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多位微博大V转载了来自脉脉的匿名爆料,引发热议。爆料称便利蜂要求全体员工考逻辑和数学,考试不及格会被开除。考试范围涵盖了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立体几何、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等,内容相当丰富。
1月28日,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在内部邮件中对“考数学裁员”一事作出回应。他表示公司不差钱,资金储备达到了数十亿元。庄辰超表示,“便利店业务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庄辰超称,体面的生活是要靠奋斗,不是靠混,更不是靠躺地打滚。
北京商报报道称,便利蜂相关负责人表示,便利蜂在做的是例行年度考核,有些员工系绩效不达标。对于“利用数学考试裁员”的说法,便利蜂的解释为,在团队管理上,便利蜂的目标是时刻保持成为行业中最精干、高效的团队,便利店运行系统已经进入全局数据化阶段,基层员工的数学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当下环境中面对市场竞争的必备能力。
部分媒体报道称,某便利蜂内部人士表示,这次考试仅仅是针对总部基层员工的测试,并不是要求全员掌握高等数学,而是高中数学。考不过也不会和辞退挂钩,而是会培训后再补考。但便利蜂官方及庄辰超均未肯定该说法,也未明确表示此次数学考试与裁员不挂钩。
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告诉时间财经,公司如果对员工有数学能力方面的要求,应该在招聘时就对员工进行考核筛选。如果是上岗之后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后能不胜任,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给予员工赔偿。否则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庄辰超在以上内部邮件中称,公司资金充沛,“公司目前的资金储备达到了数十亿元,这是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裁员只是为了优化人员。
但在此之前,已有认证为便利蜂的员工在脉脉上反映便利蜂裁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便利蜂HR让员工主动离职,不离职的以违纪为由,强制开除。为了防止员工抱团,便利蜂实行多批次、小规模的分批裁员。员工称,“第一批是应届生;第二批是社招末尾淘汰,第三波是社招答辩,第四波是文化考核,这些都不给赔偿,要赔偿就说让你背调过不去,而且仲裁他们也不怕。”
在2018年年底开始的互联网公司裁员风暴中,裁员却以各种理由不做赔偿的,便利蜂不是个例。上述人力资源管理者表示,据其所知,最近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就阶段性完成了“裁员却不赔偿”目标。
该人士认为,员工可能会出于当前利益考虑暂时忍气吞声,但会在离职之后,选择劳动仲裁。在此类仲裁案件中,如果公司的裁员理由如违纪、考核或背调不合格等,没有严谨的制度和手续等作为支撑,在劳动仲裁中很难成立。很多公司在裁员时,都跟员工说公司不怕仲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公开资料显示,便利蜂一共进行过两轮融资,除了2017年斑马投资的3亿美元,还于2018年10月引入了腾讯和高瓴资本2.5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而斑马投资其实是2016年3月庄辰超与赵轶璐、吴永强一起成立的投资公司,所以庄辰超其实是拿自己和合作伙伴的钱在创业。另外,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后一笔腾讯和高瓴资本的2.56亿美元投资可能并没有及时到账。
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对时间财经表示,便利蜂之前摊子铺得很大,员工很多,完全不是传统零售的玩法。这次裁员应该就是正常优化。潘育新认为,便利蜂不差钱,但经济不好的大背景之下,有钱也不能乱花。
便利蜂HR负责人张玫在1月28日的内部信中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便利蜂已在4个城市开设了接近600家店铺,每天有百万件商品被交到用户手中。而据亿欧网报道,2018年9月时,便利蜂的店铺是310余家店。4个月时间店铺数量翻倍。
在2018年9月时,便利蜂在北京的店铺数量就超过了200家,达到这个数字,便利蜂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这样的开店速度,对于直营连锁便利店而言,可谓史无前例。要知道,便利店之王7-Eleven花了14年才在北京开出了不到200家店。
不过目前来看,便利蜂已经放慢开店速度。2018年9月,亿欧网曾报道称,预计到2018年底便利蜂的店铺数量将达到700家。但截止目前该数量为“接近600家”。
急速扩张的需求下降之后,紧接着就是裁员。
便利蜂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追赶与便利店毫不相干的风口。2017年最火的三个风口--共享单车、无人货架和新零售,便利蜂一个都没落下。
2017年9月,便利蜂高调进入无人货架市场,同时在80个城市开站落地,当时曾大量招聘相关员工。2018年年初,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从各个城市逐渐撤退,办公楼内的的货架不断被拆解、撤走。当时部分媒体报道称,便利蜂在某城市的员工内部群发通知:“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另有媒体报道称,便利蜂亏损严重,为了避免亏损不断加剧,裁员至少1000人,导致近4万个点位流失。
这一切在庄辰超的眼中,可能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正如庄辰超在1月28日的内部邮件中所说:“在公司资金最充裕的时候,进行最严苛的人员优化及组织能力提升是我一贯的管理风格。人人精干的团队才能更有效使用更大量的资金。”(北京时间财经 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