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行业不断推陈出新,从建筑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到药用玻璃、 电子玻璃,玻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玻璃是传统玻璃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之一,未来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而且作为电子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 一,目前国内高端电子玻璃市场仍被海外企业所垄断,随着国内电子市场和玻璃企业的快速崛起,国产替代亦有望在电子玻璃领域加速实现。
基板与盖板是电子玻璃两大应用领域
电子玻璃主要可分为显示玻璃基板和盖板玻璃。显示玻璃基板是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中显示面板(主要为 TFT-LCD 和 OLE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面板的性能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而盖板玻璃则位于显示面板上方,对其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并保证其在受到撞击或刮蹭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电子玻璃随电子产业快速发展而不断延伸。不同的应用场景决定了显示玻璃基板和盖板玻璃对制作工艺和性能的不同要求,从而形成了两条方向不同的产业链。随着玻璃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及下游应用端对高新材料需求的增加,具有优良特性的电子玻璃开始逐步应用于汽车、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新方向上。
电子玻璃是电子显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对性能的要求十分严苛,电子玻璃的制造 工艺一直是行业中的难题,高端技术专利长期掌握在康宁、AGC(5201 JP)等少数国外公司手中,因此上游的制造企业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盖板玻璃则是设备抗损性能及结构整体性的关键材料,在电子产品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百亿美金赛道,国产替代机会显现
需求端:渗透率提升驱动新增长
传统市场增速放缓,疫情驱动再次增长。目前电子玻璃的传统应用市场主要为液晶电视、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从出货量上来看,2015-2019 年各种类型的面板都处在缓慢增长的状态,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则呈下降趋势。由疫情带来的居家学习办公的生活方式驱动了面板市场又一次增长, LCD 面板的需求中长期将保持足够韧性。
电子产品大尺寸趋势延续,电子玻璃应用比例提升。虽然面板及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速放缓,但大屏幕产品的占比在逐渐增加,各类型面板的平均出货尺寸也呈上升趋势。对于面板厂商来说,面板尺寸的增加会使其在相同世代线中的经济切割效率降低,在维持相同出货量的前提下会消耗更多的显示玻璃基板。
车载显示、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范围的扩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未来电子玻璃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来自于:
1)车载显示。作为智能汽车实现人机交互最重要媒介的车载显示屏,尺寸不断扩大,成长迅速的车载显示市场为盖板玻璃创造了市场空间。车载显示屏将从 2019 年的 1.3 块/台增长至 2023 年的 1.9 块 /台,且车载屏幕的尺寸也随着其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变大,汽车外观结构及模组方案行业市场规模将由 2020 年的 13 亿美元 增长至 2025 年的 34 亿美元,CAGR 接近 20%,电子玻璃其重要上游材料也将快速增长。
2)智能穿戴设备显示。预测随着人们对产品功能性认可度的不断提升,2025 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将达到 2.58 亿块,相比 2020 年增长 124%。
3)背板玻璃。随着盖板玻璃保护性能的不断提高,玻璃与金属和陶瓷等材料相比最大的劣势在逐渐被抵消,而玻璃所具有的信号传输性能好、 美观、触感好等特性也在 5G 通讯及无线充电普及的背景下得到各大手机厂商的青睐。
4)玻璃在智能设备材料中的渗透率提升。若未来盖板玻璃能替代蓝宝石等其他材料成为相机镜头的首选材料,则电子玻璃市场将迎来又一次增长契机。电子玻璃在逐渐应用到电子设备中的各个部分,渗透率在不断提升。预测2020-2025 年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和显示模组中玻璃的渗透率将由 66.2%提升至 73.2%,市场价值 CAGR 达 7.9%。
市场需求强劲,看好 2025 年 100 亿美金。 预测 2027 年全球电子玻璃市场规模将达 107 亿美金,预计 2025 年或之前就将达到 100 亿美金,基于以下原因:1)全球面板产能稳定扩张, 预测 2025 年全球 LCD/OLED 面板产能相比 2020 年增长 12.6%。结合目前基板供不应求的状态和大屏化趋势, 2025 年全球显示玻璃基板的市场规模相比现在或将有 10%以上的增幅;2)盖板玻璃的渗透率提高,预测 2025 年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及显示模组中的玻璃市场相比 2020 年将增长 51.4%,加上车载/智能家居等应用端市场空间的增长,而 2020 年全球盖板玻璃市场规模约 29亿美元,保守估计2025年全球盖板玻璃市场规模相比现在将有不低于35%的增幅。
供给端:外资寡头垄断,国产快速崛起
电子玻璃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电子玻璃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掌握前沿技术并能够量产的公司很少,且这些公司对专利的保护十分到位,造成了目前供给端市场向头部几家公司高度集中。2020 年全球电子玻璃市场的 CR5 超过 95%,其中排名首位的康宁几乎垄断高端市场,公司产量占比在仅为 35% 的情况下利润占比达到了 55%,更加体现出头部公司在行业内具有的优势地位。
高世代玻璃基板供给偏紧。从 G1 到 G10.5 和 G11,显示玻璃基板的生产尺寸也随着显示面板的尺寸逐步增大。在显示玻璃基板面积扩大的情况下, 对显示玻璃基板的质量要求逐年提高。新的玻璃基板制造商很难赶上并达到大尺寸面板要求的质量水平,国内厂商仅在近两年才自主研发并量产出了 G8.5 的显示玻璃基板。
国内盖板玻璃产能扩张迅速。随着国内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开始问世,传统玻璃的制造大厂也加大投资力度,产能投资热情高涨, 截至 2019 年,国内高铝盖板玻璃产能达到 3312 万平米。
技术和资金是产能扩张的关键。玻璃基板与盖板玻璃所具有的超薄、透光性好、强度高等特性都使得其对玻璃的制造工艺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使这个行业成了非常深厚的壁垒:
1)配方壁垒。玻璃的化学组成直接影响玻璃的各种性质,在生产中往往通过改变玻璃的组成来调整性能和控制生产。玻璃的配方是在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做出取舍的结果,良好且稳定的配 方是制造玻璃的基础,这在对品质要求更高的电子玻璃上尤为重要,而这也是每个公司的 核心机密。
2)工艺壁垒。电子玻璃的制作工艺以溢流法和浮法为主,两种方法在不同方面上各有优劣,掌握成型方法只是基础(一级技术分支),更关键的在于 其中相关的各种设备和工艺(二级技术分支)。要完全掌握一项工艺不仅要掌握完整的制备方法,还要拥有配套的设备,而这些都需要新进厂商长时间的自主开发研究和试验。
3)资金壁垒。电子玻璃的制造工艺复杂,且需要专门的设备,因此建设一条电子玻璃产线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同时需要 1.5-2 年的建设周期,产线建成后产品的良率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电子玻璃产品迭代速度快,除了产线建设,企业还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以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不仅使很多小企业望而却步,也给许多传统玻璃制造大厂在考虑切入电子玻璃赛道时增添一份理性。
康宁是全球材料科学的创新先驱。康宁从最初玻璃制造商成长为光通信、显示技术、特殊材料、环境科技和生命科学全方位发展的材料科学巨头。以创新为根本的康宁创造出了众多颠覆行业并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电子玻璃在康宁的业务中是占比最大的一块。2020 年康宁营业收 入总额 113 亿美元,净利润 5.1 亿美元,其中电子玻璃业务收入占康宁总收入的 42%,净利润占比超过 60%。
显示玻璃基板:应时而变,成就绝对龙头
积极转型,顺应时代潮流。康宁以玻璃制造起家,于 1964 年发明溢流熔融法技术,1982 年推出高强度 LCD 玻璃基板,事实上 1997-2002 年间光通信业务一直是康宁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拉开序幕,康宁积极开展转型,加大对显示玻璃基板业务的布局。2004-2007 年,康宁一直维持着高水平的资本开支,基本每年都有新增产能投资计划。逐年扩张的产能迎合了同样飞速增长的显示面板需求,2002-2007 年康宁公司的显示技术业务收入由 4.05 亿美元增长至 26.13 亿美元,期间 CAGR 高达 45%,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也从 13%提升至了 45%。
规模效应带动盈利水平持续提升。在产能扩张期不仅显示技术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的毛利率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由 2002 年的 19%提升至了 2007 年的 47%,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康宁从 2004 年开始量产 G6 的显示玻璃基板,只花了 5 年时间便将可量产的显示玻璃基板尺寸提升至了 G10。
产能扩张放缓,收购三星康宁精密达到收入巅峰。康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金融危机期间,康宁的收入和毛利率均下滑。在 2011 年面板终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时,由于产业链收缩,面板厂商补货速度并未跟上需求端的增速,导致康宁的显示玻璃基板销售无法完全搭上这一趋势。2014 年,康宁收购其合资公司三星康宁精密的剩余所有股份,当年显示技术板块收入大幅增长 51%, 达到近 20 年来的最高点 38.5 亿美元。
产品迭代周期延长,专利持有数量减少。2015 年之前,康宁的显示玻璃基板基本保持着 2 年左右的产品迭代周期,除了玻璃基板世代的增加,还推出了具有超薄、高响应速度等不同性能的显示玻璃基板。随着面板市场的需求增速放缓,康宁的显示技术板块也步入了稳定时期。由于公司在行业内长期积累的领先优势明显,以及大尺寸面板的需求仍在推动显示玻璃基板销量的增加,2015 年后康宁该板块仍保持每年 30 亿美元以上的收入,随面板市场价格及汇率情况波动,但净利率出现下滑。
盖板玻璃:拳头产品绑定大客户,高研发高盈利
与苹果公司一拍即合,大猩猩玻璃横空出世。大猩猩玻璃是康宁为了探索汽车高强度挡风玻璃时制造出来的产品,其各项防护性能都要优于传统的玻璃。 2005 年康宁开始组建团队探索 将 Chemcor 类型的玻璃应用到手机中的可能性,当 2007 年乔布斯找上康宁要求其为 iPhone 定制手机盖板玻璃时,康宁仅花了 4 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配方的改造并实现量产。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持续研发终得回报。康宁的持续研发使大猩猩玻璃迭代迅速,每一代产品性能相比前代都有明显提升,与特殊材料相关的专利数量也从 2008 年的 650 个增加至 2020 年的 1943 个。随着各项性能的加强, 康宁的盖板玻璃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手机及电脑厂商的认可和应用,截至 2020 年已有超过 50 家电子产品厂商旗下的数百种产品在使用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康宁特殊材料板块的收入也从 2008 年的 3.7 亿美元增长至了 2020 年的 18.8 亿美元。
始于智能手机,走向广泛领域。康宁的大猩猩玻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被广泛应用,在发布初期公司的收入增速基本匹配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增速。持续不断的研发和推陈出新为康宁找到了新的方向,2016 年康宁发布了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大猩猩玻璃 SR+,能显著减少明显的划痕,同时具备大猩猩玻璃久负盛名的坚韧度、光学清晰度和触控灵敏度。此后,康宁又将大猩猩玻璃相继应用于汽车、智能家居、 手机摄像头镜头等广泛领域,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海外启示:与时俱进,创新为王
技术储备和创新是抓住机会的关键。无论公司经营状况如何,康宁始终保持着 8%以上的高比例研发费用率,长期的技术储备和创新是康宁历久弥新的关键。玻璃制造中配方和化学组成是影响性质和生产的核心因素,康宁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不仅制造出了各种性能的玻璃,还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玻璃数据库,对各种化学组成所对应的玻璃性质有详细的记录,因此当需求和机会出现时,康宁能够降低试 错成本,快速响应抢占优势地位。
专利保护筑就技术护城河。康宁能够在行业内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除了其拥有的先进技术,还得益于其在专利上的多重布局。首先, 康宁围绕其显示技术(显示玻璃基板)和特殊材料(盖板玻璃)申请了诸多专利,并以 PCT 的形式进入全球各个国家。其次,康宁围绕其核心专利布局了有效的保护圈,通过多技术主题的专利布局和技术改进的外围保护等策略,使得竞争对手无法轻易避开专利风险来应用相关技术。
多种销售模式相互配合,产业链协同发挥助力。康宁的电子玻璃以直销为主,其中又有两种销售方式,显示玻璃基板主要是直接销售给三星、京东方、夏普(6753 JT)等中游面板制造厂商,而盖板玻璃则大多数由手机厂商与康宁达成认证合作,然后康宁根据其出货需求直接供货给蓝思科技等中游加工厂商。康宁通过与产业链上各方的协同发展达到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销售成本的目的。
1)直接给中游面板厂商供货。作为行业领先的企业,康宁直接向面板厂商供货可以避免中间繁杂的手续, 提高存货周转,但是当产业链收缩时,下游的需求无法传导至康宁的销售上,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随着玻璃基板的尺寸变大,运输也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康宁通常会在合 作的面板厂商附近建立玻璃基板产线。随着京东方等国产面板厂商崛起,康宁在玻璃基板上的投 资和销售也开始转向中国。中国成为了康宁最大玻璃基板生产基地,康宁在中国的收入占比也逐渐提升至 32.6%,于 2020 年正式超过美国的 29.7%成为最高占比。
2)由下游厂商指定发货对象按需采购。通过与下游需求端的直接联系和沟通,康宁也 能更好地了解到终端制造商及用户的需求,并做出相应改进。康宁的盖板玻璃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快于显示玻璃基板的迭代速度,除了与下游产品的迭代速度快有关,也离不开康宁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
正视研发差距,补齐产品认证短板
研发投入差距明显。康宁领先行业的技术实力正是依靠着长期的高研发投入所积累而来,国内企业的优势在于,我们有国家的重点支持,除了资金上的帮助,各大高校及研究院的人才也在相关技术的研发上提供了极大帮助。国内企业仍要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赶上并超越国外先进公司。
国内公司盈利水平仍较低。康宁掌握成熟的溢流法技术,不仅能够大规模生产,且成品率高,在行业内具有成本优势。加之其产品性能优良,在高端市场保持着很高的占有率,定价通常是国内产品的 2-3 倍,因此康宁有很高的利润率。国内公司不仅在良品率上与康宁等公司仍有差距,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目前盈利水平较低。
高世代垄断被打破。康宁的产品迭代速度在放缓,而国内公司在近几年完成了快速追赶,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世代玻璃基板上的垄断。高世代玻璃基板在生产效率和切割效率上都具有优势,对公司盈利水平提升明显,彩虹股份的毛利率由 2019 年的 3.0%提升至了 2020 年的 22.7%,并于 2021 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而东旭光电生产 G8.5 的福建子公司也在公司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
化学强化是影响盖板玻璃性能的重要步骤。玻璃的超薄化必然会带来强度不足的影响,因此实现盖板玻璃的高强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化学强化则是康宁及各大企业采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端的盖板玻璃均采用二步法的强化工艺,第一步以锂-钠交换为主,第 二步以纳-钾交换为主。
产品差距逐渐缩小。无论是时间还是性能,康宁的产品迭代都在放缓。国内从 2010 年起就有公司开展盖板玻璃的研究,2013 年科立视发布盘石玻璃,2014 年旭虹光电发布国内第一款高铝盖板玻璃王者熊猫 MN-228, 2017 年彩虹集团发布了采用二步法强化的盖板玻璃 CG21(彩虹凯丽),仅晚于康宁一年, 2018 年凯盛科技发布 3D 盖板玻璃,在智能穿戴领域与康宁进行竞争,2019-2020 年传统玻 璃制造大厂旗滨集团等也相继突破了盖板玻璃的二次强化工艺。
打入高端市场仍需时间认证。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各类产品的推出,低端市场已经趋于同质化竞争。虽然国内公司的产品在性能上已逐渐赶上国际一线水平,但主要的应用范围还是在中低端机型,销售价格与康宁也有明显差距。国内公司除了要加强研发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还要注重产业链协同,积极与中下游厂商建立联系。
国产手机份额提升,盖板玻璃率先弯道超车
中下游电子产品国产份额提升。在电子玻璃的产业链中,无论是中游的面板厂商/盖板玻璃 加工商,还是终端的手机/液晶电视/平板电脑等厂商,国产品牌的份额都在逐渐提升。四大主流国产手机品牌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已从 2013 的 9%提升至了 2020 年的 37%,华为、 小米(01810 HK)等手机厂商在市场份额提升同时也开始撼动苹果、三星等公司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国内公司具有多项优势。当技术及产品性能上的差距逐渐缩小时,国产品牌在国产供应链上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1)成本优势。国内厂商拥有地理优势, 许多公司都掌握有自己的原材料资源甚至掌握燃料资源,因此在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国内公司具有一定优势。
2)汇率优势。国内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基本都在国内, 不受汇率影响,业绩增长更具有稳定性。
3)认证优势。随着中下游国产厂商的崛起,在产品性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国产厂商肯定更 倾向于使用具有成本优势和汇率优势的国内品牌,在认证和产业链协同上国内公司会更占优势。另一方面,很多厂商自行或联合上游厂商进行盖板玻璃的研发,对高性能产品的迫切需求也会推动国产上游厂商的研发和认证。
4)降维替代优势。某些品牌的最新产品仍在采用康宁的 GG5 甚至是 GG3,而国产最新产品在性能上与之相比肯定是更优的。只要能打通认证流程,国产品牌大概率能够在 这一块市场抢占康宁的市场份额。
从 0 到 1,冲破壁垒
看好切入新赛道的旗滨集团。电子玻璃虽然与其他玻璃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但玻璃本身的很多制造工艺是相通的,传统的玻璃制造公司在行业上已有成熟的工艺和产线,一旦突破了关键技术,其他配套的人员、设备包括资源就能很快跟上,加上他们本身所具备 的资金实力,未来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旗滨集团:二强玻璃有望补足短板
股权激励促研发,砂矿自给降成本。旗滨集团在人才激励和资源上具有较大优势。电子玻璃行业重研发,而旗滨集团也十分重视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技术人员也可以享受行政待遇,激励机制向技术人员倾斜,一期共有 101 位公司关键、主要岗位人员参与跟投。2020 年 8 月 10 日,公司跟投平台继续以增资方式增加 200 万元资金补充实施醴陵电子玻璃的跟投,增资后醴陵旗滨电子玻璃的注册资本由 1.82 亿元增加至 1.84 亿元,公司跟投平台对醴陵电子玻璃的持股比例由 17.42%增加至 18.32%。旗滨集团高度重视自有资源 的开发,在湖南、福建、广东和马来西亚等地都持有硅砂资源,其中醴陵砂矿与电子玻璃产线处在同一城市,更有运输优势。
从 1 到 N,实现飞跃
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凯盛科技、洛阳玻璃和彩虹股份技术趋向成熟,产能扩张迅速。以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凯盛科技和洛阳玻璃等子公司不仅在缩小与行业顶尖的差距,还在不同的细分领域走 出了自己的特色。
凯盛科技:UTG 弯道超车典范
超薄柔性玻璃独树一帜,3D 盖板玻璃需求旺盛。凯盛科技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加上集团内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多次在产品创新上取得突破。从 2D 到 2.5D 到 3D 盖板玻璃,再到超薄柔性玻璃(UTG),凯盛科技在盖板玻璃上已经走在了行业前沿。UTG 具备超薄、耐磨、透光性好、强度高、可弯折、回弹性好等特性,被认为是柔性折叠材料在新型显示应用上的重要发展方向。预测 2020 年全球可折叠设备出货量为 330 万件,而到 2025 年时将增长至 7560 万件,期间 CAGR 超过 87%。目前公司已投资 10.74 亿元建设两期 UTG 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具有年产超 1500 万片 6-8 寸 30-70μm 超薄柔性玻璃的能力。
集团实力雄厚,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公司联合集团内超薄玻璃基板、高强盖板玻璃等产业链企业,形成了从玻璃原片到一体化模组的全链条布局。而公司自身不仅凭借多年在 ITO 导电玻璃及显示模组的业务,积累了坚实的终端客户基础,还掌握有稀土抛光粉等用于显 示产业的上游材料,在内部形成一体化布局。
洛阳玻璃:超薄玻璃行业领先
中国超薄玻璃的开拓者。超薄玻璃的厚度范围在 0.1mm-1.1mm 之间(小于 0.1mm 为超薄柔 性玻璃),具有高透过率、高硬度及平整度好等优良特性,无论是在基板还是盖板领域都有 很大的应用空间。2001 年,洛玻龙门公司成果点火投产了我国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产线, 由此开启了其在超薄玻璃上不断突破的历程。2018 年,洛阳玻璃 0.12mm 超薄浮法电子玻璃 下线,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2019 年,公司子公司洛阳龙海电 子玻璃有限公司第三代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玻璃生产线成功点火,该生产线在智能化、绿色 化、高端化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准。
毛利率行业领先,收入稳中有升。凭借着优良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洛阳玻璃的信息显示玻璃业务在保证毛利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状态下取得收入增长,2018-2020 年毛利率和 信息显示玻璃收入分别为 28.5%/20.9%/21.7%和 2.2/2.1/3.1 亿元。目前行业内新型触控与 显示技术应用层出不穷,整个产业包括核心材料、重点设备和关键工艺更新迭代加速,导 致同质、重复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有所下滑,而高品质、高性能的超薄玻璃基板的需求 则有强劲支撑,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其业内领先的超薄电子玻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
彩虹股份: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历经浮沉,终见曙光。彩虹股份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块 G5、G6 显示玻璃基板,但由于技术停滞不前,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公司在 2011-2016 年经历了一段低谷期,多次出现亏损。2017 年,公司宣布将于康宁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建设和运营 G8 及以上显示玻璃基板的后段加 工生产线。在 G7.5 产品产业化的基础 上,彩虹股份又再次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G8.5+溢流法显示玻璃基板热端生产线,突破了制约我国高世代电子玻璃产业化发展瓶颈。 与技术同步增长的是彩虹股份的业绩,2017-2020 年彩虹股份营业收入由 4.5 亿元增长至 104.5 亿元(主要得益于面板收入的增长),CAGR 高达 185%。2021 年第一季度,受益于面 板市场高景气,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达 11.1 亿元。
旗滨集团
公司作为浮法玻璃龙头企业之一,继续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和大玻璃业务布局。传统浮法玻璃业务延续高景气,新玻璃业务加快发展:主要用于建筑节能玻璃扩产的 15 亿元 可转债成功发行;电子玻璃于去年 4 月进入商业化运营,21Q3 二期项目或开启建设;药用 玻璃今年 1 月实现点火,21Q3 或进入市场化运营;浙江宁海及福建漳州 3 条 1200t/d 光伏 压延玻璃产线陆续开建,公司各项新业务进展顺利,新成长已然加速
公司 21H1 预计归母净利 21.1-23.3 亿元,同比+316%-360%;其中 21Q2 净利 12.3-14.5 亿 元,同比+255%-319%。公司 Q2 业绩高增系:1)玻璃供需紧平衡推动价格上涨;2) 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控制了成本增长。展望 21H2,我们认为浮法玻璃将延续高景气,且 公司光伏/电子/药用等新玻璃业务加速推进,上调公司 21-23 年均价和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45/54/59 亿元。可比公司 21 年 Wind 一致预期平均 18xPE,考虑公司新业务利润规模仍小, 维持给予 21 年 15xPE,目标价 25.20 元,维持“买入”评级。
1) 技术及产品迭代不及预期。电子玻璃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迭代周期较 短。国内公司虽然已缩小了与行业顶尖产品的差距,但仍需要持续研发投入保证延续性。 同时,电子玻璃产线建设周期较长,不仅要在研发上跟上迭代周期,还需要在生产上跟 上迭代周期,否则可能导致产品在具备量产条件时已被市场淘汰。
2)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电子玻璃防护性能的提升降低了电子产品的损坏率,一定程度 上影响用户的更换频率,进而影响电子产品的出货量。若新兴市场的开发不及预期,则 有可能影响整体市场空间的增长。
3) 新材料出现替代电子玻璃。虽然电子玻璃的各方面性能在持续提升,但终究有不可规避 的缺点,电子产品在材料上的选择会根据需求而变化,如苹果就曾尝试过使用蓝宝石作 为其手机防护材料,后因成本太高而放弃。未来若有性能更优良且成本合适的材料出现, 则玻璃可能会面临被替代甚至是淘汰的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