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西安中企动力(两年投资17)

  • 公司招聘
  • 2023-08-14 10:10
  • 龙泉小编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实际上,中企对马达西奇的收购并不算一帆风顺。今年5月,在中乌双方传出合作的消息之后,有外媒就透露,美国已就此事向乌克兰传达不满并试图阻拦;11月,美国私人安全承包商埃里克·普林斯以及美国私人顾问就被曝出将收购马达西奇公司,正就收购一事与马达西奇公司洽谈,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是意在让中企的收购面临阻碍。

马达西奇公司建于1907年,是乌克兰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公司,也被誉为该国航空工业的象征,以长期为俄罗斯提供直升机发动机为生,最著名的作品是全球最大的运输机An225型运输机引擎。在巅峰时期,马达西奇曾向90多个国家出口发动机产品,中国市场目前也有超过13种型号、1200架发动机都是从马达西奇所购得。

可见,马达西奇公司在乌克兰甚至是全世界的航空工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乌克兰又为何甘心出售国宝级的马达西奇的股份?另外,在美企欲"半路截胡"之下,乌方为何仍选择与中企合作,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原因?要探究这些问题,或许要从乌克兰衰退的经济、尤其是军工制造业方面入手。

1.往昔:工农业实力超群

在苏联解体之前,乌克兰也曾是富裕之国。由于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黑土分布于此,加之气候温和、国内河流纵横——有超过100条水量充沛的长河,超过2万个湖泊,乌克兰毫不意外地成为前苏联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生产前苏联25%的糖、谷物、蔬菜和超过20%的奶油和肉制品。时至今日,乌克兰仍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

在重工业方面,乌克兰也是"苏联工业布局最完整的加盟共和国"。中国在乌的最高代表张震曾在受访时表示,乌克兰是前苏联的钢铁基地,当时苏联年产8千万吨钢铁,在乌克兰就生产5千万吨;乌是前苏联的石油化工基地,年耗石油人均1吨;乌还是重要的舰船制造基地,无论是天上的、海上的、陆地上的设备几乎都是在乌克兰组装或生产。

而且,由于有发达的工农业的支撑,乌克兰当时还拥有占世界前沿的高科技技能。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推动着乌克兰经济的不断崛起,有一个整体数据:乌克兰以全苏联约3%的领土面积,创造了全苏联25%的生产总值。

就算到了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的工农业实力仍然表现超群。由于继承了前苏联35%的军工产能,乌克兰几乎拥有了全套制造体系。比如,很多世界知名的军工企业都坐落在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南方机械制造厂、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等,其余还有近3600家涉及军工生产的企业。在这些顶级制造商的支撑之下,乌克兰独立生产出了大量飞机、潜艇等各类尖端装备。

直到最近十年,乌克兰都是全球排名前十的重要装备出口国。中国与乌克兰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也不在少数。比如歼-15的研制,我国本想以苏-33作为参考对象,而俄罗斯当时也有恢复生产苏-33的想法,并希望通过与中国市场的合作来获得重启生产的资金。

但是,由于俄方出价过高,甚至还要"强卖"48架,双方商谈最终也不了了之。后来,乌克兰低价出售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我国科研人员也以此为基础,成功完成了这一国产研制任务。

2.今日:军工衰退的欧洲最穷国

然而,掌握超群的工农实力却没能让乌克兰延续"没有理由不发达"的剧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乌克兰在2018年成为了欧洲第一穷国——2018年,乌克兰的人均GDP是2963美元,中国的人均GDP则历史性的突破了1万美元。

如果从更早前的数据来看,则更能体现出乌克兰经济的恶化:1992至1996年,乌克兰GDP增长率分别为-9.9%、-14.2%、-22.9%、-12.2%、-10.0%;通货膨胀率超过1000%,最高时达10000%以上。

乌克兰经济恶化衰退与其国家转型有很大的关系。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但这一过程却相当曲折,效果不佳;加之近年来乌克兰遭到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撕裂,军工业订单大量丢失的同时,其国家产业重组中的关键所在——重工业转型也难以完成使命,乌克兰经济复苏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乌克兰重工业转型的重点是"军转民",但这方面也一直是乌克兰的一大难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欧洲最大的造船企业——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当时为了转向民用,这个百年功勋船厂被一分为四,变成总装厂、造机厂、渔船厂和锻铸厂四个部分。

但由于乌克兰经济日渐衰落,军转民也续不了船厂的命。2018年7月3日,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经济法庭裁定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破产。少了顶级制造商的支撑,乌克兰"独立制造"的体系也逐渐崩坍,产品的出口也渐渐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单从订单量来看,乌克兰军工订单呈现出连年下滑;而就算拿到订单,乌克兰的交付能力也让人十分担忧。

例如,2011年泰国与乌克兰达成了一笔2.5亿美元的交易,原定三年完成该笔订单交易,结果乌克兰拖了七年的时间才彻底交付完毕。2009年,伊拉克与乌克兰签订了420辆军工产品的购买合同。结果第一批交付后,伊拉克就发现这些产品有的无法工作、有的则是系统失灵。在尝试修复失败后,伊拉克将这批产品退回,并取消了未交付产品的订单。

在几次交易失败下,乌克兰军工的声誉声名也不再响亮。而此次"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的收购一事,其实也与这一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买家的大量流失,加之最为依赖的俄罗斯市场也选择不再合作,马达西奇也迅速陷入麻烦,企业发展也遇到重大困难,业务据称已经陷入瘫痪状态。

博古斯拉耶夫在近期针对出售公司股份一事也解释道,之所以卖出50%股份,是因为如果没有新的股东注入资金的话,公司将关闭工厂或者面临裁员的窘境;因此,他很希望能够有一个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并展开较为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而中国恰好是这样一个令人关注的存在。

3.未来:联手中企能否绝地重生

马达西奇过半股份被中企收购已经"一锤定音",但这一国宝级巨头的"重生"又能否进一步助力乌克兰重振经济?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确保生存

就如上述博古斯拉耶夫所指的那般,如果没有中企这一新股东注入资金,马达西奇将面临关门的窘境。的确,由于俄罗斯市场中断合作,马达西奇的业务大幅缩水;另外,近年来乌克兰方面几乎没有资金可以用来建造各类飞机,所以马达西奇公司近几年也几乎没有收入,只能靠中国的订单勉强维持收益。

目前,马达西奇公司业务内容基本都来自中国。此前乌克兰方面就曾盖章称,马达西奇与中国市场的合作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也推动着中企开始转变为马达西奇实际控股人;也正基于此,乌克兰对于此次收购最大的要求就是该企业以后可以继续留在乌克兰发展,但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中资对于马达西奇的重要程度。

俄罗斯国际关系理事会成员博格丹·别兹帕利科就指出,美方让乌克兰拒绝这一(与中企的)交易,但却不会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回报;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马达西奇公司将面临非常悲惨的命运,因为美国不会真心帮助一个能够生产与自己产品竞争的企业,"如果不允许中企收购股份,马达西奇面临的只有死亡"。

(2)扩大市场

对于马达西奇来说,选择中企除了其拥有强大财务能力确保其生存之外,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市场。上周,中俄联合研制CR929宽体客机的风洞阶段测试工作结束,而据此前公布的分工,这一机型的发动机是中俄两国共同制造推力达35吨的PD-35的飞机发动机。这对马达西奇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此前,CR929这一大型客机的发动机的竞标过程相当激烈,而有业内人士指出,中乌新一代航空发动机AI-38(由马达西奇的D-18T发动机改进而来)技术成熟,可以作为CR929的早期动力,但马达西奇显然已经错过了这一绝佳的机会;如今与中企合作,显然将极大地助力乌克兰发动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巨大的航空市场,填补这一空缺。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与中国市场合作的不断深入,乌克兰农产品也正不断打开中国市场。今年4月,乌克兰与中国市场签下了5份合作协议,确定了大米等一系列谷物出口标准,这推动乌方谷物出口量有望在未来几年增至7000万吨。农产品出口是乌克兰外汇主要来源之一,中国巨大的市场无疑将给乌克兰经济带去活力。


(3)提升竞争力

2019年,乌克兰在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下跌,在141个国家或地区中排第85位。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乌克兰年均GDP增长率扭负为正,从-2.1%提高至0.1%,但五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却从占GDP的2.7%下降至占GDP的2.3%。

但随着中国资金的到来——不管是收购马达西奇50%的股份并投资2.5亿美元,还是今年7月乌克兰与中国达成了一份投资总额为百亿美元的潜在合作清单,这将对提升乌克兰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或许就如外媒所说的,中国投资可为乌克兰提供一条重建经济的"中间道路",长远而言,成为重要基建项目的参与者,可能会真正彻底改变乌克兰的经济。

【精彩内容不够看,更多猛料等你赞!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轻松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踪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1783.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