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价仍旧是一路狂飙,在利好因素的支撑下,近期各大猪企扩张、新建猪场投产的新闻也是不绝于耳。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已超过11123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最简单的逻辑,1万个猪场就需要1万名场长和数万名技术员,这对于养猪业来说,缺口可见一斑。
2020年初开始各大猪企为了挖人更是各出奇招,本科毕业生月薪过万屡见不鲜,六险一金、年底双薪、带薪年假等福利都成了必备条件。不难看出,在中国猪业空前扩张的背后也一度引发“人才”告慌。
那么,猪业为什么会如此缺人?现代化的养猪业到底缺什么样的人才?不同规模的猪场又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这些都是当今猪场经营中面临的大课题!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第一是惯性思维,养猪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还是简陋、脏乱厂房式猪舍把猪养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其实有些人是不能接受的。尤其现在在面向大学生招人,名校生来似乎有点“跌价”。但其实不然,在人们的一贯偏见国内养猪业其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是专业化程度。数字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养殖名词已经成为时代主流,面对日渐严峻的养猪成本压力、环保压力,如何使用先进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精准营养、环境控制、科学育种成为了当下养猪业的研究热点。
第三是社会因素。近几年,猪场似乎越来越难留人,尤其是身在一线的员工,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于有的场全年人员更新率超100%。员工的频繁跳槽也就意味着“人才”是不断在流失的。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发展“出乎意料”,发展未跟上进度!现下缺人的可以从两方面来划分,一个是规模猪企,一个是中小规模猪场。场子规模不一样,所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像比较大型的猪场,更需求的是高端人才去做研发,做先进设备的使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养猪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传统的养猪理念或已经不再适用于与现代养猪业,年轻化的团队或是企业的偏向。也正照应了前期有部分企业百万年薪聘请应届毕业生的事件了...
像中小型猪场可能更需要一批有责任心、心态好的踏实型人才,借用扬翔股份施亮总裁的来说“就是未来行业发展分工一定是越来越细的,不会而是更注重员工在某一领域的特长,所以只要重点培养一两个方面的能力,并让这一能力突出即可,不要好高骛远。”若是过于苛刻高端技术人才,最终可能因为定位不准导致“人才流失”。或者换个方向考虑,“筑巢引凤”加强自身的学习进步,扩大规模,提高猪场本身的吸引力。
随着侧重点走向的不同,规模猪企和中小规模猪场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从以下几点考虑:1、工作环境 2、待遇 3、前景
1、工作环境:规模猪企与中小规模猪企工作环境显示更优,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计划,...反观中小猪场可能就缺乏这些东西。甚至于多数的猪场硬件设施是不到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2、待遇:牧原的百万年薪,正邦的12万年薪等招聘消息不断被爆出,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如果高考重来,你是否会选择畜牧专业?相比中小规模猪场似乎就没有这项先天优势,当然还有不容忽视一点就是住宿条件、养老保险无硬性要求。
3、前景:看未来发展,毫无疑问规模猪企的发展要更快速,更紧凑,在选择就业时更多的科技人才会选择规模猪场,中小规模猪场急需人才,但没有明确的定位,致使当前“企业说人才难求,找工作的说找工作难”!
不过事实也就如此,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会吸纳、接受新的思想、引进的新的人才不错,但一昧的盲求也不可取。用高远飞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要空求人才,要先把手上的用起来。
造成“人才”缺失的本身可能还是企业或是员工自身的问题。管理者确定薪酬时只是横向对比,没有纵向对比。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生活成本毋庸置疑也是逐步累加的,员工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何谈“工作”;无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就相当于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员工积极性不高,跳槽也就是不足为怪了。
对于中小规模猪场来说,人员稳定是最为头痛的问题了。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招聘管理人员的亲戚,或是招聘年龄偏大的双职工家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人员,但其弊端显而易见,素质却不见得有保障。
因此在两者相结合之下“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就显得很有必要,包含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最低层次的需求达到满足后,下一个较高的层次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有专门的研究表示,养殖业人员的需求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很是契合。
第一人才需要提高。人都是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明白只有能力不断提高才能获取更多的尊重。若是长期生活在猪场,无法与外界获得交流,能力提高会受到限制,甚至于一些老板为防止技术人员与外界交流,直接限制人员进出,阻断外界联系,完全不利于人员稳定。所以猪场之间学习交流是重要的。
第二人才需要好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众所周知,猪场环境“差强人意”,实现封闭式管理,缺乏与亲朋好友的沟通,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想必再坚强的人也会有所动摇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第三人才需要尊重。像第一点所描述的成长的道理是积累的过程,也是获取尊重的一种方式,不仅是劳动需要尊重,人格也需要尊重。有些老板在场内生产不景气时,会把责任推到管理员手中,将过往辛勤一笔勾销,对辛苦无动于衷,这是会让员工寒心的。
第四人才需要理解。有位生产场长说过:生产场长的工作时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猪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需要被照顾,每时每刻也有可能出现问题,生产场长则需要时刻应对。尤其是在疫情频发之际,想尽一切办法却无法解决问题,其压力是很大的,精神几乎面临崩溃,此刻最需求的是理解,不是责怪和数落。
第五人才需要钱。人才也是人,也需要养家糊口,也明白钱多好办事的道理,加上养猪场的工作较为艰苦,若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工资,有能力的人很快会有跳槽的想法。
印象中较为深刻的是近期崛起的“家育集团”,一个致力于领跑中国“猪芯片”的企业。其公司总裁毛区健丽曾在某论坛中讲到过对员工的关怀也是至关重要的。可想而知,人才被留下来还是需要花心思的。
要留人才也要新进“新生”。众所周知,获取人才的渠道无非两种,一种是挖别人的,一种是培自己的。值得注意的是挖过来的不能只通过简单的以老带新,中国有句古话“带好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说挖过来的人才怎么用好,还需值得细细推敲。
至于培养自己的,用高远飞总裁的话来说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人才的基础;品德与作风是人才的资格底线;绩效是必要条件和分水岭;能力是持续取得绩效的关键成功要素。”
写在最后:近期2020年城市GDP排行榜也不断被刷新,北方地区仅剩1位。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不少一线城市也开始“抢人”“留人”大战,采用补贴或是落户政策放宽等措施。再回归到养猪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抢人”“留人”大战中还是要有策略,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