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阜蒙县招聘小货司机(辽宁阜新140位尿毒症患者暴雪中求救)

  • 职业人才
  • 2023-08-05 08:00
  • 龙泉小编

石鹏飞觉得母亲挺不过一两天,而雪还一直在下。

为了身体不再积水,能挺得更久一点,患尿毒症的母亲开始不再喝水。渴得难受,她饭也吃不下。

到下午,石鹏飞发现母亲的眼皮开始浮肿,积水压迫到语言神经,母亲话也说不清楚。

11月8日本是他母亲去医院透析的日子。每周3次血液透析是母亲的日常——因肾脏功能衰竭,母亲无法正常排尿,要靠血液透析排掉体中的废液,若不及时排掉,会有生命危险。

一早起来,石家人就发愁怎么找车去医院。在她所在的辽宁省新市阜蒙县北查海村,积雪没过膝盖。

雪连下两天两夜,从落地即化的小雪花到急刷刷飘落的雪片,一刻没停。开始下雪时,石鹏飞还只觉是场寻常的雪。两天后,她才回过神来,这场雪比往日更大、更急、更久。

九派新闻注意到,11月6日8时至8日7时,阜新等辽宁城市出现大暴雪到特大暴雪。在东北地区,积雪深度最深达59厘米,打破自1951年以来的记录。

在整个阜新,还有部分患者和石鹏飞母亲一样,需要每隔几天透析一次。暴雪扰乱了他们的出行。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想尽办法联络车辆出行。

医生们联络了一批救援志愿者。暴雪中,他们艰难自救,“和大雪抢生命”。


11月8日,一辆铲车替救援车辆清路。图/受访者供图

无法及时透析,眼皮浮肿

母亲是去年初确诊尿毒症的。当时刚刚过完春节,石鹏飞的母亲突然厌食,一整个星期吃不下饭,只能吃下雪糕。尽管能喝水,但她不再上厕所,因为尿不出来。

身体也开始肿胀。她的脸胖成气球那样,手看起来像一团面包。石鹏飞只记得当时母亲的身体肿得发亮,“好像拿牙签一碰就能呲出水来”。她用手摁母亲肿胀的脚,一摁一个大坑,半晌才能复原。

在医院,她测出体内的肌酐值达到1000多,而正常人只有不到100。医生告诉她们,这是尿毒症,想要维持生命,要么换一个肾,要么靠血液透析。

决定透析,母亲的大腿根部被做了一个“瘘”。做完后,一根动脉和一根静脉被缝合到一起,两根血管的压力变得一样高,静脉的血被引出,再顺着一根管子流入透析机,等血液中的废物后被过滤掉,再流回身体内。这一步骤的作用是,将体内的循环代谢挪到体外。

透析一次后,母亲渐渐恢复成“人型儿”,但只是暂时的。根据医嘱,他们需要每2到3天进行一次透析。否则,体内堆砌的废物和水会挤压脏器,危及生命。

每周一、四、六固定去离家30公里外的辽宁省蒙医医院,成为石鹏飞母亲的日常。灰色的血液透析机,成了她的“第二个肾”。

透析风雨无阻。石鹏飞家在山里,去县城要经过一段陡峭的盘山公路,之后上101国道。村里不好打车,石鹏飞在周边约了一位出租车司机,每隔两天来家门口接送。

唯有去年冬天,因一场雨,盘山公路上结了层薄薄的冰,还散落着被风刮倒的树枝,枝杈上都包裹着冰碴儿。出租车司机说他上不来,石鹏飞只得骑着三轮电瓶车,让母亲坐在后面,最后在公路边搭上了去县里的班车。

今年的这场暴雪,36岁的石鹏飞和59的母亲都说是第一次见到。

雪下两天后,11月8日一早,石鹏飞的家几乎被雪覆没——风卷着雪堆窝到墙边,她家的窗户被雪层封住一半、从屋里向外很难推开房门。


11月8日,石鹏飞的丈夫用一个多小时,才在家门口清出一条路。图/受访者供图

暴雪也阻断了村里人的出行。

往日,村民往雪里撒些盐,一天就能化开,车上装着防滑轮,出行并不困难。这次,积雪没过膝盖,出租车轮在村前的陡坡上打滑,陷在雪里。石鹏飞的电瓶车也被大雪淹没了。

交通系统因雪瘫痪

“极端天气,建议没有车的病友下午就想办法来医院,我给找地方留宿,免费!”11月7号中午,雪刚下了半天,辽宁省蒙医医院透析室主任吴玮在群里发消息叮嘱患者。前一天傍晚,他看了天气预报,得知将有暴雪。

吴玮的患者群里有140人,他们大多来自化石戈、泡子、旧庙等周边的乡镇,靠每周3-4次的透析维持生命。

其中,最远的患者在80公里之外。平常,他们开车、打车或乘公交来医院,但在暴雪极端天气下,吴玮担心一般车辆无法通行。

7日晚上,提前来到透析室的患者不到10个。“患者们都大意了,都没想到第二天雪情这么大。”

吴玮一夜没睡,看着窗外厚厚的雪,他感到焦虑。“大部分患者两三天来不了透析室,就会死在家里。不透析超过72小时,就该心衰了,然后人就没了。”

第二天,积雪埋没路边停着的一排排轿车,厚厚地堆在路上、屋顶上、树梢上。整座城市迅速被被大雪覆没,而天上的雪片还没有要停的意思。

整个阜新市的交通系统都因这场雪瘫痪。

8日,高速封路,铁路停运,全市的出租车,公交车停运。私家车更是无法出门——要么埋在雪里只支出两只雨刷;要么好不容易打着火,直接在雪里塌了窝,“任你是大路虎也开不动。”吴玮说。

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着当地人发的段子:一个女人在大雪淹没的一排车中一个个地挖,说找自己家的车,“就像开盲盒。”有人说,“阜新一下子回到六七十年代,出门全要靠走。”


11月8日,阜新市雪中街景。图/受访者供图

患者们还憋在家里。从电话里,吴玮得知,有人喘气困难,有人血压不稳。他要求患者,“从现在开始禁止喝水,看好血压,剩下的我来想办法。”

他想着,自己是主治大夫,不能任凭患者因为出不了门死在家里。

11月8日下午,他又在朋友圈发一条求救信息。以前,他从来不发朋友圈。

末了,吴玮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

信息经人转发,这一晚上,吴玮接到四五百个电话,打来的大多是越野车和清障车的车主,以及各救援队成员,他们来自县里、市里,有个人、还有企业。也有私家车主打来电话,希望支援,出于安全考量,吴玮还是拒绝了。

交警、消防人员也在连夜清理路障。“那天晚上,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和大雪抢生命。”吴玮说。


吴玮在患者群安排救援。图/受访者供图

沿着铲车轧出的印前行

8日下午,循着吴玮在微信群发的救援人员联系方式,石鹏飞拨通阜新汽摩车队姜昌利的电话。

姜有一辆改装四驱越野车,车的底盘高,暴雪中刚好派上用场。

车开到101国道上,政府的清障车在循环铲雪。姜昌利的车装了防滑轮,还算好走。但当车开下国道,面对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深沟的陡坡时,他心里打了颤。

“这个陡坡有三四层楼高,如果车子翻下去,和翻到悬崖下也没什么区别。”他和队友打电话,要求保持联系,“一旦车翻到沟里,你们准备好随时来救我。”

他不敢停,牢牢地控制着刹车和油门,匀速前行。天蒙蒙黑时,他才根据石鹏飞发送的定位,到达了查海村。

当时,石鹏飞从家里的后窗看见,村长借了一辆铲车,为孤寡老人铲雪。村民的柴火房和厕所都在外面,必须把这两条路清出来;另外,有人家的鸡、鸭、羊也埋在雪里,需要摸进去翻找出来。

石鹏飞找到村长,希望借用铲车去趟村口。正聊着,姜昌利打来电话,说已顺着铲车轧出的印子到村里,但他多开几百米。从车窗里向外看,车的两侧堆起高高的雪墙,车子无法掉头,也无法后退。

村长接过姜昌利打来的电话,告诉他,“你放心,有铲车在附近呢,肯定能给你送出去。”铲车开到姜昌利车子的位置附近,一点点将周围的雪铲平。

十多分钟后,他开车到石鹏飞家门口。母女拎着换洗衣服,上了车。

“这路不是难走,是相当难走。”姜昌利说。出村的路上,姜昌利紧跟着铲车。村子几近覆没,前面在铲雪,后面在下雪,如果不紧跟,路面就迅速消失。

晚风刮得紧,雪被裹挟着,啪啪地打在车窗上,能见度极差。好在成片的雪反射出光线,使夜路不那么黑暗。


路上,姜昌利怕车慢下来就窝在雪里开不动,不敢停车。图/受访者供图

出村到陡坡位置,石鹏飞提醒姜昌利,“这旁边有个沟,你小心点慢慢开。”姜昌利说,“慢了不行,还得踩油门往前冲呢,得有这个冲劲儿,要不然更怕窝在雪里,出不去。”

“一路提心吊胆。”石鹏飞形容。原本20分钟的路程,这次走接近一个小时。快到医院时,石鹏飞给吴玮医生发微信,“我们快到了,还有病房吗?”吴玮说,“有,来就行!”一直到医院,石鹏飞母亲的病情都还稳定。

在透析室里,石鹏飞得知,患者们为了到达医院,“各显神通”。有救援队送来的,有雇救护车来的,有被消防公安送来的,还有家里离得近,自己蹚雪过来的。

附近的菜场都因雪歇业,医院的食堂买不到菜,做不出饭。吴玮联系到医院旁边唯一一家开着的超市,请求老板煮几包速冻混沌,一碗碗端到透析室。

到了9日, 辽宁省蒙医医院140个透析患者已被安排得整整齐齐。病人和家属都拿到床位,吃上食堂送来透析室的饭。

11月8日晚,石鹏飞和母亲到达辽宁省蒙医医院。图/受访者供图

“先救人,再救车”

在整个阜新市,依靠透析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患者有上百名,他们隐藏在日常看不见的角落,面对暴雪下的交通阻断,选择艰难自救。

11月8号早上5点左右,阜新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孙浩然接到求助电话时,话筒对面的人已喘气粗重,上气不接下气。这是一位透析十年的患者,隔天就要去一次医院,“不像吃饭,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一天不透析的话,可能就会心衰,然后死掉。”

对方告诉孙浩然,救援队是他最后一丝希望。“试了好多办法都不行,在网上看到你们得的电话就打来试试,能送就送,送不了我就自己走,走到哪儿算哪儿。”

孙浩然听了心里一酸,这是30岁的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离生死这么近——暴雪的第一天,救援队收到的求助多是救车子,雪窝里抛锚的、桥洞里行驶不过的、他们甚至也曾接到120救护车打来的求助电话,车子塌在雪里,急需救援。

他当即和队友开着一辆四驱越野车来到患者家。见到这名男子时,他已经路都走不稳,要被人搀扶。四十几分钟开到阜新市糖尿病医院,几名医生迅速将他扶上轮椅,并戴上呼吸面罩。

陆陆续续地,越来越多的透析患者在这一天打来电话求援,阜新市几个救援队几乎是同时紧急调整策略,“先救人,再救车。”

清障车行走在道路上,扫出沟壕一样的路。走在路上,两车会车前总要提前很久鸣笛。一辆车找地方小心停下,才能错车行驶。“好在路上的车少。”孙浩然说,在阜新市的雪路上一趟趟驰行,他看见更多的,是雪里横着的“各种姿势的车”。一天下来,市民们几乎都心照不宣——“现在路上能走的这些越野车,几乎都是救人的车。”

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孙浩然说,8日他和队友们靠着26台四驱越野车,共接送50多名糖尿病患者;而姜昌利所在汽摩车队也救助了患者90余人。

全部救援皆为免费的志愿行为。这些志愿者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因爱好驾驶四驱越野车聚在一起。

这次特大暴雪,孙浩然将其视为一次锻炼车队战斗力的机会——平时,他们多在山沟里帮助寻找走失老人,也会在恶劣环境中搭救抛锚的车子,他们没想过,暴雪面前,这些越野车还能救人的命,“感觉很霸气。”

姜昌利也自称自己在“玩儿车”。送石鹏飞母女的路上,二人执意要给钱,姜昌利不好意思,“拉你们是拉你们,但我自己也能在雪里开车玩儿,我这是玩儿呢。”


姜昌利自己改造的四驱越野车。图/受访者供图

但也有人对免费救援心存警惕。有一次,姜昌利接送一个老奶奶做透析,回家的最后一段路开不进车,雪又深,他就把奶奶背了起来,踩着雪送她回家。

一路上,奶奶一直呼喊“到了到了”,让他提前把自己放下来。姜昌利哭笑不得,“都把你救了,还以为我是坏人呢。”

8日晚,姜昌利接到这天最后一个透析患者王春京的电话。52岁的王春京独自居住在县里老家,距离常去的矿务局总医院20几公里远。

由于有村路,王春京联系的朋友、司机都不愿意走,120救护车也提出按公里收费——而王当时拿不出往返的近千元路费。

车子开进村里的路上已是两个多小时以后,王春京离开家门,一脚脚踩在雪里,再拔出来,走到车上时外裤和棉裤都已经湿透。

他第一眼看见姜昌利车上散落的几袋面包包装纸——这是姜一整天的口粮。

武汉晨报记者 裘星 实习记者 李媛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九派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59189.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