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圣索菲亚教堂——诺夫哥罗德
俄罗斯西北部的伊尔门湖畔,坐落着俄罗斯历史上最古老的一座城市——诺夫哥罗德。
公元9世纪中叶,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留里克,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到这里,建立了罗斯人的第一个王公政权(俄罗斯帝国留里克王朝的起源)。
作为俄罗斯历史的发祥地,直到今天,这里仍被俄罗斯人称为“伟大的诺夫哥罗德”,其中饱含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敬意。
今天我们要探索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起源,诺夫哥罗德无疑是整个俄罗斯最合适的场所。
诺夫哥罗德的沃尔霍夫河左岸,坐落着俄罗斯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带有红土城墙的城堡,也是最著名的古建筑——小克里姆林宫。
文章开头图片中的圣索菲亚教堂就在这个城堡内。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于1045年,是典型拜占庭风格的圆顶石砌教堂。
教堂的青铜大门,刻满了圣经故事,内部墙壁上挂满水彩壁画,保存着多幅古老的圣象。教堂中央那著名的《祈祷的圣母》,更是东正教会最尊崇的圣象之一,引信徒们竞相膜拜。
图 | 圣象《祈祷的圣母》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在赫尔松正式受洗,皈依东正教。将东正教定为国教。这可以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继承拜占庭文化并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从这一刻起,罗斯人的政治与文化,也开始了180度的大转弯。
弗拉基米尔受洗后,拜占庭的手工业者和艺术家们纷纷涌入基辅罗斯,罗斯国内的维京木屋也开始被石砌建筑代替。罗斯人为了更彻底地向君士坦丁堡靠拢,几乎在每一座罗斯城镇都建起了用砖块或大理石砌成的大门,众多的拜占庭式拱顶教堂也随之拔地而起。
图 | 基辅的洞窟修道院
我们读历史时,总是认为“野蛮人向文明的民族学习”、“异教徒皈依上帝”,这样的桥段在历史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深入到历史中我们会发现,俄罗斯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而基辅大公的受洗,自然也并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
公元971年,拜占庭皇帝约翰·齐米斯西斯在位时,作为基辅大公的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曾到访拜占庭帝国。史料中有对斯维亚托斯拉夫外表的描述,说他更像是一位东欧草原的斯拉夫人可汗,而不像一名维京海盗王。熟悉俄罗斯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罗斯人与维京人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详见文章:《维京海盗的东渡,是如何开启俄罗斯帝国留里克王朝的?》)。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亲自驾着一艘维京长船。航程中,基辅大公跟船上的其他维京人一样,站在船上卖力地划桨,到拜占庭之后这位来自北方的首领才放下了手中的船桨。他的身材并不像北欧维京人那样的魁梧,浓密的眉毛下有着一双浅蓝色的眼睛,鼻子略微有些上翘;斯维亚托斯拉夫同船上其他人一样,也穿着一身纯白的束腰外套,只不过他的衣服要比手下们的略微干净些。除了一只金色的耳环,他身上没戴任何佩饰。
图 |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抵达拜占庭
从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一支维京人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渡到今天的俄罗斯地区。到了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时期,维京人与人数众多的斯拉夫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融合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从历任基辅大公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奥列格”大公的名字为斯拉夫语,他原本的名字为赫尔吉;伊戈尔的北欧语名字应该叫英格瓦;而伊戈尔之后,斯维亚托斯拉夫、弗拉基米尔都是直接用斯拉夫语取名的。
随着,民族的融合,罗斯人的衣着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斯拉夫人是游牧民族典型的藩属部落社会,因此,早期的基辅罗斯是一种庞大而松散的部落联合体。
这样的政治体制,只有基辅大公保持强大的实力时才能得以维持。所以,当基辅大公伊戈尔远征君士坦丁堡惨败后,基辅周边的几个部落不出意外的举起了反抗的大旗,伊戈尔最终死在了德列夫利安人的刀下。
伊戈尔死后,王后奥丽加开始了摄政。她凭借着自己超凡的统治才能,最终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
图 | 奥丽加
然而,精明的奥尔加开始意识到,武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基辅罗斯面临的问题。要想彻底地解决基辅罗斯内部的部落冲突问题,必须从政治制度和理念上入手解决两个首要问题:
所以,奥尔加为了把潜在的敌人变成盟友,废除了地方首领的进贡制度,进而直接向当地的人民收户税。这样就免除了地方首领的财政负担,还授权让他们处理些行政或法律问题。不久之后,基辅就开始靠政府的法令来统治民众了,而那些叛逆的盟友也被奥丽加纳入她的政府机构了。
为了解决政治理念性问题,奥尔加又采取了一项大胆的举措——皈依基督教。公元955年左右,奥尔加以“加强同帝国的贸易联系”为由去了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她此行的目的却是来正式皈依基督教的。在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金色大殿里,举行了奥尔加的受洗仪式。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作为她的教父,为她主持了这场洗礼。
图 | 奥丽加的受洗仪式
奥尔加皈依基督教,让基辅加强了与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同盟关系,罗斯人因此在君士坦丁堡享受了更多的贸易特权。此后,基辅公国因为地处于连接欧亚大陆东西南北的贸易的关键节点,建成了众多贸易中心。
然而,尽管奥尔加受洗后从拜占庭帝国得到了很多贸易政策的利好,但是她也很快就认识到一个问题,基辅罗斯的臣民是不会效仿她皈依基督教的。
奥丽加从君士坦丁堡带来了大量的《圣经》、圣像和传教士,又下令在国内很多城市兴建基督教堂,并亲自去这些教堂做礼拜。为了在国内传播基督教,她可谓是竭尽全力了。
然而,她的这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在基辅罗斯,信仰基督教的人少得可怜,绝大多数臣民都是异教徒。他们是多神信仰,信奉的神有的来自维京神话,有的来自斯拉夫人和突厥的传说。国内的贵族阶级,尤其是刚从北欧移民过来的维京人,都对皈依基督教强烈反对。不仅如此,王室的大部分成员也都抵制基督教,就连奥尔加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都断然拒绝了考虑皈依基督教。
正如斯维亚托斯拉夫对母亲奥丽加说:“隐忍、宽容和仁慈这类温良的美德,正是一个宗教虚弱无力的标志。如果我皈依了这样一种信仰,必将受到臣民们的耻笑“。维京人推崇拥有巨力和勇气的神灵,或许是骨子里的尚勇好斗,让他们无法正视基督教这样一种信仰。
图 | 北欧神话中的雷霆与力量之神——托尔
这样一来,奥尔加个人的宗教转变非但没能把臣民团结起来,正相反,她这一举措却将自己置于贵族们的对立面,危及国内稳定。因此,在奥丽加摄政期间,她为了维持公国的稳定而费尽心思。奥丽加的努力没有在基辅掀起太大的波澜,她的受洗也沦为了一种个人行为。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亲政后,坚决反对采取同拜占庭帝国和解的政策,并亲自率军进攻拜占庭帝国,这也是罗斯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袭击拜占庭帝国。出征前,斯维亚托斯拉夫将管理国家的重任托付给母亲,并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雅罗波尔克、奥列格和弗拉基米尔托付给奥丽加教育。
基辅罗斯是个半游牧性质的国家,在地缘上被基督教国家、阿拉伯国家、中亚的游牧部落所包围,向西与欧洲的基督教国家结盟,还是向东同亚洲结盟?这注定要成为罗斯人的历史选择。
世事难料,奥丽加虽没能让基辅罗斯正式皈依基督教,但是她却为基督教的传播埋下了种子,到孙子那一代,这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
在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在位时期,与罗斯国毗邻的那些维京人和斯拉夫人国家,如丹麦、挪威、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都纷纷对上帝屈服了,有些已经皈依基督教,还有些正准备着。
然而,斯维亚托斯拉夫却不为所动,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奥丁和雷神托尔在罗斯国的地位没有丝毫的动摇。
毫无疑问,斯维亚托斯拉夫是一位意志非常坚定的异教徒,他信奉雷神托尔,托尔最看重的是获得胜利,斯维亚托斯拉夫也一样,因为只有胜利才能让国内的贵族对他忠心耿耿。
自罗斯人来到东欧以来,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贸易一直受哈扎尔人(哈扎尔也被翻译成可萨汗国)制约,因此,打败哈扎尔人一直是罗斯人的梦想。因此,斯维亚托斯拉夫亲政后,就将哈扎尔作为第一次出征的对象。
经过六年残酷的战争,斯维亚托斯拉夫终于彻底的击败了哈扎尔人,洗劫了他们的都城阿得水。这次胜利让斯维亚托斯拉夫认为是得到了雷神的庇护。此后,他一直开疆拓土,将罗斯国变成欧洲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一次次的胜利,似乎向他“证明”了北欧诸神比基督教更强大,更加坚定了他对奥丁与托尔的信仰。
之后,横扫了东欧平原的的斯维亚托斯拉夫信心爆棚,将目光对准了黄金之城——君士坦丁堡。
图 | 拜占庭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然而,斯维亚托斯拉夫很不走运,因为他正赶上了拜占庭帝国复兴的鼎盛时期。在君士坦丁堡,为奥尔加施洗的那位温文尔雅的皇帝已经不在了,继任者是穷兵黩武的约翰一世·齐米斯西斯。
经过激烈的对抗,罗斯人很快就败下阵来。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只能请求议和,接受了拜占庭皇帝提出了撤出保加利亚,并放弃对最近占领的大多数国家的统治。更惨的是,斯维亚托斯拉夫在返回基辅的途中,被人伏击丢掉了脑袋。
斯维亚托斯拉夫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之间起了内讧,基辅罗斯陷入了混乱,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年的内战。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小儿子弗拉基米尔被迫逃离了罗斯国,前往瑞典。瑞典的维京人盛情接待了他们这位“亲戚”,还许给他一个瑞典公主,并借军队帮他夺回王位。
图 | 弗拉基米尔雕像
最终,弗拉基米尔不但杀死了哥哥雅罗波尔克,还为了争取贵族阶层的支持,强行将嫂嫂变为自己的妻子。弗拉基米尔将婚姻当作政治手段,一生中结了很多次婚。这种举动在基督教国家看来,无疑是野蛮人的象征。
与父亲一样,弗拉基米尔也坚持信奉雷神托尔,还将雷神托尔奉为最高神祗。他在基辅修建了一座非常大的神庙,把斯拉夫人的神和北欧的神都供奉在其中,然后在众神中间立起托尔的雕像。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基辅的臣民都认为他这样做是贬低其他众神,因此发生骚乱。
这野心勃勃的独裁者逐渐意识到,信仰异教神对于他的独裁统治来说有很多坏处:在异教信仰中,斯拉夫和北欧诸神都有着自己的神殿,这与当前的基辅罗斯很像。因为在罗斯国,每位诸侯也都有自己各自的城堡,他们的拥护者多了后完全可以不受大公的统治。虽然主神奥丁贵为“诸神之父”,但是同基辅大公一样,奥丁也不是全能的,有时候一样会被其他上百个神很轻易的打败。
意识到他的国家的确需要一种新的信仰后,弗拉基米尔派出使者去考察当时基辅罗斯周边的几大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公元988年,拜占庭发生内部叛乱,皇帝巴西尔二世向基辅请求支援,作为交换条件,巴西尔二世许诺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弗拉基米尔。于是,弗拉基米尔出兵6000人帮助拜占庭平定了叛乱。随后巴西尔二世拒绝履行承诺,弗拉基米尔就动用武力迫使拜占庭皇帝就范。
不过,拜占庭皇帝虽然答应履约,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东罗马的公主不能嫁给异教徒,弗拉基米尔必须要皈依基督教。
我们说过,弗拉基米尔早有为基辅罗斯寻求一种新信仰的打算。几经考察之后,弗拉基米尔拒绝皈依伊斯兰教,原因是伊斯兰教禁止饮酒,这是喜欢伏特加的弗拉基米尔坚决不能忍受的。而犹太教似乎也不行,原因是犹太人连家都没有——这一点在中世纪的人看来至关重要。
现在就只剩下基督教了,弗拉基米尔唯一要做的选择就是要遵从西方世界盛行的天主教教义,还是东方世界盛行的东正教教义。
图 |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内景
看上去这是个艰难的抉择,然而,传说中弗拉基米尔很轻易就做出了决定。话说,弗拉基米尔派往西方天主教地区的使团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所到之处尽是一些外形低矮、内部光线昏暗的罗马式教堂;而当使团来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参观了一场神圣的宗教仪式后,他们却万分激动,即刻奔驰回到基辅向弗拉基米尔报告了自己目睹的一切:“在君士坦丁堡,我们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人间还是天堂,只知道一件事情,上帝就住在那儿。”
虽然这个故事有杜撰的成分,但看一下两边的情况,西边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处处受罗马教会的制约,东边的拜占庭皇帝是独揽大权、风光无限。如果我们稍作对比,就不难理解弗拉基米尔这个野心勃勃的基辅大公为何做出信仰东正教的决定了。
就这样,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并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回到基辅后,弗拉基米尔不允许臣民再信仰别的宗教。首先,他拆除了自己当初建的神庙,将雷神托尔的雕像用马匹拖着,扔进了第聂伯河中。之后,弗拉基米尔命令全城百姓在第聂伯河集体受洗,违抗者将受到严惩。
图 | 基辅大公受洗
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的意义非凡:基督教,尤其是东正教这个分支,远比其他的异教神更具吸引力,因为基督教中只有一个神,那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拜占庭帝国皇帝的专制统治就是在这种信仰的基础上建立的,天堂里只有一个上帝,人间就只应当有一个皇帝。上帝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需要征得下属的同意,更不需要下属的配合。毫无疑问,弗拉基米尔想要建立这种统治模式。
罗斯人还引进了西里尔字母,代替了维京人使用的如尼文字。这一举措让君士坦丁堡那丰富的文学经典来到了罗斯国,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基辅罗斯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后来弗拉基米尔的儿子雅罗斯拉夫在拜占庭帝国法典的基础上,用西里尔语在基辅颁布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
除此之外,基辅罗斯的主要人口——斯拉夫人,从此也不再是劫掠的对象,而成了受到了国家的保护,信仰基督的子民。罗斯人开始重视农业,摒弃了维京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罗斯人慢慢地被斯拉夫人同化,同时他们也给这里的斯拉夫人带来了诸多改变。罗斯人在斯拉夫世界中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存在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政权。
基辅罗斯是俄罗斯历史的源头,其地理位置正处于欧洲森林与草原的分界,而这也恰恰是今天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东欧的分界线。因此,“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必定是一个决定俄罗斯的历史与命运的抉择。
奥丽加皈依基督教的选择,让基辅罗斯实现了初步的“向西”靠拢的尝试。而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奉为国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转折。
基辅罗斯接受了东正教之后,对罗斯公国人民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近现代俄罗斯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想根植于国家的千年传统,而这样的传统正是从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的那一刻开始形成的。罗斯公国开放的地理环境,再加上政教合一的东正教,这进一步塑造了俄罗斯人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想。
在基辅罗斯时代,东正教完全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千年以来“东正教徒”和“俄罗斯人”也几乎成为同义词。要知道,即使到了现代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他们不仅认为自己是留里克王朝的后裔,还认为他们也是罗马人的后裔。
由此可见,拜占庭、东正教的文化对基辅罗斯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END
希望了解更多的俄罗斯历史,请持续关注“达文有话说”的文章更新,相关文章推荐:
维京海盗的东渡,是如何开启俄罗斯帝国留里克王朝的?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