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7日讯 3月25日上午,湖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葛昌永做客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在题为《湖北文化的“链条与纽扣”——实地考察为例》的讲座中,重点从人文湖北、山水湖北和湖北人民的精神特质三个方面带领现场听众和线上近3万网友回溯荆楚历史,感受湖北人文。
讲座现场。
葛昌永说,“链条”是时间纵向的承续,“纽扣”是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节点。“湖北”这个名称的由来也非一蹴而就,在历经“鄂”“荆楚”后,到了宋代,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才开始有湖北之称。直到清朝康熙三年湖广分治,名湖北布政使司,“湖北”省名才沿用至今。而湖北区域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概括为“两条走廊两条线”,“两条走廊”指东西走向的充满远古传奇的随枣走廊和南北走向的满载鲜活历史的襄荆通道;“两条线”则是充溢汉文化基因的汉江和中华文明流动的传输带长江。
省文史馆员葛昌永在讲座中。
“两条线”中的长江线,无疑是湖北长度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条文化传播线路。湖北作为长江所经流程最长的省份,人们择水而居,长江成了一条历史与文明流淌的文化带。从西向东,沿途有着祈祷、卜筮、星占等色彩的巴巫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筑造了又美又险的蝴蝶泉、深邃的恩施大峡谷、腾龙洞;顺游而下到秭归,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沉鱼落雁之貌的王昭君,更有着壮美的世界奇迹三峡工程、宜都合江亭、天门茶圣陆羽、文武赤壁,江城武汉千古黄鹤楼屹立在鄂州西山的武昌楼;最后抵达黄冈境内,万里长江第一阁楼鄂州观音阁、黄石西塞山、大冶铜绿山(古矿井)以及蕲春药圣李时珍、黄梅的江心寺等,无一不承载了渊源深厚的湖北文化。
葛昌永说,汉江之所以文化深厚,主要体现在这个“汉”字,两汉均发祥于汉江。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横亘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像天上的银河一般,汉水之名也就有天汉、银河的意思。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在汉水上游设立一个汉中郡,自此便有着汉中之名。反秦胜利后,项羽被诸侯称为“天下共主”,项羽将刘邦分封到汉中之地,称“汉中王”。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停下,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再有中兴汉室的蔡阳(现枣阳)人刘秀,昆阳之战告捷后,最终赢得胜利兴建东汉。因此,汉江可称其汉文化之源。
“两条走廊”中的“随枣走廊”(襄阳、枣阳到随州一带),是连通中原与江汉平原的一片重要走廊区域,以今天的眼光看,相当于汉十高速公路。这条交通走廊不仅发挥着现实作用,而且充满了远古神秘传说,在中华文明传播的链条上,显得格外闪亮。提到随州,会联想到炎帝神农华夏始祖,缘于神农尝百草古老传说,至今不曾更名的神农架;传说中伏羲死后化而为山的“襄阳岘山”;位于远安的嫘祖,教民育蚕,缫茧治丝;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娲山……
另一条通道——襄荆通道,则是载满了鲜活的人文历史,也是茶马古道路线之一。虽没有随枣走廊历史悠久,因有着关键枢纽城市(南阳、襄阳和荆州),自楚汉以来,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阳,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时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张衡、张仲景诞生于此,历史悠久可见一斑。襄阳有古隆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诸葛孔明,楚天四大名楼之一的仲宣楼,习家池,米公祠,卞和献玉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襄阳去远安入川要道上有上千座古寨,春秋寨便是其中之一。长坂坡、麦城,三分天下魏蜀吴的故事传承至今。这些“纽扣”,无一不积淀着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向人们娓娓道来曾经的故事。
在谈到湖北的人文精神时,葛昌永说,湖北文化底蕴深厚悠久。以古鉴今,湖北人民的精神特质可以概括为进取、创新、爱国和包容精神。“作为湖北人的我们应该传承这些精神特质,热爱湖北、热爱我们的家乡。”
讲座结束后,省文史馆员葛昌永与读者交流。
现场听众提出“如何将湖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湖北精神如何传承”“如何看待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等问题,葛昌永均一一作答。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孟婧 谢宁)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