上,法官也是人,并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仅仅有理性思维,也有感情良知和七情六欲。
因此,想要说服法官,就不能只靠照搬冰冷的法条和指导案例,而要更多地从感情角度讲故事,把当事人的品格证据、案件细节描绘给法官,让法官更多地调用感性思维,对案件的成败有意想不到的影响。
把法官当作自己的用户,理解法官的需求,按照法官的需求去呈现,这也让我的观点在法庭上能够获得法官的支持。
我获得了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国家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CISP)、国际隐私专家协会认证(CIPP/E、CIPP/US),开创了自己的公众号“网络与数据法实务”,撰写了多篇与数据合规有关的专业文章。
专业积淀,让我获得了国内大厂的不少案源机会,我代理部分大厂的案件,或也曾站在部分大厂的对立面,给航空公司、在线办公软件、金融科技、车联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科研数据平台等类型企业提供过数据合规的专项法律服务,服务了多家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大数据公司、社交电商及科技公司。同时,我们也做与软件开发、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相关的争议解决业务。
为了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合规法律服务,我分别在内部培训和对外服务两端建立标准化流程。
对内,为了扩大团队规模,培养好团队律师,我开始搭建标准化的培训体系。
数据合规方面的法律,因为比较前沿,很多是学校没有教过的。更别说网络安全、数据合规的这些技术了。所以,我们招的每一个助理都需要自己培养,从技术原理到法律规定全部都需要学习。
给团队律师设置培训任务,要先看哪些书,再学习哪些视频、专业文章,再学习哪些跟网络安全相关的技术,让团队律师系统培养起数据合规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除了培训,我还要设计检验标准去检验团队律师学习情况是否合格。
对外,我们也形成了面向企业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在我们开展数据合规专项时,我们会先做好行业调查,结合企业的行业特性以及国家的监管法规,确定企业的合规义务。
然后对企业做数据尽调,通过设计数据问卷了解企业的数据合规的现状,给企业做体检,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避免双方认识的差距导致收集的信息错误,我开发了一个培训课程在问卷调查前培训企业的技术人员、法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了解清楚基本情况后再开展具体的工作。
通过几年的摸索,目前为止,在数据合规领域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的律师培训体系以及服务企业的标准化流程。
作为团队唯一的负责人,我经常扮演着内外兼修的角色,既要拓展业务,又要忙活落地。
但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虽然管理团队并不容易。尤其是律师团队,而且还都是90后。
首先,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90后的小伙伴十分看重自己在精神上的满足,他们需要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沉浸感作为支撑。为了回应这种需求,我一般会让团队成员每个人独立负责一个板块,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在当今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交流虽然是安全且高效的交流方式,线下交流也绝不能忽视。同时,我注重在“过程中”得沟通,而非直接对结果进行评判和修改,这有助于大大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小伙伴的成长。
而且每次我在分配任务之前都会把前因后果及背景都交代清楚,先让团队成员试做一些,再给予反馈,这样便于后续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
尽管目前我们的团队面临着一些波动,工作上有一些挑战,但总的而言,我对目前的状态还算满意。
我也没有给以后的自己设定目标,而是试着确定一个系统,一件件自己会持续做的事情。我目前给自己设定的系统是持续做专业知识的输出,以价值吸引客户。
我也一直坚信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就会有力量和支撑。
所谓的自律,一般不是意志力在起作用,而是习惯和快乐作为驱动力在驱动我持续前进。
回想这一路走来,无论是做法官、法务,还是律师,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曾经拥有过哪个职业。
与其说拥有,我更愿意用经历来形容,人生本就是一段不断经历的旅程。
可能我以后还会继续转型,去国外读书,去做法治调查记者,甚至可能跳出法律这一行业去从事教育,投入科技行业,都有可能。
总之,我享受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的过程,享受自己被吸引的过程。
生命因为未知而充满吸引力,工作是我们与世界连接和交换能量的最重要方式,去选择与世界交换能量的方式,并且享受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