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高博人才(五四青年节)

  • 公司招聘
  • 2023-08-12 10:10
  • 龙泉小编

青年,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中坚力量。在医疗领域,青年医生更是捍卫我国人民健康的未来,承载着患者对健康的期望。青年医生的成长和培养,不仅是医学领域的大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脊柱外科青年医生团队,了解他们日常工作中触动人心的“医瞬间”。

叶正旭、胡学昱、黄景辉、高博是来自西京骨科医院脊柱外科的优秀青年医生代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师从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西京骨科医院罗卓荆院长。日常工作中,他们牢记“师父”的教诲,一起奋战在脊柱临床救治与科研创新一线。每当与疑难病例交锋时,作为科室的中流砥柱,师兄弟齐上阵,白服为袍,铅衣为甲,团结协作,迎难而上。


叶正旭:用微创之光守护生命希望的“铅衣战士”

西京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叶正旭,是罗卓荆主任的大弟子,师兄弟眼中的他外表温润、谈吐儒雅、敢于攻坚、谦虚严谨,是师弟们敬爱仰慕的大师兄,是精通各种脊柱系统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微创、传统手术治疗的全能型人才。

脊柱微创之路纵有崎岖挫折,叶正旭依然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脊柱微创技术水平,以“微创之光”打开患者希望的通道,为更多生命照亮远方。脊柱微创手术相比于传统手术,极大地减轻了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与并发症产生的痛苦,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叶正旭指出,脊柱微创手术对青年医生有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医生的技术。微创和传统术式相比,视野非常小,学习曲线长,对医生自身技术和职业培训的要求非常高,医生要有很强的解剖知识和判断能力。另一个挑战是医生的奉献精神。为确保手术的精准到位,医生经常要进行术中X线辅助操作,很多时候都要站在手术台边接受辐射,射线成为他们躲不过的健康威胁。为应对射线,他们不得不身着30多斤的“铅衣战甲”。

叶正旭常说:“X射线的辐射,我并不惧怕。我的导师罗卓荆主任曾对我们说,'吃'的那些射线,与挽救患者的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影响着我们这批年轻人。我们知道,既然选择了救死扶伤的职业,就应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患者转危为安的康复之路。”


胡学昱:脊柱上的“匠人”,撑起生命的脊梁

方寸之间的脊柱内,包含着“指挥”人体活动的重要神经。脊柱侧弯手术被公认为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对医生的技术有着极高要求。西京骨科医院脊柱畸形组组长胡学昱副教授,勤奋严谨、医术精湛、细致耐心、为人处世谦逊且低调。在师兄弟眼中,胡学昱是一位“勇士”,他收治的病人很多都是被其他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有时做一台重度脊柱侧弯手术,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胡学昱以“匠人精神”用一把手术刀在病人的“顶梁柱”上精雕细刻,为众多患者解除了脊柱病痛。

学医二十余年,他牢记导师罗卓荆主任的谆谆教诲,一转眼已经成长为带组教授多年。胡学昱看着组内朝气蓬勃的年轻医生,时刻勉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止于个人对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钻研,更要做好医学人才的培养,带教好下级医生和学生,让年轻人稳扎稳打,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更好地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守护人民群众脊柱健康。


黄景辉:挑战神经再生难题,诠释医者使命担当

黄景辉副教授,是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拼命三郎”。在师兄弟的眼中,他是青年医生和学生的榜样,无论是临床上的疑难病例,还是科研难题,他都勇于挑战,并乐于分享临床、科研经验,对患者尽显医者仁心,经常用他青春极富感染力的微笑给与患者重拾健康的关爱和鼓舞。

卓越的科研创新成就离不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学术追求。在科研创新中披荆斩棘时,他也曾遇到诸多困难,幸好导师罗卓荆主任给予了他巨大的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更需要时间上的付出与积累,坚持1年、3年、10年甚至20年,你会慢慢体会到坚持的力量。”在罗主任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向医学高峰攀登的他,带领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了多篇组织再生修复的重要成果,引起国际同行关注认可。科研这条路上的不断前行,让他体会到了“坚持”这两个字的力量。

回望近20年学习、工作经历,从一个懵懂的医学生,到 “全国百篇优博论文”获得者,作为第一位骨科医生受邀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再到独立完成上千例复杂脊柱手术的外科医生,他深感幸运,作为西京骨科青年一代,当继续奋斗、不负韶华。


高博:乘风破浪,未来可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

高博副教授,热爱科研、幽默风趣、逻辑清晰,是师兄弟眼中的青年科研骨干,围绕脊柱退变的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践行青年科研型医务工作者使命,已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因子SCI论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高博说:“科研创新是深埋在“西京骨科人”血脉里的基因。能够取得成绩,离不开科室的平台和导师罗卓荆主任的指导。有幸将世界顶级科研院所学习深造的经历,与西京骨科医院的学术积淀和前沿方向相结合,努力让自己在团队中更好的发光发热。2018年,我受邀参加‘第68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对科研价值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说:‘应用性强的研究并不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大的改变,往往那种看似没用的、原创性的、颠覆人们现有认知的课题,才能揭示人体的奥秘。经过时间和真理的检验,人们才会发现它价值所在。’这次沟通,让我懂得了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后再去评估,而不是以影响因子和是否有用去评价。”

无论是在临床还是在科研岗位上,高博始终对医学充满热情,不囿于所学专业,立足于国家需求和工作需要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勇于承担开拓性任务,并乐在其中。他始终坚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广见笃行、积累知识、攻坚克难中收获五彩斑斓的人生。

导师罗卓荆主任青年寄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河。

罗卓荆主任曾先后师从沈根标教授和胡蕴玉教授,回想自己的求学之路,他认为:“我很幸运,人生中遇到了两位非常好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引领和指导。我们鼓励青年医生一定要勤奋。学医没有捷径,要沉下心、脚踏实地、多思考、多泡在临床一线、多和患者接触!医生要从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用独立的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量变达到质变,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脊柱外科医生。”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以上几位医生只是中国骨科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尽管青年骨科医生的成长路上还有很多荆棘,但他们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责,始终坚信做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肩负家国情怀赋予的责任与信仰,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岗位上书写着无愧前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青春篇章!


专家简介

罗卓荆

骨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军科技创新拔尖人才。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脊柱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973、863、全军重点项目等1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发表SCI论文154篇,单篇最高14.593,主译专著7部。获专利67项(发明专利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1)、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1)、吴阶平杨森医学药学奖(2015-1)。

多次完成博鳌论坛保障等军事任务,主持组建“飞行员脊柱退变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心”,是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15年立二等功。


叶正旭

西京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及腰椎研究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8项。致力于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包括各种脊柱内镜手术、通道辅助微创手术。涵盖颈椎病、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创伤等脊柱外科常见、疑难疾病。


胡学昱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西京骨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脊柱畸形专业组长。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

现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脊柱畸形青年联合会副组长等学术任职。入选珠峰计划人才项目和青年英才计划,“双十佳精品教员”。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军队/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译《骨科检查评估》等专著2部,参编专著7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奖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荣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黄景辉

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研究及临床救治工作,主持国科金优青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基金、国家973计划子课题 (PI) 等课题,发表SCI论文58篇,其中第一/共一/共同通讯作者48篇,共被引用1531次,单篇最高被引165次。

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唯一)及“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受邀参加“第61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及COA2016骨科基础研究奖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实验基础医学》,副主译专著2部,参译专著5部。


高博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军事医学创新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科院博士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获选军事科技领域青年人才、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计划,荣获全军优博论文,并受邀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主持国家/军队/省部级课题9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CI,Adv Sci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22篇SCI,5年被引用1400余次;授权国家专利4项;参编国家级专著2部,参译国际级专著5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1246.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