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清洁工(1953年)

  • 职业人才
  • 2024-03-31 15:00
  • 龙泉小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53年秋,一群身份神秘的人乘坐军用吉普来到了河南某招待所,带走了所里平时经常受到嘲笑的清洁工人。

众人见状,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老雷犯了事”,也有人说是“老雷成了红人”

谁也没想到他们口中的老雷竟然是国家特等功臣。

这个所谓的“老雷”究竟是谁?

他有哪些故事,又为何会来招待所当清洁工呢?

清洁工(1953年)

一 、热血报革命,勇当志愿兵

1923年,雷保森出生于河南兰考。

父母在他年幼时就相继去世,两个姐姐也被迫送到别人家当了童养媳,只剩下他独自求活,一边流浪,一边打零工。

1930年,一户雷姓佃户收养了他,他在那里生活了十余年,虽然过得也比较苦,但是却磨砺出了一身顽强的精神和壮实的体格。

从1941年开始,他逐步接触革命活动,并在1946年加入了我党的地方武装,南麻区小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也就是在那里,他立下了数次功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枪手,并且加入了我党。

不过,真正让他“天下扬名”的,还是他入朝后带队参与的“七峰山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他带领不到十个人击溃了敌军,还炸毁了10余辆坦克,堪称传奇!

清洁工(1953年)

将时间回溯到1951年3月,雷保森作为4班班长,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带队前往七峰山下299高地,阻击从这里经过的美军。

要知道,当时美军已经动用了机械化部队,大炮、坦克样样皆有,反观我军呢?

雷保森麾下一共就9名战士,武器弹药更是相当匮乏,只有两挺机枪和一些火箭筒。

一旦正面打起来,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覆灭。

眼见敌强我弱,雷保森意识到,只有主动出击、打出士气,才有与敌人一战的机会。

清洁工(1953年)

于是敌人刚刚抵达断崖北头,雷保森就猛然下令:“攻击!”

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原先部署在南北两边的几名战士就拿起火箭筒轰了过去。

雷保森更是趁机丢出手雷,直接炸断了美军一辆坦克的履带,使得敌方撤退的坦克队伍直接从中间被截断。

“继续用火箭筒打,打完了直接跟我冲!”

眼见火箭筒弹药告罄,雷保森又带着战士们提着手榴弹开始冲锋,专炸敌方坦克的履带和瞭望孔。

敌人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一时间畏畏缩缩居然没有反击。

最终,雷保森等人居然硬生生留下了敌方11辆坦克和一辆吉普。

清洁工(1953年)

以寥寥数人取得这番战果,雷保森等人可谓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狭路相逢勇者胜”。

可惜当时的战斗太过惨烈,还没等雷保森和4班的战士们得到表彰,绝大多数人就在接下来的阻击战中牺牲了,雷保森也身负重伤,下落不明。

部队里的人苦寻无果,以为雷保森牺牲了,还给他开了个追悼会,直到数年后才找到他的踪影。

那么问题来了,雷保森在那次战斗的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后来又去哪了呢?

清洁工(1953年)

二 、重伤后离场,英雄竟无名

原来,雷保森和4班的战士们,在战斗的最后时刻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眼见突破无望,战士们又不愿屈服,最后竟然直接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有的战士运气不好,当场就牺牲了;有的战士运气好,活了下来回到了部队里。

唯独雷保森,部队里几番搜索都没找到他的踪迹,最终只能先认定为牺牲。

实际上,雷保森从悬崖上跳下后并没有牺牲,不过身上十一处受伤,也算生死一线。

好在有朝鲜老乡经过,赶忙把雷保森带回了家中,一番紧急治疗后,又把他送去了野战医院,终于堪堪保下了他的性命。

清洁工(1953年)

不过,雷保森许久后才醒来,因此并不知道部队里曾找过他的事情。

再加上这场战斗后,他又落下了残疾,无法再继续战斗,索性就回到家乡,进了招待所。

“你好,我想应聘服务员。”

当招待所的员工们,听到雷保森说这话时,神色都充满了诧异。

因为常年作战,雷保森十分精壮,虽然此番受伤后显得有些虚弱,但仍旧能从他身上看到些许精明干练的风采。

这样一个30多岁的汉子,不去参军报国、建设国家,反而跑来应聘服务员,又怎么能不让众人感到奇怪呢?

不过,奇怪归奇怪,由于雷保森符合招待所的招聘要求,所以还是把他留了下来。

清洁工(1953年)

一开始的时候,他先是服务员,后来又干起了清洁工。

招待所里的人一开始以为他是想偷懒,专干些比较轻松的活,所以还是嘲笑过他不少次的。

直到后来众人知晓,雷保森曾经受过重伤,干不了重活,这才表达了体谅。

只不过,每当众人问起雷保森是怎么受伤的时候,他都只是笑而不言,选择缄默。

时间久了大家也不问了,只当这是他不愿提起的伤心事。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53年,当时招待所负责人在看《人民日报》的时候,偶然间在报纸角落看到了这样一则寻人启事:

“雷保森,30岁男性,河南人,1946年参军,曾参加抗美援朝……”

清洁工(1953年)

由于当时招待所里,大家都叫雷保森“老雷”,所以负责人一开始也不确定。

于是他特意把雷保森叫了过来,问道报纸上找的是不是他。

雷保森听完描述后,平淡的点了点头,说道:“是我”。

这下负责人可大吃一惊,因为报纸上赫然还写着,雷保森在抗美援朝中作战极为英勇,是“一级战斗英雄”。

在口头上征求雷保森同意后,招待所负责人将他的消息报了上去。

很快上面就有了动静,一群军人乘坐军用吉普,来到招待所里,带着雷保森一同离开了。

众人议论纷纷,不知道雷保森的情况,只有招待所负责人望而感慨:

“功勋卓著,荣辱不惊,老雷还真是了不起!”

清洁工(1953年)

三 、功劳终落实,主席亲接见

实际上,当时雷保森不仅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还被记了特等功,拿到了一枚朝鲜人民共和国发放的“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就连他所在的4班,都因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班”称号,成为了其余志愿军战士们崇拜、学习的对象。

只不过雷保森不知道这些,他只觉得自己无法再为部队做贡献,于是就默默回家了,甘当服务员、清洁工,继续为建设祖国发光发热。

哪怕是后来被毛主席亲自接见,他也没有表现得太为激动,只是一如既往的憨直,反倒是毛主席十分感慨:

“你是战斗中的英雄,志愿军战士们的表率,你还活着,这实在是太好了!”

后来,雷保森被任命为北长山守备区某连连长,一直干到了1955年4月退休。

之所以退休的这么早,不是因为他不想继续为国效力,而是他的身体实在是撑不住了。

清洁工(1953年)

当初在朝鲜战场上,他虽然被抢救了回来,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在肺部和肩胛处等地方,甚至还有弹片没有取出,这使得后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不过,哪怕是从部队里退休了,雷保森也依旧没有在家里歇着,反而是干起了县政协常委,以及地方体协副主任的工作。

平日里,他除了搞调研、写总结之外,最多的时间都在做报告,讲述人民军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一些优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雷保森晚年做了将近800场报告,主要地点就是部队、学校以及各机关单位,报告辐射人数高达50多万。

他用亲身经历和绘声绘色的言语,直观拉近了人民和军队的距离。

由于以上功绩,他晚年先后被授予了“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老有所为金榜奖”以及“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等等奖项,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清洁工(1953年)

年龄再大一些后,雷保森无法再四处奔走了,不得不忍受病痛的长久折磨。

不过他依旧表现得非常乐观,和家人回忆往事时,脸上总带着抹不开的笑容,

“我一开始跟党组织产生联系,还是在郑州郊区帮人家照看果园和饭馆的时候。”

“那时候有个叫‘掌鞋人’的地下工作者,是他引领着我入了党,后来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一晃就过去了几十年……”

读到雷保森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和气魄,属实令人敬佩。

他们打起仗来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立下功勋后不慕名利、默然退场。

不管在哪儿,他们都在为建设祖国发光发热,属实堪称后人效仿的模范。

清洁工(1953年)

四 、精神融进信仰,英雄与世长存

实际上,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保森一样,不惧牺牲、不慕名利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说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时,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小高岭。

面对人数和火力都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杨根思等人硬生生扛过了8波进攻。

等到美军第9波来袭,眼见高地就要陷落的时候,杨根思对仅剩的两个战士下令:

“你俩撤下去,跟营长报告一下情况!”

那俩人身负重创,已是无法作战,只能互相搀扶着,含泪离去。

而等到他们离开后,杨根思则是抱着炸药包直接从山头上一跃而下,和周边敌人同归于尽……

清洁工(1953年)

再比如说蒋诚,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手持重机枪在阵地上坚守了7天7夜,至少击毙了400多名敌人,甚至还打落了一架敌方战机。

然而,敌人火力过于凶猛,有炮弹落到他的身侧,直接将他的肠子都炸了出来。

直到这时候他也没有停止战斗,反而是把肠子塞回去,继续坚定作战。

他最终得以在那场战斗中幸存,只不过因为身受重创,还是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后来连自己的亲人都认不得了。

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对战场上的事情依旧如数家珍。

人们问他:“怎么能如此英勇?难道就不怕牺牲吗?”

蒋诚咧嘴一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只要能消灭敌人完成任务,哪有怕死的!”

清洁工(1953年)

这句话放到雷保森身上同样适用,若不是有着“为完成任务不惜此身”的勇气,他怎么敢带着9个人,就朝着装备精良的美军发起冲锋呢?

更不用提战斗到最后时刻,雷保森宁可带人跳崖,也不肯沦为俘虏、拖累组织了。

另外,从部队上给雷保森开了追悼会后,仍旧在报纸上发“寻人启事”这件事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当时有很多英雄都是不慕名利、悄然离开的。

像雷保森这种,只找了几个月或者年余的人其实还算好的,甚至还有英雄隐姓埋名,以至于部队上一找就是几十年!

清洁工(1953年)

比如说柴云振,在抗美援朝时,他曾带着三名战士朝着敌人发起冲锋。

结果在20分钟内连战三个山头,击毙了200多名敌人,还摧毁了敌方指挥所。

说实话,他能完成这种任务,全靠一往无前的勇气,可能还要加一点运气。

乃至于可以说,在出发前他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部队上感慨于他的英勇,决定对他加以表彰重用,可是却没有找到他的踪迹。

以至于中朝双方都认为他已经去世了,朝鲜军事博物馆里甚至挂起了他的“遗像”。

可实际上,柴云振当时并没有牺牲,反而是在战争结束后悄然返回家乡,回归田野。

一直到30年后,人们才偶然找到了他的踪迹,当人们为他惋惜、觉得他错过了许多时,他却摇摇头说道:

“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清洁工(1953年)

这些英雄的故事令我们泪目,也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是这些英雄的精神与红色的记忆,仍旧镌刻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时时回味。

他们将不惧牺牲、不慕名利的精神融进了我们的民族信仰,加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我们也应当在缅怀的同时,完成“接力”,将这种精神血脉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11582.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