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文综的高考其中一道试题如下: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题目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A项。而这道题中提到邢台皮毛加工业的发展历史,如今已经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邢台清河是著名的羊绒制品之乡,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美誉,其实早在建国前,邢台的皮毛业便曾经驰名中外,从元朝时期兴起,历史更是长达几百年的繁荣。由此引发在清末民国时期,一些外资的洋行纷纷入驻邢台,进行包括皮毛产品在内的商品贸易。年交易额高达1500万两白银,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当年邢台皮毛业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打油诗:“往昔全盛期,广收天下皮;宁夏滩羊俏,甘肃绵羊肥;榆林黑化秀,西宁紫羔美;口羔似天成,象羔如麟生;狐狸黄鼠狼,猞猁扫雪稀;聚我顺德府,入我皮池里;男丁缸中翻,妇人灯下缝;细鞣作轻裘,化为御寒衣;美欧连洋庄,华夏走南北;贵妇红狐围,官人细毛衣;紫羔滩二毛,如珍藏箱底;穷汉少银钱,老羊遮寒体;顺德皮毛盛,四海共赞誉。”
今天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一下邢台皮毛业的历史盛况和当时那些入驻邢台的十大外资洋行。
民国邢台为冀南第一商业重镇,工商业发达,邢台商业的繁荣以南关为中心,而南关商业五大行中,皮毛业是最重要的一行,邢台皮毛业历史悠久,兴起于元代,在明、清时期驰名中外,销售欧、美诸国,当时的邢台是中国皮毛集散贸易中心之一。
在邢台南郊的七里河与大沙河之间,居民为维持生计,利用滩多,养羊多的有利条件,开办起皮毛作坊。初以种田为主,兼营熟皮,男人熟皮,女人裁缝,后逐渐发展成常年加工,代代相传。这类作坊多集中在前留庄、后留庄、西留庄、中留和王村一带,并逐渐扩展到李村、邓庄、羊范、路村等。
邢台皮毛业兴起于元代,到明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制度改革,农民获得部分自由,可以离开土地从事手工业,邢台的家庭熟皮业开始转为专营,皮毛生产获较快发展,交易活跃。当时的顺德府邢台城内,南关的牛市街、羊市街一带成为皮毛交易的主要市场,商客云集,交易繁忙。年成产额白银1500万两以上,其中熟皮货成交白银300万两左右。现在按一两白银80元算,折合12亿。
清康熙年间,西北留村路老王在羊市街开设:“同慎和”皮店,尔后又有“万顺”“福大”、“广泰”、“永茂昌”、“日盛”、“德益”、“德昌”、“永康兴”、“兴太隆”等皮店相继开业。号称当时顺德府的十大皮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德美外商来邢大量收购皮货。德商洋行“美新太兴洋行”、“和平洋行”等,收购生皮转销欧美各国,每年皮货贸易额为白银1200万两左右。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顺德府厌纯德、纪恩科创办“三义会”(亦称国盛德)制革厂,销经本地和东北各省。
光绪三十一年《邢台县志》记载的当时邢台县商品生产,即“货之属羊皮为冠,狐狢亦有之。土人习攻皮者制为裘,鬻之齐、豫、吴、皖诸省,只牟十一利。近十数年来津沽之人贩走海舶,鬻于泰西诸国,岁恒致百余万金。毛毳堆积如丘山。运售之外,织毯局者以之”。可见产业之盛。
1903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顺德府站为有始发车和夜间停靠的大站,国内外客商购货更加方便,邢台的皮毛业又有发展,羊市街皮毛店达50多家。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邢台皮毛业受到严重影响。战争结束后,皮毛行业迅速恢复。1917年后,紧连羊街的南、北、东、西4条羊市道也发展成为皮毛作坊和皮毛贸易中心市场,形成顺德府皮毛集中区。
1925年邢台牛市街的“同盛德”皮店创立,生产羊硝皮,制做皮箱,闻名全城,销往全省各地。
1926年尹老亮在邢台西大街路北开设的车马辕具店改为制革厂,采用英国传人的新法生产法兰皮。除满足本地鞋铺外,还销往京、津、沪。
皮毛店多在南关羊市街、牛市街、一带,建筑宏敞,为各冠,大小凡六十余家,其中以永茂、永盛、永泰、成德号、隆广盛、德祥、广泰、万顺、永合、义同昌、永昌、恒升、宝东义、合昌、同盛、永和兴、永裕、福泰等十八家为最大。永茂一家使店员多至六十余名,此外有熟行一种,专卖皮袄及各种细毛皮业,有永和生、刘兴盛、永茂昌、庆聚隆、合盛成等九家。”邢台皮货主要以上海、东北、天津、北平、汉口等地为主。特别是天津开埠以来,顺德皮货通过天津口岸销往海外。
1929年,生皮店增加到72家。其中外籍洋庄占成交额的40%以上。当时的皮毛店有大中小之分,大皮店约占10%,一般拥有资金15万元(民国币、下同),店员16至20人;中皮店约占70%,资金4至5万元,店员10余人;小皮店占20%,资金为1至2万元,店员5至6人。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积累、合股集资。经营方式一般是:客商与皮店协商议价,皮店抽取佣金。抽取方式比较盛行的是“成三破二”。即一块银元买方出3分,外加1分2厘地租费,卖方出2分,外加8厘学捐。皮店除上交8厘学捐费外,可得5分的佣金和1分2厘地租费。
1939年有齐厚仁在邢台府前南街开办“永兴厚”皮件作坊,生产牛皮箱、牛皮带、牛皮钱包等产品。位于邢台府前街的还有“永生号”皮件店等,除了几十家皮革厂,还有30多家割弓弦和皮条铺。
1937年“七七事变”后邢台沦陷,日本侵略军为控制邢台皮毛业,下令皮毛为军用物资,规定日商“大仓洋行”、“满蒙泣行”、“蒙疆洋行”为日本驻邢商行,成立皮毛株式会社,垄断了皮毛购销。日本当局在邢台建立皮毛株式会社,强令取缔民间制革,制革生产转入地下。“义和隆”、“义盛祥”、“礼会信”、“恒达”、“九江”是其中5个规模较大的作坊,除生产法兰皮外还生产鹿皮花奇皮等各种产品。
1945年邢台解放,八路军后勤部接管了“义和隆”、“礼会信”、“恒达”、“九江”等较大的几个制革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邢台几个较大的制革厂被迁往天津,后成为天津制革厂。邢台民间的皮毛制革作坊仍有几十家。
邢台皮毛厂
邢台西北留,自古是皮毛之乡,1950年邢台军分区便在西北留建立熟皮厂(邢台皮毛厂),第二年的产皮量就达56万张,此外还为国家生产皮袄,飞行员航空服等军需用品,抗美援朝时期曾经有力的支援了抗美援朝志愿军。
70年代皮毛等先后试制投产的产品有奶山羊、兔皮本色及染色出口服装、地毯纱、细羊毛剪烫绒、图案皮褥子等。1973年采用小羊皮酶化新工艺,研制成仿红狐皮服装。1980年研制成“草上霜”服装。1983年研制出一生三色奶山羊皮裘皮出口服装。1984年山羊仿染4号大衣在全省皮毛质量评比中获第一;1987年全国裘皮服装技师评比会上获得第一,成为国内首创。渐变色大衣1987年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获一等获。
邢台制革厂
1959年邢台皮革合作社、鞭梢社、皮革供销社、制革供销社、公私合营制革厂合并创建为邢台制革厂。生产的牛底革(花奇皮)、牛面革、膏药革(着硝皮)等产品比较热销,后来又对皮毛生产工艺进行了突破,由硝石鞣皮进入化学药品鞣皮,提高了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销路。1961年,国家将下马的京津制革厂设个调给邢台制革厂,文革期间,河北省皮革公司划归邢台市管理。1977年该厂建立皮革研究室,1979年到1985年,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项,1979年由河北省命名邢台制革厂为“大庆式企业”,颁发嘉奖令,1981年到1987年连续被评为省、地、市先进企业,质量先进单位。1986年在全国同行业中评为第一,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远销11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在河北全省同类产品中评为第一。生产的羊皮兰湿革,被河北省外贸部和日本客商誉为世界第一流产品。猪修面革、牛修面等列全省榜首。
邢台第二皮毛厂
1972年沙河县皮毛厂(即邢台市第二皮毛厂)创建,新建鞣制、裁衣、吊制车间、仓库、锅炉房,形成生产流水线。
先锋皮件厂
1974年在邢台牛市街建立先锋皮件厂。
邢台市皮件厂
1976年邢台市皮件厂在邢台成立。加工劳保手套、手提包、皮夹克、皮衣、旅行箱、皮服装等。
邢台市皮件厂前身原为邢台驻军“五七”厂,1976年移交邢台市后改名邢台市皮件厂。
邢台市人造革厂
1978年邢台市人造革厂成立。
当年顺德府(今邢台市)皮毛行的销货渠道,外贸部分主要由德、美、英等国洋行采购后,经天津、上海两港出口至欧洲各国,其次经东北客商采购后转俄罗斯等国;内销渠道则遍布国内各地,产生令巨大的产业辐射作用。
民国时期,外国商人在邢台设立过很多洋行,一方面是从邢台收货皮毛和其他物产,另一方面,也将国外的一些产品卖到邢台,这些洋行的历史也见证了民国邢台的“美欧连洋庄,华夏走四方;顺德皮毛盛,海内美名扬。”的赞誉。
以下是在邢台较出名的10家洋行
1、德商洋行——德国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德国在邢台设立德商洋行。这是邢台第一家外资洋行。德商洋行来顺德府收购生皮,然后转销欧美各国,获利颇丰。此后,各国洋行纷纷效法。
2、新泰兴洋行——英国
新泰兴洋行,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以收购邢台皮毛业产品为主要业务,设有外庄多处。
3、和平洋行——美国
和平洋行相继来邢台收购生皮,并扩大收购灰鼠皮、貂皮、猞猁皮、扫雪皮等珍贵皮毛。
4、三井洋行——日本
为日本驻邢台商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在中国各支店的俗称。日本三井财阀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机构。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先设于上海,后在天津、青岛、汉口、大连、安东(今丹东)、哈尔滨、邢台等地设置。和三菱公司共同垄断对中国的贸易,操纵轮船运输和保险等业务。
5、大仓洋行——日本
日本贸易商行。1873年大仓喜八郎创办,称大仓组商会。1893年改组为合伙行号,称合名会社大仓组。旋即来华开业,投资工矿业。为日本驻邢台商行
6、满蒙洋行——日本
为日本驻邢台商行
7、蒙疆洋行——日本
为日本驻邢台商行
8、古宝才洋行——美国
美商“古宝才”洋行(俄科秋林,美籍犹太商人),主要在顺德府大量收购皮货。
9、古宝才兄弟洋行——美国
美籍犹太商人在邢台开办的商行。
10、怡和洋行——英国
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清末民国时期在邢台设立分支机构。
怡和洋行在1832年7月1日成立,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年~1843年)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1796年~1878年)在中国广州创办。怡和洋行对中国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76年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以后,怡和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上海。
至今,怡和洋行在中国香港仍然维持相当的业务,2010年在《财富》五百强中,怡和排名382,不过邢台怡和洋行的业务早在邢台解放后,就消除了。
思考问答:
老邢台曾经有很多优势产业,例如有兴盛几百年的皮毛业,一度风靡全国的汽车产业,几十年繁荣的邢东板材产业,为何一夜之间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