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是知道不可以色声力求之者也。
道本无见,不可色求;
道本无闻,不可声求;
道本无得,不可以力求。
道之渺矣,岂能见乎?
惟夷夷然自见道之奥矣;
岂能闻乎?惟希希然自闻;
道之去矣,岂能得乎?
惟微微然自得。
三者合于天而全于人,不可诘之而穷。
其理,见于内,闻于内,得于内,
精一而见,气一而闻,神一而得,方为混一。
其上徼,瞻之莫知其高;
其下昧,俯之莫知其渊。
言其难闻难见难得之道,
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合于人。
要体此理,究其奥,
通其玄,会其无中之有,
三家合混初之体,
如痴中知痴,醉中知醉,
方乃见乃闻复乃得,
绳绳然而专心精至,不落顽空,
才有真象出现,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本真一出,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何有实状?
何有实象?
故此不著若是,方为恍惚到杳杳然,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玄不知其玄,道不知何道,
强名不见不闻不事,
故曰 “夷、希、微”耳。
古之道者,以身合天,
以德合天,以心合天,
三者既合,是为真道;
今之人口虽言而身未体也,
就虽体,不过劳心劳意而苦其形,
是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倘或苟能知古人,体元始之初以修身,
如是者,乃见乃闻乃得,
是谓修道之纲纪,
能时时如是,刻刻体此,
方能如天之清,如日之升,
如月之恒,如松柏之茂,
如南山之寿。
如此无疆之道,何不体此而黾勉行之?
道在不动,道在不行,
道在不言,道在不目,
道在不耳,道在不心,
道在不意,道在不息,道在不知。
知内寻知,息内寻息,
意内寻意,心内寻心,
耳内寻耳,目内寻目,
言内寻言,行内寻行,
动内寻动。
苟如是,皆可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