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 职业人才
  • 2024-04-05 12:01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银证券 李可伦 许怡然)

1、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1.1 风电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份额快速提升

以“风电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定位,打造清洁能源装备与服务领航者: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或“公司”)创立于2008年,是三一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机产品覆盖3-6MW功率范围,同时具备发电机、叶片等零部件的自产能力。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2020年,公司借我国陆上风电抢装东风,大力抢占市场,成功跻身全球风电整机TOP10 。除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之外,公司还涉足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光伏电站运营管理等下游业务,致力于打造风电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中国第一、世界品牌”。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自陆上风电起家,在陆上风机创新研发上始终保持国内前列:截至2021年底,公司风机销售仍全部面向陆上风电市场,但公司在风机生产制造过程中独具特色。

首先,公司叶片、发电机等风机零部件采用自产模式,因此具备了一定成本优势;

其次,公司背靠较早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三一集团,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丰富经验,借助公司的脉动式柔性生产线,三一重能在2020年抢装期间创造了单条生产线“100天生产800台风机”的高效生产奇迹。

受益于此,公司2020年风机销售台数实现超8倍翻涨,全年新增容量达到3.03GW,跻身国内排名第8位,快速追赶头部企业;2021年,公司市占率排名亦稳定在国内第8位。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1.2 股权架构稳定,核心团队稳固

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及其创业伙伴持有公司绝大部分股权: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梁稳根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61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7.66%。

作为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坚信是人才造就了如今的三一,因此积极以股权方式激励核心团队。

与三一集团的股权架构类似,三一重能的主要股东,除了跟随梁稳根白手起家的创业伙伴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还有九零年代开始跟随梁稳根打拼江山的向文波、周福贵、易小刚、王佐春等人。股权激励保障了核心团队的稳固,也为企业的迅速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股权激励计划有望激发团队积极性:公司亦在IPO前制定了上市后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向39位激励对象授予5,931万份股票期权,并提出了相应行权条件要求。

在业绩方面,考核标准要求在2021-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应分别不低于96亿元、115.2亿元、138.24亿元,公司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12亿元、14.4亿元、17.28亿元。我们认为,上述股权激励计划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背靠三一集团,机械制造技术及管理理念一脉相承:三一重能的大部分董事都来自于三一集团的核心层,公司可以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与集团产生协同效应。技术方面,三一集团以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起家,而三一重能所从事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业务同属机电行业,在电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等通用技术上的积累为三一在风电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背靠集团资源,三一重能拥有丰富的吊车资源,还具备发电机、叶片的自产能力,这保障了公司的交付能力,这一优势在2020年的抢装潮中尤为凸显。而在管理方面,公司秉承“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三一精神,在优秀的管理层领导下,也有望“再造一个三一重工”。

1.3 产业链协同强化竞争优势

风电产业链分为零部件、整机制造、风电场运营三大部分:风电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生产制造,其中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属于核心部分;中游为风电整机的设计制造与销售;下游客户是以大型国有发电集团为代表的风电运营商。

把握自身优势环节,构建一体化产业链:三一重能在最初进入风电行业时采用全产业链研发和制造的经营模式,在生产风电整机之外,还自产齿轮箱、底架、主控系统、变流器、变桨系统等零部件。

2017年三一重能重新审视衡量自身优劣势,并转变战略:在产业链上游,公司仅保留叶片、发电机两种核心零部件的自产模式,其余零部件转为外购,减少了资金占用与质量风险;而在产业链下游,公司进入风电建设与运营业务,风电建设业务发挥三一集团在风电吊装设备方面具备的优势,并与整机销售业务相协同;风电运营业务则帮助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机运行数据库,为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的改进与升级提供正向反馈。下游环节亦成为公司风电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延伸。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1.4 盈利能力整体向好,期间费用率持续下行

受抢装潮拉动,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起开始改善:早期公司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规模上量进展较为缓慢,业绩亦存在波动,但在2017-2018年的战略调整后,公司借助风电抢装东风,快速提升收入规模,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0.35亿元增长至93.1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14.23%,主要是因为2020年公司收入在风电抢装潮中同比增长528.57%;与此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2018年的亏损状态扭转为2019年、2020年的盈利状态,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增长992.53%。

抢装潮后,公司业绩表现依然稳健: 2021年公司销售风机966台,其中3.X系列风机销量达到588台,4MW及以上的大型化机组销量达到110台;同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5亿元,同比增长9.28%;实现归母净利润15.91亿元,同比增长16.01%。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2H1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8.47-47.02亿元,同比减少2.54%至增长19.1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6-10.33亿元,同比增长1.49%-24.04%,扣非净利润8.47-10.36亿元,同比增长5.21%-28.59%。

在风电补贴退出、市场需求较淡的情况下,公司业绩依然相对稳健,我们认为,公司的风机产品藉由抢装潮打开市场后,下游业主认可度有所提升,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而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2021年三一重能签署外部订单6.76GW,较大体量的新增订单也为三一重能未来1-2年的业绩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伴随公司收入放量,费用水平逐步下降:公司历年毛利率维持在25%-30%左右,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但2019年以前净利率为负值,主要是因为公司前期收入体量较小、期间费用率较高。而2018年后公司收入开始放量,期间费用率得以持续下降,净利率水平明显修复。

2021年公司净利率增长至15.64%,相比2020年继续提升0.93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伴随公司收入的持续增长,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显现,期间费用率有望持续摊薄。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风机及配件收入占比维持高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风电整机及零部件的销售,而发电业务、风电建设业务亦贡献少量收入。2017年以来,公司业务板块逐渐多元化,发电收入逐年提升,2019年起又新增风电建设板块。

而2020 年,受到风电退补抢装的影响,风机需求大增,公司的风电整机及零部件板块销售收入同比提升893.86%,拉动板块收入占比提升,为公司贡献了当年94%的收入。2021年公司风机出货量保持高位,收入占比亦维持在87%的较高水平。(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2、平价时代风机需求无忧,竞争格局尚未落定

2.1 国内市场:装机重拾增长,招标持续放量

2.2.1 陆上风电:经济性充分显现,装机与招标数据持续向好

2021年新吊装规模持稳,2022年风电装机量回归增长: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风电新增风电并网容量为47.57GW,同比下降33.63%,主要系伴随补贴退出与抢装潮的结束,2021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从高位回落。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但据BNEF统计的实际吊装口径数据,2021年我国风电实际吊装容量达到55.8GW,相较2020年仅小幅下降3.46%。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41.6GW,同比下降22.68%;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4.2GW,约为2020年海上风电吊装容量的3.55倍。相比陆上风电退补前的2020年,2021年新增吊装规模依然持稳。

进入2022年以来,受先前整机招标回暖的指引,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2年1-5月风电并网容量达10.82GW,同比增长38.90%,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在2021年短暂的回落之后,迅速恢复增长态势。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陆上风电项目在当前风机价格与利用小时数下具备充分的经济性:当前风电主机厂交付执行的订单多为2021年签订,2021年内,根据风电头条数据及我们的统计,陆上风机成本从先前的4.0元/W跌落至2.0-2.5元/W的区间,助推风电项目的每W综合成本降低1.5-2.0元,使得当前的风电项目投资具备了充分的经济性。

我们假设目前交付的风电项目单位综合成本为5.5元/W,保守估计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为2,050小时,在0.36元/kWh的上网电价下,测算得到项目IRR约9.25%,显著高于当前央企、国企业主6%左右的投资回报率要求。

同样条件下,我们测算得到项目的LCOE为0.29元/kWh,已经进入火力发电的0.25-0.30元/kWh的成本区间。

同时,伴随2022年初大型化风电整机招标价格进入1.5-2.0元/W的时代,对应陆上风电项目综合成本或可进一步降至5.0元/W,在此情境下测算风电项目IRR有望超过12.5%,经济性尤为突出,持续吸引大批量业主开展招标。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2.2.2 海上风电:平价招标陆续启动,“十四五”规划明确

海上风电抢装结束,平价招标陆续启动:自2021Q4开始,海上风电平价项目招标逐步启动。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22H1海上风电已招标超16GW(含10.5GW框架性招标),相比去年明显回暖。

我们认为,海风退补之后各环节的持续降本降价是驱动招标回暖的主要因素,以4月10日开标的国华投资山东500MW海上风电项目风机采购为例,第一中标候选人金风科技含塔筒报价为3,828元/kW,相比去年四季度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项目4,061元/kW的含塔筒中标报价又有进一步降低。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海上风电基地列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6月1日,九部委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规划》强调统筹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地方接力国补支持海上风电:2020年初《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22年起中央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但鼓励地方继续补贴建设海上风电。

广东首先出台政策支持,计划在2022年、2023年继续补贴海上风电合计4.5GW;山东省则计划在2022-2024年累计补贴海上风电7.0GW;而浙江省以度电补贴方式对项目进行为期10年的补贴。地方补贴接力有望帮助海上风电温和过渡至平价时期。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部分区域海上风电具备无国补经济性:根据北极星电力网数据,2021年,海上风电的单位综合成本高达18元/W,其中整机成本约8.0元/W,其他设备约2.0元/W,建筑安装成本约6.5元/W,其他费用约1.5元/W。

进入2022年,伴随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到期,海上各环节价格亦逐步下降,以刺激无补贴情景下的装机需求释放。

新中标的海上风机(含塔筒)成本已从先前的7.5-8.5元/W降至4元/W的价格区间。同时我们预期,海缆等设备及安装资源价格也能够重现陆上风电退补后的宽松降价趋势,带动综合成本下降至11-14元/W左右。

在此情境下,我们按照全国平均约0.36元/kWh的上网电价测算,认为海上风电有望在部分风资源优越的区域达到平价经济性,进而拉动装机需求的增长。而针对部分出台了省补或上网电价更高的地区,海上风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有望超过7%,具备经济性。在经济性逐步显现的基础上,我们预计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十四五”中后期的风电装机增量的主要来源。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2.2.3国内需求:招标放量指引需求向好

新增招标规模持续增长:根据金风科技业绩材料,2021年全年国内风电设备开标项目总规模为54.15GW,同比增长74.12%。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24.7GW,同比增长74%。而根据风电之音的不完全统计,二季度招标势头不减,上半年风电项目招标容量约53.5GW,持续指引需求向好。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风电项目有望由核准制转为备案制,国内装机有望快速增长:在风机价格超预期下降、陆上风电经济性充分显现的情况下,当前国内季度风电场新增招标量连续保持高位,指引后续装机需求增速提升,海上风电经济性加速体现则有望进一步增厚“十四五”中后期需求。

此外,政策亦在积极简化风电项目审批手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

我们认为如风电项目按照备案制管理,风电开发周期有望明显缩短,有利于后续风电潜在需求落地,2023年国内风电装机需求或有望上修。

整体而言,我们预计2022-2023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分别约55GW、75GW,同比增速分别约16%、36%。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2.2 海外市场:欧美市场稳步增长,新兴市场空间可观

主流经济体积极推进脱碳,支撑风电装机需求:当前,尽快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拜登就任以后,美国已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计划投入2万亿美元在交通、建筑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在政治上把气候变化纳入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继续推动美国“3550”碳中和进程,即2035年电力部门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实现净零排放。

欧盟委员会提出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同时为2030年设定了减排中期目标,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要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减少55%。

此外在今年5月,丹麦、德国、比利时与荷兰的政府在“北海海上风电峰会”上共同签署一份联合声明文件,承诺到2050年将四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增加10倍,即到2050年,四国累计海上风电装机量至少达到150GW,同时提出阶段性目标,即到2030年,四国累计海上风电装机量至少达到65 GW。

日本则于2020年10月宣布将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脱碳”周期,预计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以印度、越南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风电装机潜力可观:印度市场方面,在短暂受到2020年的疫情影响过后,印度风电新增装机量在2021年恢复增长,全年新增超过1.4GW,相比2020年同期的1.1GW新增装机量增长约30%。

同时,2021年印度市场的风电招标增长势头同样强劲,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合计展开了近2.7GW的陆上风电招标以及1.95GW的混合招标。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预测,2022-2023年印度市场风电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达到3.2GW、4.1GW。而就政策规划而言,印度总理莫迪已经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达到500GW,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0%,2021-2030年间碳排放总量减少10亿吨等目标。

当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MNRE)也据此目标,给出了更为具体的阶段性装机量要求,即2030年实现140GW的风电累计装机量,我们据此目标进行测算,则2022-2030年,印度年均新增风电装机量需要达到11GW,增长潜力较大。

越南市场方面,政府亦提出积极目标规划,根据其第八版电力发展规划草案的情景一(相对保守情景),越南计划到2030年实现累计陆上、海上风电装机量合计约23GW,2021-2030年年均风电装机量有望超过2GW。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公司依托三一集团,在国内市场之外开始重点布局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指引下,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重工已在印度、美国、德国等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并建立了覆盖30多家海外子公司及合资公司、140多个自有渠道网点、300多家优秀代理商合作伙伴的海外市场渠道体系。

而三一重能亦依托于三一全球化的海外体系布局,把握其他新兴市场的风电发展机会。公司已在印度建立境外控股子公司,相关业务资质正在办理当中,未来将主要从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组装及销售,风电场项目的开发等。

2.3 竞争格局:平价时代初启,行业格局未稳

陆上风机价格已基本稳定在低价区间,后续或有提价可能:随着陆上风电补贴退出,风机招投标价格从2020年中开始进入下降通道。

根据金风科技统计数据,2021年初至2022年一季度,风机月度公开投标均价从3,081元/kW一路下行至1,876元/kW,跌幅达到39.11%,风机中标价格进入1,500-2,000元/kW区间。

进入2022Q2,陆风招标价格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据我们不完全统计,4月1日至4月20日,新开标的5.86GW陆上风电项目的中标均价回升至2,130元/kW。

我们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下游运营商项目投资回报率已显著超过6%-8%的要求,对风机的压价意愿有望降低;而头部风电整机企业在2020年以来的大规模招标中,亦积累了较为充足的在手订单,后续投标报价策略可能趋于稳健。供需双方意愿的转变或有望逐步推动价格回归合理。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此外,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亦可能增厚中游盈利,减轻风电供应链压力:2022年5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落,截至7月15日,生铁、废钢、中厚板、42CrMo特种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相比年内高点分别回落11.34%、30.33%、18.21%和19.05%。

大宗原材料价格松动有望修复中游零部件环节盈利能力,减轻风电产业链的供应压力。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抢装行情降低行业集中度,抢装后行业CR3仍未回升:2020年抢装行情带来需求快速攀升,行业二三线企业收获颇丰,一线企业市占率有所下降,行业CR3从2018-2019年的61%下滑12个百分点至49%,2021年则小幅降至48%,同时运达股份取代明阳智能进入装机量排名前三席。

从近期风机招标结果来看,一线企业中标份额与历史吊装量份额相比仍有差异,风机格局仍处于变动之中。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风电整机步入平价时代,产品优质低价预计成为竞争抓手:在风电整机价格中枢下行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具备优秀的降本能力。

目前主要的降本方式包括大型化摊薄单瓦成本、轻量化设计、优化供应链管理等,需要企业在至少某一方面具备突出的技术优势,例如领衔研发大兆瓦平台机组及轻量化技术,通过减轻零部件单瓦重量等方式削减原材料成本,或者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打造高效率生产线,通过协同效应降低原材料成本,并通过提升单线产量的方式摊薄固定生产成本等。

此外,在显性的降本过程中,产品的性能与质量也是风机企业未来发展好坏的隐性影响因素。性能方面,若产品设计不合理,年实际有效利用小时数不及预期,可能导致风电场发电量及收入低于可研测算;质量方面,风电整机设计寿命约为25年,若风机在设计寿命之前出现质量问题,轻则增加运营商维修支出,重则直接报废,导致运营商失去后续多年的发电收入。

因此长期来看,能在低价的同时保证风机的性能与质量,亦是整机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也离不开企业长期的技术与生产积累。(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3、比较优势显著,有望取得格局突破

3.1 回顾:蓄力三年,抢装潮爆发并非昙花一现

2008-2016年:早期采用全产业链自研战略,上量速度较慢:

三一重能前身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单从创立时间来看,三一重能的起步并未明显晚于明阳智能、上海电气等整机制造商,然而相比同期友商早已稳定在5%以上的市占率,三一重能直到2020年以前都未能跻身行业出货量前十,早期表现略显不尽人意。

追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公司最初制定的全产业链战略落实存在困难。三一重能曾布局风电全产业链,自产每一个风机零部件,因此公司曾进行了大量研发投资,自产齿轮箱、底架、主控系统、变流器、变桨系统等零部件。

尽管采用这一策略便于公司掌握全套技术、在各环节间彼此协同,但这也意味着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资金,并承担更多风险。

2015-2016年,公司外售风电机组装备的自产增速机、底架及通过转接法兰连接叶片的轮毂出现故障率高的情况,对公司的业绩与口碑造成不利影响。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2017-2019年:调整思路,聚焦整机集成,以性价比为突破积蓄实力:

根据《风能》杂志对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先生的采访,公司在2017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仅保留叶片、发电机两种核心零部件的自产模式,其余零部件全部转为外购,减少了资源占用与质量风险。

公司自身则开始专注于系统集成和控制策略的开发,以“打造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风电机组,营造完美交付以及极致的客户体验”作为战略转型后的目标。公司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引进全球顶级公司Areodyn的科研技术,同时积极引入行业人才,充实技术团队。

此后,公司风机以Areodyn设计为基础,并将其原本的双轴承传动链设计改为单轴承传动链设计,以缩减机舱体积、降低制造成本,在性价比方面实现了突破。

2020-2022年:抢装潮中迎来爆发,价格竞争中持续提升份额,成本优势或支撑公司业绩延续较快增长:

2020年因陆上风机抢装,部分整机厂供应能力吃紧,交付违约情况频发,而三一重能优秀的交付保障能力成为公司完成大量订单的关键因素:

第一,公司保留叶片的等重要部件的自产能力,保障了零部件紧缺时期自身供应链的稳定。

第二,公司始终把智能制造作为企业核心发展策略,借助脉动式柔性生产线和多个智能生产单元和全自动化物流体系,在极大减少人工作业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在行业抢装背景下从容完成100% 产品交付的目标。

第三,背靠集团的工程机械背景,三一拥有丰富的吊装设备资源。

上述三大保障为三一重能在抢装期中的亮眼表现护航,也使得公司在2020年获得了市场上更多的认可。

而在2021年至今,风电补贴退出之后,价格竞争成为整机制造行业的主旋律,公司2017年战略调整后,在性价比方面做出的努力得到回报,由于单轴承的轻量化传动链设计存在成本优势,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了积极回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中标3.19GW,在风芒能源的开标项目不完全统计中,三一重能的市占率达到8.08%。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平价时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已成为抢占订单的关键要素之一,但企业通过降价获取的份额需要通过成本下降转化为利润,这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与生存空间的重要依托。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3.2 解析:成本比较优势有望持续

公司单瓦原材料成本相比同技术路线友商低超10%:我们以风机及配件业务的对应成本除以风机出货量计算各公司风机的平均单瓦成本,并对比三一重能与部分技术路线相近的友商在2018-2021年风电整机的单瓦成本,可以看出三一重能在原材料单瓦成本方面具备明显优势,2021年三一重能单瓦原材料成本约1.94元/W,相比友商平均约3.09元/W的原材料成本低超30%,而比较同样以双馈技术路线为主的友商,公司的单瓦原材料成本仍然具备约12%的优势,单瓦总成本则具备约9%的优势。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单瓦原材料成本优势来源于公司的单轴承轻量化设计:国内大部分使用双馈技术路线的整机厂(包括明阳智能、中国海装、联合动力、上海电气等)早期均是引入了德国Areodyn的技术,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开始自主研发,三一重能在2017年亦引入了Areodyn的技术,其最初的设计思路与国内各大厂商并无明显差异。

但在三一重能后续的自主优化过程中,公司以单轴承的传动链方式替代了Aerodyn传统的双主轴承传动链技术,开发出了重量较轻、成本竞争力强、匹配市场需求的SE14125和SE14630主力机型。

对比三一重能与Aerodyn的部分典型机型,可以发现公司产品的单瓦重量具备20.00%-34.01%的优势;而对比国内友商产品,公司的机舱重量同样轻约10%,基本可以解释三一重能较低的原材料成本。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单轴承传动链通过缩短传动链长度的方式减轻机舱体积,节约制造成本:顾名思义,传统发电机在转子端与发电机端各有一个轴承,故而又称为双轴承发电机,而单轴承发电机仅配置一个轴承,两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对于双轴承发电机而言,风轮传导的倾覆力矩、径向力、轴向力由两个轴承吸收,前轴承起支撑作用,后轴承会将载荷转化成转矩,因此只有转矩进入齿轮箱,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齿轮箱,但由于主轴较长且需要多配置一个轴承与轴承座,风机的整体成本更高。

单轴承方式则只使用单个轴承支撑主轴,齿轮箱内部的输入轴轴承除承受转矩以外,还需要承受弯矩及径向力和轴向力,这种设计方案加大了齿轮箱的受力,因此需要加强齿轮箱的箱体和行星架两端的轴承。

但与此同时,单轴承设计的优势在于:①发电机总长度缩短,结构更为紧凑,整个机组尺寸缩小;②伴随主轴的缩短,发电机底架等支撑结构件用量减少,质量减轻;③省略一个轴承并减少用料,风机成本降低。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产业链协同、智能制造、高效运营等优势亦助力降本:除依靠轻量化设计之外,公司也通过产业链协同、智能制造、高效运营管理等方式助力降本。

产业链协同方面,公司自主生产叶片、发电机,同时参股主要的齿轮箱供应商德力佳,相较于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外购的竞争对手,产品自主可控性更强、综合成本更低。

叶片方面,公司的风机叶片100%使用自主研发叶片,生产主要由张家口、韶山、通榆三个基地负责。借助公司的叶片与整机一体化协同设计能力,三一重能可以以度电成本最优为目标,更加系统地评估各项设计参数对风电机组的影响,高效快速迭代,实现叶片与整机设计的最优匹配,降低叶片载荷与结构重量,优化接口尺寸,促进了整机产品减重、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

对比同类企业,仅明阳智能在叶片供应方面与三一重能采用了同样的战略,基本全部自供。

而在齿轮箱方面,公司持有德力佳16%的股权, 2017-2019年公司齿轮箱中分别有73.72%、83.45%、48.54%的比例(按金额计算)由德力佳供应,虽然持股公司的供货比例伴随三一重能的出货量提升出现下降,但公司与德力佳的良好关系依然将有助于公司未来的供应链保障与协同设计降本。

此外,公司强调制造设备“智能化”,通过智能机器人、视觉识别和工业自动化集成技术,打造了集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风电“脉动式”柔性生产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

同时公司作为风电整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决策效率较高,企业文化更为狼性,高效的运营模式亦有助于公司的成本管控。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3.3 展望:IPO助推产能持续优化扩张,成本优势有望助推份额提升

产能预计持续增长:从公司IPO募投项目来看,未来公司还计划逐步推进产能大型化与产能扩张。未来三年,预计公司还将新增4.98GW的大兆瓦整机产能,累计产能达到8.33GW,而公司的叶片、发电机产能也将配套增长。

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募投项目向大型化方向发力:目前公司产品仍以陆上风机为主,但公司正在积极研发布局海上风电,计划投入11.74亿元研发海上6-7.XMW、8-10.XMW产品及90m以上叶片技术,这有助于公司补齐自身产品序列、丰富公司产品种类、拓宽产品应用场景。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公司与下游客户合作关系紧密,产品已得到主流运营商认可:根据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统计,国电投、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华能等头部运营商分别贡献公司销售收入的27.83%、16.64%、9.69%和7.74%。

我们认为,公司与主流央国企电力运营商合作关系紧密,下游客户对公司认可度较高,后续公司产品有望稳步打开更多市场。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公司为客户提供覆盖“风电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风电业务发展:风电全生命周期指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退役、材料回收的整个周期,公司目前在风电建设服务业务方面,拥有专业的风电场设计及EPC 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提供咨询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运维培训及项目融资等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而在未来,公司数字化能力将覆盖风电产品全生命周期,进一步践行交付运营数字化和服务数字化“双轮战略”,助力公司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升公司智能决策能力,促进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竞争优势有望助公司取得格局突破:我们认为,凭借轻量化设计、产业链协同、高效运营等特点带来的综合比较优势,公司有望在保障盈利能力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在平价时代初期的风机格局变动过程中取得突破,亦有望在风机行业中保持相对较快的业绩增速。

4、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1)考虑公司产能规划及行业需求情况,预计公司2022-2024年风电整机产品收入保持稳定较快增长;考虑风机价格与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预计公司风电整机产品毛利率在2022-2023年略有下降,2024年开始回升。

2)考虑公司发电建设业务与公司风机销售主业存在一定协同性,未来伴随公司风机销售业务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发电建设业务收入可以保持稳定增长。

3)考虑公司采用风电场滚动开发模式,2022年一季度公司已转让三个风电场,因此预计2022年公司自持风电场容量略有下降,带动2022年公司发电收入略有下降;考虑公司未来仍将持续开发风电场,预计公司2023-2024年自持风电场容量略有提升,带动公司2023-2024年发电收入提升。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5.55亿元、147.41亿元、215.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40%、17.40%、4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83亿元、25.02亿元 、31.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62%、26.16%、27.86%;在当前股本下,每股收益分别为1.69元、2.13元、2.72元。

相对估值:我们选取同行业的风电整机制造商标的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电气风电,以及业绩增速较快的风电制造标的新强联等标的作为可比公司进行估值比较,根据2022年7月19日收盘价计算,公司2021-2023年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1.4、30.0、23.8倍,2022-2023年估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公司的预期业绩增速基本匹配,同时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也对估值水平提供了一定支撑。

吊车资源网(快速成长的风机新锐)

5、报告总结

全球主要国家相继设立“脱碳”目标,清洁能源装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国内陆上、海上风电经济性逐步显现,平价时代国内外风电整机需求无忧。

公司作为成长速度较快的新势力整机企业,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于风电需求向好;同时公司有望凭借轻量化设计、产业链协同、高效运营等特点带来的比较优势,在保障盈利能力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在风机格局变动过程中取得突破,亦有望在风机行业中保持相对较快的业绩增速。

06 风险提示

价格竞争超预期:风电整机环节存在价格竞争超预期的风险,或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利波动:大宗原材料成本对风电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权重较大,若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利波动,将对各制造企业的盈利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结果不达预期:公司目前大兆瓦海上风机产品仍在研发中,若产品的开发速度、性能表现不及预期,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或不足,可能会对公司的销售规模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大型化降本不达预期:风电制造业后续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机组大型化带来的制造成本下降,大型化降本的幅度与速度不达预期,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负面影响。

关键技术与人才流失:关键人才流失可能导致公司新产品开发进度推迟,关键技术流失可能削弱公司产品的比较优势,公司的销售规模和业绩可能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新能源政策风险:目前风电行业整体景气度与行业政策的导向密切相关,如政策方面出现不利变动,可能影响行业整体需求,从而对制造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消纳风险: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提升,其发电出力的不连续性对电网造成的消纳压力逐步增大,如电网企业限制后续新能源发电的新增消纳空间,将对风力发电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如疫情持续或出现反弹,可能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影响风电装机需求,同时亦可能对企业研发投入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拖慢新技术研发生产进程。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12654.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