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作为工程机械十六大类产品之一,是土石方开挖的主要机械设备,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交运、能源、水利工程、民用建筑、采矿挖掘和现代化的军事项目等机械化施工过程中。
挖掘机的发明到如今已有约一百四十年的历史了,而隐藏在挖掘机历史中的明争暗斗,也从未停歇 ,其中以湖南三一和日本小松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
我国的挖掘机工业发展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联合引进生产,再到九十年代的合资或者独资的生产过程,实现了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多机型、机械运转到液压运转的转化。
50年代初期我国的挖掘机行业还主要以机械式挖掘机为主,该时期挖掘机产品的可靠性较低,消耗能源较多且寿命不长,机器的外形、喷漆较劣质。由于该时期,国内百废待兴,导致生产方式长期落后与国外,挖掘机生产效率底下,供不应求,国内挖掘机年产量甚至不足外企挖掘机月产量。
驾驶员的安全舒适也得不到充分满足,这使得国产挖掘机在销售方面一度不具备良好的竞争力。60年代初期,中国逐渐开始发展液压式挖掘机,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自己研制开发液压挖掘机的峥嵘历史。
期间国内挖掘机厂通过参考并引进挖掘机技术,将之融会贯通,使得液压挖掘机的性能进一步提高,甚至产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产率并不理想,产业内部生产无序混乱,缺少明确清晰的计划安排,导致全员劳动生产率底下。国产挖掘机因此在行业竞争中屈居人下。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全球液压挖掘机产量占据市面挖掘机产量的半壁江山,并且隐隐成为主导品种。我国的液压挖掘机行业也终于有了一定的规模,液压挖掘机的产量逐步攀升,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挖掘机的品种得到拓宽。行业内逐步规范,生产效率和生产计划明显改善。
但产品仍然主要以轮式挖掘机、长挖掘机、履带式挖掘机的小机型为主。挖掘机产品的系列得不到较好的完善,大型挖掘机核心技术一片空白,零部件仍依靠国外引进,这使得国内企业且不具备批量生产大型挖掘机的能力。
挖掘机产业的基础生产技术,创新研发力量、研发手段仍然远远落后,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却拿不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尽管我国在挖掘机的品种和数目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我挖掘机产品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存在。
不仅如此,国内在该时期近百分之七十的挖掘机被国外品牌占据,其中日本小松山推机械有限公司的占有率最为庞大。
为何日本小松的实力如此强盛?这要从小松的发家史讲起,不同于国内重工企业恶劣的生存环境,小松的成长可谓扶摇直上九万里。
50年代末,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的重工业迎来了飞速增长,朝鲜战争时期,作为美国战争时期,机械等设备的提供者,日本捞尽了油水。该时期日本带给美国的订单高达几十亿美元每年,这些美元居然占日本总GDP的一半之多。
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几乎于中国同期,小松也开始发展液压挖掘机技术。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日本工业的发展再度乘上巨大的东风,日本凭此成功跻身世界三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实力腾飞,慢慢甚至成为了美国的劲敌。
进入到80年代,随着对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小松更是如鱼得水,作为世界工程机械市值第一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突然发现,原本的小弟小松竟然已经超越了自己,这还了得。美国绝不允许,他要求日元升值。
而日方考虑到对美国的各种依赖,不想失去这位巨大的靠山,《广场协议》应运而生,讽刺的是,日美两方的情况却并没有得到改善,日本开始绞尽脑汁的降低自己的成本,对零件的切削液进行回收,防护罩半开等等,以期维持自己的行业竞争力。
但这些不过杯水车薪,日元还在升值,终于他们的目光移向了中国。小松等一干企业开始在中国建厂,成功侵入中国市场。在中国默默捞金六十年的小松,不断扩产能增业务,凭借着11.5%的市场占有率,长期在全球排名第二,其实力可见一斑。
然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庞然大物小松已然成为国内重工企业的头号敌人,在看不到的角落里三一开始盯紧了目标。
2020年3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湖南三一重工市值首次超过小松山推机械有限公司,一举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市值第二大企业。而就在2019年11月23日,同样是《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中国三一重工跻身全球工程机械三强,正追赶小松。
小松看着极速成长的三一,开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但一身顽疾的它早已毫无办法。而三一成功的背又有哪些引人深思的原因呢?
首先,工程机械行业一直以来都具有鲜明的周期性特点,上行周期与下行周期往往交替发生。纵观世界经济,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2001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日元迅速贬值,小松的挖掘机销售增速迅速下降,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而三一在1994年才刚刚创建,有人或许会震惊于它的年轻,但有志不在年高,市场从不会以年纪论英雄。成立之初,行业下行周期刚刚结束,上行周期正式开始。萧条过后的世界往往遍地黄金,三一开局迎来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回暖,不得不说这是三一的天时。
其次,在这期间,中国的基础建设也如火如荼。国家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基建和房地产行业的兴盛,使三一的投入资金不断加大,也为三一的挖掘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挖掘机的销量因此逐步攀升,三一的小钱包不断充裕。
同时对二手挖掘机的进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值得三一的生存空间得到扩展,竞争压力逐渐降低。2019年中国销量23.6万台,同比增长15.87%销量创造了历史新高。
2020年虽无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冲击,但由于国家的高效管控,全面复产复工较快,销量再度攀升,远超31万,销售旺季已经到来。这就是三一的地利。
最后,三一的取胜离不开自身产品业绩,也就是三一的人和。三一的目光放得很长,他始终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对手是多么的强大,但三一不怕,他相信自己可以对战这个庞然大物,哪怕需要经历数十次的失败,他都不会躺平任嘲,站起来再战。
在三一上市之初,掌门人梁稳根就提出了对公司的管理和组织进行产业的变革。三一重工在初期就完成了组织变革的雏形,旨在为三一培养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力。自古至今,变革并不会一蹴而就,三一的净利润曾一度缩减,挖掘机的销量也不容乐观。
变革进行了近六年的时间,高水平的管理逐步形成,量变终于达到了临界值,2016年三一迎来了挖掘机销量的回升,成功实现了疾风骤雨中的转危为机。
在面对行业的下行周期时,三一果断采取裁员减负,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逐步培养全能型人才,提高紧急条件下,员工应对多种职位的能力以及工作的效率。有过去的七万多员工,到现在不足三万人次,业绩持续创新的背后是员工效率的提高。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挖掘机向着高性能、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三一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生产成本,挖掘机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逐渐降低。
自始至终,三一从未放弃过自主创新,始终相信,摆脱头顶小松的阴影,就是要脱离对其核心技术的依赖。三一的这些措施一举提高了三一重工业的盈利能力,并且成功实现全方面领先业内。
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实现对小松的追赶到反超,不到三十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三一终于赢得了这场苦战的全面胜利。看着昔日不值一提的手下败将,将自己彻底打倒,小松昔日的荣耀终于沦为过去,不得不黯然退场,这场争斗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这场旷日持久的反击战,不仅是三一奇迹、挖掘机产业奇迹,更是中国奇迹。从毫无反击之力,到卧薪尝胆,再到反败为胜,三一打败了在中国作威作福的行业巨头小松,尝到了胜利的喜悦。
三一终于带着中国机械行业的希望爬上了顶峰。至此挖掘机机械扁平化的发展历程终于过去,神州大地上彻底建起了属于中国机械产业的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