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公司会选择外采BI工具供内部使用,然而对一些公司来说,外采BI不满足需求,数据又极其敏感,业务量规模也没那么庞大。那么可以选择自研敏捷BI,通过打造MVP产品实现需求后续再逐渐迭代。
可视化分析是敏捷BI的重要能力,业务人员只需通过简单的拖拽就能制作出各类图表和分析报告。其中“仪表板”是业务人员使用非常高频的模块,可以实现图表的快速生成和报告的编排,以及报告的分发和共享。
本文将从BI仪表板编辑器的功能场景、产品调研、功能设计等方面的方法论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全局的设计思路,详细功能设计不做介绍。
图1 可视化分析在BI工作流中的地位
在处理较少的数据量时,我们通常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先将数据导入工作表,选中要使用的数据,再通过图表功能生成一个分析结果。
在使用BI工具做分析时也是类似的一个过程,首先要将数据源接入BI系统,然后将数据字段映射到维度、指标上,分析结果最终以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
图表是数据可视化后的直接产物,再将图表以一定的页面、布局、样式组织起来,就形成了分析报告、运营看板、大屏监控等分析产物。
图2 图表数据可视化过程
再拆分来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图表制作、报告制作两大模块及其作用,对于没有BI产品设计经验的同学来说,无法确定两个模块内具有哪些功能,下一步就是进行产品调研。
在做产品调研时,途径不止体验产品功能,还可以通过官方帮助文档来了解其设计思路。
本文选择了国内头部的几家B/S架构BI产品,对其仪表板编辑器进行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拆解:用户路径、图表制作、报告制作。
实际过程中要对大量的BI产品进行调研才可能总结出一些抽象设计方法,这里只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
2.1.1 QuickBI
2.1.1.1 用户路径
这里的用户路径是指业务人员在制作分析报告时使用仪表板的大致流程,结合自己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文档资料可以看出QuickBI仪表板制作流程(如下图3)。
打开编辑界面,可以看到图表制作、报告制作是在同个页面视窗。
图3 用户路径
先看最橙色矩形的链路,这条链路是制作报告的主路径。
“新建仪表板”即新建一个分析报告,新建完成后跳转至仪表板的编辑界面(见上图3)。
在编辑界面,从画布工具栏中添加图表,在仪表板配置区对图表进行数据、功能配置,最后在画布展示区域对图表进行可视化编排。
可以将黄色矩形的链路看作是与图表制作相关的操作,如选择数据集,将字段映射到维度指标上,在画布上绘制出图表。
黑色矩形区域则是与报告相关的操作,如对图表进行布局、设置过滤组件等。
图4 编辑操作流程
2.1.1.2 编辑器结构
在这里初步对页面的全局结构进行梳理:
图5 仪表板编辑界面
2.1.1.3 图表制作
上文介绍了编辑器的功能配置区可细分为图表配置、报告配置,当选中图表时,功能配置区则切换到了图表配置。
可以看到,图表配置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数据选择区、图表功能配置区。
图6 图表制作
2.1.1.4 报告制作
当各类图表制作完成后,又回到了对报告整体进行配置。
报告配置:对报告整体的样式主题调节,可以添加过滤组件对报告内任意图表进行查询等功能。
图7 报告制作
2.1.2 FineBI
2.1.2.1 用户路径
和QuickBI不同的是,FineBI图表与报告的编辑是在两个页面编辑器,在路径上多了一个环节。
图8 用户路径
2.1.2.2 编辑器结构
创建报告之后,会进入空白画布区域,需要点击“组件”进行添加,可以看出报告编辑器的界面如下:
图9 报告编辑器
FineBI的图表编辑器在新的页面,功能与QuickBI大同小异,不再赘述。页面结构如下:
图10 图表编辑器
通过大量产品调研可以得出做一些抽象概念的总结,在BI仪表板编辑器以下几点常用设计模式。
2.2.1 一个流程和两种流派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发现,不同类产品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功能特点,但数据分析的流程是通用的。这个流程其实也是数据在系统内的流转过程,通过组件、编辑器将数据组织起来,展示为需要的可视化结果。
图11 分析报告制作流程
在仪表板编辑中,可视化编辑器分为两种流派,图表的绘制也分为两种流派,下面大致描述下。
2.2.1.1可视化编辑器
2.2.1.2图表绘制
在图表类型选择时,可以看出QuickBI是以分类的方式,先创建图表在进行编辑。而在、FineBI、网易有数中有个“图形属性”的功能,不用预选图表类型,而通过改变几何形状来实现不同图表绘制。这里面就涉及了图表分类、图形语法两种流派。
2.2.2 页面结构
图12 抽象出来的编辑器结构
2.2.3 组件与画布关系
无论是图表、过滤组件以及其他组件,都可以将其视为一类对象“组件”,整个报告都是由“组件”在“画布”上进行组织布局、样式配置而来的。
图13 组件与画布
产品调研的抽象结论,有助于我们能够了解到BI可视化编辑器的核心功能,不需要照葫芦画瓢也能够设计出符合自己需求的MVP产品。
除了以上抽象总结出的内容外,还有具体功能也要详细列出来,这里不再赘述,此时产品调研阶段结束。
这里介绍几个做产品设计时可供参考的原则,防止在设计时出现错误。
3.1.1 Web界面设计原则
3.1.2 交互设计原则
比如,像QuickBI(网易有数、永洪)这类产品的报告和图表的编辑在同个页面,而FineBI(观远、字节的datawind)是在两个页面,哪种方式更好呢?这个还真说不准,只能通过用户调研以及业务场景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用户群体、使用场景作为一个参考方式,选择不同页面结构。
这里采用的是报告、图表制作在同一编辑器下,主要是缩短用户操作路径,提高制作效率。图表绘制是选择图形语法流派,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图表类型时,也便于前端统一维护配置项。
图14 报告编辑界面
图 15 图表编辑界面
这里忽略报告层面的内容制作,先看图表层面的制作层面。与图表制作相关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分为工具栏、数据集展示与选择区、数据映射与样式配置区、图表绘制区四个部分。
图 15 图表编辑器结构分区
在做整个仪表板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与其他模块上下游关系,数据在系统内流转的情况等。
在做产品调研时,不是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参考的对象,而是通过大量样本调研可以抽象出行业内产品设计的通用方法论,加以变通,设计出符合公司需求的功能。
本文内容不足够细致,但大致描绘出了如何从0-1设计BI仪表板编辑器的思路,提供了作者认为比较好编辑器设计模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Shawn,一个成长中的数据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Shawn的产品笔记。
本文由 @Shaw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