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山东的青岛港,真是出人才。
这里既能出许振超这样的“金牌工人”,也能出“首富”,在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上,都是工人出身的他们给外界上演了不一样的传奇。
在最新的2019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一家名为海丰集团的公司创始人杨绍鹏成为青岛首富,财富高达101亿。
而杨绍鹏最初只是在青岛港搬运货物的一名搬运工人。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从南方吹起,19岁的返乡知青杨绍鹏来青岛港,他的身份是山东外运公司的一名码头搬运工。
从简历上,丛树发现,比他大9岁的许振超早几年来到了青岛港,是青岛港第二作业区机械四队的工人。从字面意义上看,许振超是机械四队,应该更“高大尚”一些。后来,他的绝活,正式是把吊车开到极致,。
说是知识青年,但当时杨绍鹏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这在码头上是个麻烦事,因为货物要发往世界各地的码头,这些码头都是英文名称。他只能自己狂背单词,然后记住这些码头的名字。
像很多成功者都有一个奇遇一样,杨绍鹏也是。
有一次,他核对货物标签时,发现一宗货物装错了,就改了过来,这一下就给发货方挽回了十多万美元的损失。
一个小举动,让他受到了赏识,很快他就从搬运工变成了业务员。
所以说,人很多时候需要有机缘巧合,但天上掉钱砸到你头上,前提是你得出门,躺在床上,天上掉再多的钱,也砸不到你的头上。
具体到杨绍鹏这里,一是他能背得世界100多个港口的英文名称;二是他是一个有心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从做业务员开始,许振超和杨绍鹏,两个码头搬运工人,开始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岔路。
杨绍鹏在“业务”这条路上,越走越顺,也越走越远。
很快,他被提拔为科长,然后是总经理助理 ,1990年,被调至山东省外贸总公司当储运部副处长。
这时候,在很多人看来,他已经在仕途这条路上走入了正轨。
而许振超则把吊车开得炉火纯青,1989年被公司评为最佳桥吊司机。此后,他就没有远离过吊车。1991年,他又当上了桥吊队队长
就在许振超当上桥吊队队长的1991年,杨绍鹏把核对货物标签时敏锐的眼光,用在了商业上,成立了山东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海丰航运的前身,不过,那时候还属于山东省外贸总公司。
用现在的话说,叫体制内创业。当时,他只带了一个司机。
还是用现在的话说,他站在了风口,看是一不小心,实则是因为眼光锐利。当时国际航运市场急速升温,特别是中国,正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的快速上升期。
虽然,在体制内属于“戴着镣铐跳舞”,但这才是杨绍鹏如鱼得水的大海。
相比84派和92派很多企业家下海时所进入的行业,航运似乎更加封闭,这让经营头脑更加灵活杨绍鹏相对容易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不过,这个不甘囿于体制的青年,很快发现“戴着镣铐跳舞”还是放不开手脚 ,他决定挣开束缚。他把当时海丰所有12条船卖掉,净资产全部还给国家,然后把已经从山东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改成海丰集团的公司,改制成为民营企业。
这一年是2001年。
从此,他也算是彻底砸掉了铁饭碗。
变成民营企业,好的是一方面是没有了镣铐,不利的一方面是,他们的身份变了,他要打交道的是港务局等,对手则是中远、中海和中外运等巨头。
好在他早已学会从他们口中抢食。
仅3年后,2004年,海丰的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0亿元人民币,航运量在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行业,仅次于中远、中海和中外运,是民营航运公司的老大。
2006年,在富豪榜上,他的财富达到了24亿。
2010年,海丰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随后多年,杨绍鹏的名字都在各类富豪排行榜上出现。
虽然普通老百姓对于杨绍鹏和海丰并不熟知,但在集装箱航运,他已是巨头级人物。
走在别一条路上的许振超,也收获了绝大多数工人所不敢想的巨大荣誉,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多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两个当年的青岛港码头搬运工,在截然不同的路上,上演了不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