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老部队三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曾经的机电长发来的信息:“新苗子,新队伍,但还是奔着你那年的目标——夺冠!”
看起来,又是一天的艰苦训练。这条信息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拽回到五年前,参加比武夺冠的那一年。
2018年10月,当我作为在军事竞赛中斩获冠军的政工干部,和队友一起捧起那块沉甸甸的奖牌时,我的耳边再次响起了一个半月前听到的这句“欢迎致辞”:
“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你没有借口,必须夺冠!”
那天,我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以“救火队长”的身份参加驱护舰损管能力比武。
“救火”一词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因为原参赛教导员因伤无法继续训练;另一方面,舰艇损管的比武课目之一,就是“灭火”。
所谓损害管制,就是在舰艇关键部位出现火灾、漏水、人员受伤等特情时,我作为局部指挥长,带领部属进行特情处置。
集训队在原教导员退出前,已经训练、磨合了近半年,队员们的理论、技能和团队间的默契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此时,原教导员却因伤暂时退出。
比武迫在眉睫,我临危受命。但报到的第一天,在见到舰长和业务长时,迎接我的“欢迎致辞”不是加油鼓励,而是这句硬邦邦的“军令状”。
就这样,毕业才两年的我,就这么仓促紧张地开始了“夺冠之旅”。
一开始,面对跨专业的课目,只有仅仅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我感到极度焦虑和紧张。
一分钟内穿戴四十斤重的防火服,还要扛着高压水枪在火场里按规定动作扑灭真火,且不说烟熏火燎的环境,光是那套沉重的防火服就在我身上留下了不少划伤。但即便我已十分努力,成绩却依旧是全队垫底,有时候,我的备穿时长甚至能拖沓到其他人的两倍。
六分钟内迅速堵漏排水时,水压可以把人冲得仿佛钉在墙上动弹不得,眼睛都睁不开。我和队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动作,稍有差错就意味着“沉舱”。
防火服穿得慢,就一遍遍穿,堵漏不保准,就一倍倍地加水压。穿衣、压板、背题库,有时到了后半夜,我还会对着空气练上报水情的口令,就为了能快0.2秒。
那一个半月的苦训,让我掉了十斤体重,左手腕挫伤,后背尽是划痕。
灭火训练
正式比武这天,理论考试平稳通过。堵漏考核我们抽到了最后一个出场。漫长的等待使得队员们都有些焦躁,听着隔壁考场传来的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我们不禁跃跃欲试。
上场前,听说前一支队伍不仅堵漏成功,还破了之前的最快纪录,压力一下子涌了上来。
进了模拟舱,锁上液压门,倒计时的铃声响起,我的呼吸逐渐平静下来,眼前的一切也逐渐清晰。
突然警铃大作!顿时,两个模拟破口和四个管道裂缝里的模拟海水喷涌而出,所有人身上的衣服瞬间湿透,我第一时间辨认出了破口位置并进行上报。随后,我和队员们分工合作,打开损管器材,用训练了无数次的动作,向各个破口扑了上去。
水位在舱内逐渐上升,转眼就没过脚腕,直奔膝盖而去。
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把破口和裂缝逐个封堵,却在封堵最后一个裂缝时,器材因为泡了水,突然打不开了。
此时最后一道裂缝的水压也陡然加大,人无法从正面靠近。看着队友手忙脚乱地开器材,我急中生智,从管道后面伸手,直接用手指卡住了裂缝,为他们争取时间。
水的力量很大,温度也很冷,裂缝周边的铁皮似乎把手指划破了,但在强有力的水压下已感觉不到疼痛,只能感受到来回的挤压和摩擦。
终于,队友们把器材打开,封在管道上狠狠地拧上了两颗螺丝。此时,水位停止在了68公分。
成功堵漏排水出场后,考官通知我们再次破了记录,单项第一尘埃落定。
借着这个项目的“东风”,队员们的士气得到了极大提振,在后面的舰艇灭火和战伤救援比武中均拿到了第一名。
最终,在比武的闭幕式上,我们一起站上了冠军奖台。也因此,我成为了第一个在军事比武项目中夺冠的舰艇政工干部。
每每回忆这段日子,我都会想起初次接到任务时的不理解,成绩落后时巨大的心理压力,苦练时烙在身上的伤痛,比赛中的跌宕起伏,还有在这期间建立起的珍贵战友情谊。
然而最触动我的,还是走下领奖台时,同队班长说的这句话:“咱这队伍,够硬!”
看着他竖起的大拇指,我的思绪飘向了广阔的大洋和未来的战场。是啊,练兵为战,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牌,更是舰行海上、决胜海疆最为可靠的一面坚盾,这才是这场比武最大的意义。
想到这,我给机电长回复了信息:“目标没变,精神没变,苦练为打赢是舰艇老兵最大的心愿,加油!”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耿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