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在武术-防身术教学中,卢衍丁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图:受访者提供
文|财新周刊 王伯文,武丹萍(实习)
初次见到卢衍丁的时候,他撑着伞,从暴雨中快步小跑着迎过来。与运动服掩盖不住的强悍肌肉对比,他的音量并不高,一口闽南普通话。
坐定后,他开始讲述自己曲折的特种兵与任教生涯:身高虽不够特种兵标准,但依靠刻苦的训练,在大学期间拿到了十项全能冠军,以国家二级运动员身份特招进入东部战区某特种部队。服役期间,他获得的奖项可以铺满好几块标准地砖。5年后回到地方,经历3年教师招录,辗转考入厦门第一梯队的示范性高中,成为当地体育名师。
提到自己的军旅生涯,卢衍丁音量会不自觉地提高;讲到部队里的口令、准则,会出现许多凌厉的手势。即便是回想,他描绘的教育场景,都是用分量十足的低吼完成的。军营沟通中特有的重音、停顿,和着一种强势眼神,共同组成了刚性魅力与压迫感共存的画面。卢衍丁在中学生中可以收获的敬畏,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6月底,退役军人事务部、人社部、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择优选拔、坚持标准、注重培养。“推动实现教育与退役军人工作有机结合” “解决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意见》猝出,进展已至。参与试点的贵阳3月就曾预告,拟在退役军人中定向、公开选拔小学和初中带编教师30名,7月6日,第一批5人的选拔公告发布;上海则在年初就已率先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退役军人学院,筹备开展退役军人师范生定向培养。
几乎在三部委《意见》印发同时,厦门也发布了自己的“兵教师”培养全流程方案,第一年各途径校内岗位共计拿出了50个。作为非试点地区的第一枪,鹭城既显得特殊,又集聚着一定共性。
距离上一轮大规模裁军及设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已经五年过去,在就业压力上行的今天,“宝贵”的教师编制又牵扯着社会对于招录公平、女性权益以及个中教育思维的广泛讨论。
退役军人为何、如何、又将以何种样貌踏入学校?
“厦门每年接收着全省三分之一的军转干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就业创业处二级调研员陈静如说。作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教育高地,厦门在福建地位特殊。尽管人口规模上不算是兵源重地,但却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的特殊切面。1991年,厦门入选全国首批10个“双拥模范城”,此后历次命名表彰无一缺席。到2021年,共有7万多退役军人,在厦门工作和生活。
2018年机构改革,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整合了分散在民政部的优抚安置,人社部的军官转业,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的相关职责。
作为政府中较少见的、以群体而非事权为核心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整个新条线既需协调各涉军业务、跨越军地构架,也承托着上一轮30万裁军中,最大一波转业复员潮的安置、帮扶。
随着军改推进并基本完成,退役军人增量下降,数字上已相对稳定;而对地方厅局来说,从抽调、组建、应对和消化冲击,到逐渐向下延伸服务体系,也是直到这一两年,才重新掌握了相对主动的工作节奏。
何时、以何种方式退出行伍,是职业军人生涯中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多数义务兵在服役两年后会直接退役,除退役金外,也可一直享受退役军人的相关就业帮扶和优待;如能够继续留队成为职业军人,则有机会一直在部队做到退休,但条件不易达到。一般而言,转业是最稳妥的方式,军官转业,安置进入地方政府机关;12年以上的军士也可享受转业安置,以地方事业单位为主。
陈静如介绍,厦门目前每年新需安置、帮助就业的退役军人近千,士兵比例占到大半。从2018年开始,厦门征兵的学历就100%在大专及以上,个别中心区甚至几乎都是本科生。所以当地今天所面对的退役士兵几乎都是大学生,其中约有一半回到地方后,会选择复学或继续提高学历。毕业、待就业、再就业,存量往往随时滚动成新的增量,也使得群体情况复杂,就业创业工作开展难度增加。
两年兵役结束,就业市场上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其实与普通应届生并无本质区别,尤其是在厦门这样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优质体面的岗位才是追逐对象,退役士兵结构性失业、不愿就业的情况突出。
陈静如表示,退役士兵的优势是相当于已经接受过了两年的社会锻炼,他们的执行力与学习能力都更强,企业比较欢迎,有的甚至愿意针对退役军人,专岗提高薪酬。近一两年来,他们也曾开展无人机、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社会热门的新兴职业开展培训和岗位对接。
但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情况类似,这类活动往往是政府一头热,实际参与数量与最终完培率,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事实上,在鼓励方案出台前,学校就一直是退役安置的热门选项。从现实角度考量,职业军人回到地方时,往往已经成家。收入与岗位稳定、环境相对单纯、荣誉感充足、子女入学优待,每一条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对这部分人来说,直接进入学校行政岗位可以与自己在部队的级别挂钩,做教师,从初级职称评起,不免得不偿失。
而对义务兵而言,教师招录的竞争又过于困难。在厦门当地,各区平均接近1∶20的报录比,即便师范专业出身,连考数年而不得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市教育局人事处工作人员邹婧表示,虽然退役军人享有5分—10分的政策加分,但根据政策酝酿前的摸底,整个厦门市范围,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进到教师队伍的退役军人也只有12人。而据陈静如了解,福建其他地市往往一年的招录就能达到这个数字,鹭岛的吸引力与竞争烈度,可见一斑。
陈静如参与了整个方案落地的全过程,也是最主要的执行人。得到市委领导批示时,她高兴得“快跳起来”,对一个几乎只有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来说,“这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彼时三部委文件还未有细节露出,沿着政策溯源,她参考了相关政协委员提案以及各地做法,希望拿出一个更加完整、长久的培养与保障体系。
具体而言,厦门计划委托集美大学等高校开办一个全日制、住校培养的专门班级,面向33岁以内的本科学历退役军人,招生100人,费用全免,为期一年。以半年理论学习、半年实习实训的方式,定制培养退役军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辅导其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以最终获取参加教师公开招聘的资格。第一年,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为此各拿出至少10个专项教师岗位试水。
专岗之外,厦门市级财政支持,将退役复学后的非公费本科师范生(含部属、省内师范类高校)转为公费师范生,这是一个岗位和学费都覆盖的承诺。同时,各区还需在直接安置上至少拿出1个中小学、1个幼儿园岗位。这样打包算下来,总的岗位数字是50个。对社会自主备考的退役军人,取得教师资格证后,除正常加分外,也有2000元/人的一次性现金奖励。
这并不是厦门的能力极限。邹婧介绍,厦门作为人口流入城市,近年来学生越来越多,目前每年都有两千到三千的教师招聘计划,在这一大基数下,现有专岗计划完全有能力承受。但这一点,也是让陈静如最没底的,即便有过调研,但毕竟需要整整一年的脱岗学习,有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参与?
这里,最直接的利害关系,在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3的开考比例。即便是定向招聘、内部竞争,也意味着必然有三分之二的人陪跑。换言之,如果报名参培的人不达预期,最终争取来的岗位数甚至有可能用不完。由于下半年退役季节未至,第一年其实主要针对存量,虽然相比外界,竞争烈度变小了,但参与者需要的是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博这三分之一的胜算。
副局长曾福华认为,政策的制定目的更在长远,第一年的政策宣达,亦相当于给到正在考虑参军的家庭许诺,不论实践成败,政策都要有一个基础的延续性,以保证公平,期待在于,利好的政策最终可以鼓励到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踊跃参军,提升征兵质量。截至发稿,厦门的兵教师专项计划报名已近尾声,目前有72人登记在册。其中,71人为本科,1人为研究生;男性63名,女性9名。
由点触面,厦门思路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多新的映射,最近一两年来,各地在退役军人事务上开始更加主动,也更加清楚地探到了当下青年人的现实需求。
如山东烟台今年6月发布文件,每年市、县拿出10%的事业单位综合类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军人,2021年起该市入伍的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两年内皆可参与;福州也出台了类似政策,明确教育、卫健各拿出1%的岗位,其他事业单位安排5%。
更广泛的做法,还有“兵支书”。以落实编制、畅通考核晋升渠道等方式,让退役士兵进入基层干部岗位,最大化发挥退役士兵在部队中锻炼的动员能力与执行能力。
不过长远看去,类似政策要普及铺开难度尚在。三部委文件发布后,除贵阳、上海两地试点外,目前尚只有厦门拿出了“兵教师”的具体方案,总的来看,三地进展亦都得益于领导班子的高位统筹,以及财政、编制资源的相对充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薛在兴表示, 退役安置与地方财力和安置压力息息相关,现实中,会存在教师空编数和需安置退役军人数之间的矛盾,相关政策要真正覆盖到整个群体,关键地方如中部的河南,西部的四川、陕西等地,都可能存在可以想见的压力。
在2006年末上线的军旅剧《士兵突击》中,王宝强饰演的经典角色许三多,因为只有初中文凭,而被征兵军官拒之门外。一心送子参军的老兵父亲,与正在要求“高中化”的现代部队,在矛盾中开启了整个故事。
从本世纪初的高校扩招至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跨入57.8%的高位,征兵入口的学历要求与退役军人的文化素质,也都已发生极大变化。
2009年,解放军开始成规模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兵役法》,取消在校大学生可以缓征的规定;2013年,全国征兵时间调整为了夏秋季,以对接学生毕业;2015年,征兵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明确大学生征集指导比例,征集力度逐年增大;2020年起,义务兵征集调整为了一年两次,更针对性面向往届、应届。
现实中,征兵工作与人口基数多有对应,可以兵源大省山东为例。省征兵办曾在公开报道中透露,2014年—2018年,该省入伍新兵大学生比例依次为22.8%、32.3%、43.9%、56.7%,65.2%。这一进展速度与全国同频,据新华社,2015年军委国防动员部成立后,全国大学生征集比例平均每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17年,大学生首次成为新兵主体对象;到2019年,大学生累计征集150余万人。
因此,今天的征兵工作,已经不可避免地围绕高校开展,学历上沿着本科>专科,毕业生>在校生>新生,一级一级向下录取,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人口构成、高校集群都会对当地的兵员素质产生影响。
就数据而言,各地大学生征集比例的挖潜空间已不大,思路上与正常用人单位类似,学历要求上行。如重庆市沙坪坝区征兵办2021年曾公开透露,该区上半年应征报名的578人中,本科以上学历已达85%。同年,山东全省大学生征集比例较上一年仅提高3%,而全省入伍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增长近20%。
大学生士兵的广泛征募,对应的是上一轮军改中“军人职业化”的思路,以改变部队“大进大出”的情况。近两年来,随着《退役军人保障法》立法并实施,随之细化出台的一系列条例、措施都有指向继续延长职业军人的职业寿命。不少受访退役军人都提到,所在部队的转业名额正在逐渐降低,较前些年已有近一半的压减,个别甚至更低。也正因如此,离开部队后,职业与职业如何衔接,显得愈发重要。
学历要求提高,让征兵工作更向城市集中,曾经农村兵、城市兵的双轨安置业已成为历史。而另一面,整个群体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与焦虑方式也向着城市主流趋同,既往大比例去向的安防、驾驶等职业不再吃香。
除部队内部的军事院校、士官学校,现行的优抚政策,也提供给了退役军人免试专升本、专项研究生招录等优惠的学历上升通道,这些军地连接,共同构成了今天退役军人可以向教师转变的基础条件。
不过,军队官兵回归社会、进入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对社会变化的重新学习外,广谱的不适感来自社交与工作方式的区别。
受访“兵教师”们都会提到的一点,是在部队中已经习惯了“积极”。军营里,“重大任务”是凝聚集体的机遇,考核、攻坚、发言机会,都对军人有着特殊的、价值认同上的吸引,但在同事之间,这往往会形成不太愉快的氛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句军营箴言,卢衍丁一个下午就重复了七次。
作为情感相对细腻的女兵,钟芸认为有些军营习惯并不适合带入社会。军营里,服从是天职,无论是训练还是生活,她都接受了对上级、前辈、老兵的默认服从,而社会生活中,时刻保持的尊敬容易让人际交往产生距离感,“感觉怎样都亲近不起来”。具体在教育场景中,服役时间越长往往“兵味”越重。“兵教师”蔡国楂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里,学习和沉淀沟通的技巧极为重要,而军人往往表达太过直接,受部队规范越久,越难以适应、难以保持耐心;选择成为教师,就要弱化自己曾作为军人的一面。
服役结束后,钟芸回到所在师范院校就读历史专业,并最终如愿成为一位高中历史老师,但在退役士兵群体里,她的情况并不普遍。尽管全科目、成批次进校是此次相关政策的核心亮点,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将与相对严格的教师培养、招录体系产生张力。
某西部省会教育局官员向财新举例,以他所在的省份来说,大专兵尚未完全普及,本科兵占比也还很小;即便同学历下,兵员素质、院校水平这些基础条件,与东部地区对比也相差甚远。
对这类地区而言,要构建退役士兵进校的体系,首先需要学历提升。此处的免试专升本优惠政策,已经运行多年,但实操中一直存在匹配问题,即报考的本科专业要求应与就读的专科(高职)专业大体对应。然而,职业教育序列与普通高校有着截然不同的培养目标、标准以及审批体系,最终导致这种升格的范围极窄。
再继续下探,许多地方的教师招录已明确要求,报考者的专业要与岗位对应学科相匹配,这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是对师范培养体系的侧重。这一点在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的《教师法》修订草案中已有提及,在实践中,非师范生的招录、职称评定等隘口上都有收紧的趋势。但义务兵役对大学专业几乎没有要求,大专兵想要直接升入对应专业,尤其是具体到地方可以策动的师范院校资源中,就更显得不切实际。
在厦门,现行规定是应届生报考教师岗位限制专业,所以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蔡国楂就是备考一年后,以往届生身份参与的教师招录。厦门此次针对“兵教师”设计的一年脱岗培训,也似乎在有意规避这一点。
前述教育官员表示,从教育口的角度,实际能够直接与退役军人匹配上的岗位需求,仍然倾向于安保,教师岗则集中在体育和思政。前者的亮点在于开发更加具备学生自我保护、防身意义的课程,带来实在的安全感培养;后者则在于可以现身说法,也配合近年来愈发强调的相关教育方针。但他认为,这些对中小学来说,意义都相对有限。
“义务教育重潜移默化,这些课程要有实效,其实更加应该投注在高中甚至高校,对学生三观形成更加关键的时期。”但显见的矛盾在于,随着学段上移,对于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也更加硬性,难以与退役军人,尤其是士兵进行匹配。
他认为,教育一侧可以做的支持,应限定在一个专项、独立的招聘计划,让有意愿、有能力的退役军人能够公平参与竞争,主动地在择校、服役期间去达到相关要求,而不应对现有体系有所突破。
“编制产生的是人事关系,不是劳动关系,更没有完整的退出机制。”结合长远的教育实际,聘入一个带编教师,往往要对十数届学生和背后的家庭成员负责,但按照现行规定,对不适应者,管理部门几乎只有调整其岗位的权力。他认为,从这一角度,政策推进怎样审慎都不为过。
现有的兵教师、兵校长案例与正常教师招录其实区别不大,他们都经历了充分的竞争和筛选,有的案例在招录中甚至不需要借助加分,同样可以脱颖而出,参考价值有限。他认为,只有在学校的真实反馈有足够累积之后,铺开、扩容、推广才具备讨论基础。
从他所在省份来看,薪酬上,中小学教师甚至比高中略高,但小学教育的男性教师比例比高中低超三成,幼儿园更是在四成向上。
抛开退役军人的身份,符合教师标准的退役士兵也是普通的男性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较少能感受到低年龄段教育事业的成就感。最终愿意投身其中、“优中选优”的男性退役士兵数量,或许也并不能直接达到政策期待。
陈静如所参考的委员提案,是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在2021年两会提交的。他主张人为调整现在中小学女性教师占比过高的状况,而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列在其解决方案的首位。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女性专任教师占比分别为51.22%、55.63%、58.81%、71.17%、97.78%,男教师占比随着学段下降而直线滑落。朱永新在提案中称,高中、初中、小学的男教师比例较20年前(以2018年教育部数据为基准)已累计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男教师比例下降更多。据财新了解,一线城市的女性小学教师占比往往可以达到八成以上。
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一提案保持了相当高的关注。陈静如称,厦门此次的政策起源,就来自厦门市委领导阅读到了朱永新的相关提案内容并作出批示。今年初,上海率先成立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专门学院,《中国国防报》借此回访了朱永新,他进一步建议,可以适当放宽退役军人任教的条件,如先工作、后考证(教师资格证),放宽年龄限制等;他同时表示,退役军人进校任教还将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血性”。
男女应聘者标准有别,这在部分地方的招录秩序中,已有反映。如2021年5月,长沙市高新区出现男性教师应聘者笔试4分、17分(满分100)进入面试的情况,同场女性应聘者进入面试的最低分数则为75分。尽管按照规则,后续环节占比更高且有最低得分限制,但同批、同类型岗位招录中,进入面试的也出现有男性最高分不达女性最低水平的情况。
当地教育部门曾回应《新京报》称,该市实行同一岗位男女分开招聘,“男性报考了的,基本都能进面试”,如此调整是因为目前小学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提升男性教师的比例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
福建今年则已使用公文方式明确,男女比例失衡的地区,可以按照“同条件、等比例”原则设置男女岗位,莆田等地还拿出了大量男性定向公费师范生培养名额。
近一两年,不少地方都曾回应同级人大、政协代表的类似提议。从教育系统视角,可以整理出的原因包括,教师工作稳定但是待遇上涨空间有限,在择业和师范专业培养上,男性内驱力都不足,更为希望兼顾职业和家庭的女性所青睐;同时教师岗位对学历要求也较高,入编考试难度较大,更适合应试能力较强的女性。
但在处置这一问题的理解上,各地意见并不统一。内蒙古准格尔旗、山西长治、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都曾表示将主动调整教师性别比例,设定男女比例分别招聘;陕西西安、河北昌黎则明确回复,根据人社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条件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不得设置指向性或与岗位无关的歧视性条件,通过教师招聘调整性别比例缺乏政策依据,未将教师性别与岗位本身建立相关性。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主任娄宇认为,教师性别比失衡是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但平衡性别比,恐怕难以视作是完成教师工作所必须。社会学实证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中平衡性别教育,即父母亲双方的教育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全的人格,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平衡性别对于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影响不大。
其次,从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权的角度来看,男性就业率和工资水平都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才是应当受到优待的群体。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表示,从世界范围看,在私立学校中,性别比失衡的情况并不严重,因为岗位具备高报酬、高挑战性的特点。所以解决关键不在个人选择,岗位要求、竞争性、报酬都需要有长足提高,性别比例才会自然地、社会性地有所调整。单论教育实践,他认为由女性主导的教学,一般侧重“安静、听话”,不太主张挑战秩序,更易支持教育理念中偏传统的部分,与今天的改革方向也确实存在冲突。
与其他事业单位不同,公立校教师一般都可享受子女本校入学的优惠,尤其是优质集团校,卢衍丁笑称,“就像白捡一座学区房”。教师招录竞争也因此愈发残酷,这在教育资源富集的地区尤甚,招录政策每有调整,都会引起广泛的讨论。在公共舆论中,退役军人入校任教,渐渐成为一个就业公平、女性权益、教育实践相互缠连的议题。
娄宇表示,鼓励退役军人入校任教和教师招聘向男性倾斜本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由于退役军人多为男性,因此也往往与平衡教师性别比联系在一起。退役军人所涉及的社会优抚制度,其法理基础是平等权和补偿权,源于维护社会和平安定给军人群体造成的利益损害,需要弥补该群体因参军丧失的就业机会。
就这一点而言,他认为应当引据反歧视法上的“真实职业资格”概念,即优抚政策的边界是退役军人须完成该工作必备的客观条件,比如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在能够保障教师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为退役军人设立定向的招录渠道,减少与其他应聘者的竞争,以达到实质就业平等的目标。
同理,各类相关意见、提案中广泛表述的所谓“阳刚之气”,则更多只是一种刻板的主观印象,不能作为“真实职业资格”的判断标准。他认为,在教师招录中,任何以“阳刚之气”为理由拒绝女性应聘者的做法都涉嫌就业歧视,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工作也不需要具备所谓的“阳刚之气”。
区别于法理上的讨论,已在实践中的几位“兵教师”对教育各有感触。蔡国楂认为,男女教师其实各有优势,但在相同的素质水平下,会对学生行为有截然不同的处理和引导思路,或许也是因为稀少,男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就这一点而言,至少应当为学生尽力提供这种差异化的教学环境。
卢衍丁结合自身专业开发了防身术课程,教授实用的格斗和锻炼技巧;他还兼着学校的生管工作,从课程到生活,他习惯强调精气神,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要雷厉风行。钟芸则很开心同事、学生对自己军旅生涯的好奇,她经常会结合授课内容分享自己的故事。她认为,日常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比定期的国防讲座效果更好。
共性上来说,军人特质让他们笃信以身作则的力量,也似乎对此抱有强大的自信,随时准备成为样板。
临行时,财新提出想拍摄一下卢衍丁的短袖——它实在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正面胸口处,是陆军特战学院的刺绣徽章,下注“一小队 卢衍丁”,背后则印着“全军首批优秀特种兵”的烫金字样。
他似乎很高兴这一点被注意到,自述在任何场合都喜欢穿着这件衣服,包括上课。他认为,这也是他教育的一部分。■
应采访对象要求,钟芸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