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中,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如期而至。尽管今年的活动周期变长(“双十一”预售从10月20日晚8点开始),但各大电商平台的成交额依旧喜人,背后是消费者购物热情的高涨。据了解,天猫方面从11月1日到11日0点45分,已有382个品牌的成交额超过1亿元;京东方面于11月10日晚8点再掀高潮,仅5分钟家电成交额破20亿,开场4小时,京东国际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11倍。
消费需求的激增也带来相关行业短期内对用工需求的激增。近日,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了“双十一”客服类岗位就业报告,对上个月的客服专员/助理、电话客服、网络/在线客服、淘宝客服、网店客服等岗位招聘求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双十一”人才储备对热门行业求职招聘需求的影响。报告显示,淘宝客服招聘求职需求双高,网店客服求职需求增幅达15.8%。显著的增长,与电商卖家在10月便启动预售活动,积极备战“双十一”密不可分。
快递物流同样招兵买马,有数据显示快递巨头从8月就开始了抢人大战,快递员的平均月薪达到了10246元。不少快递网点也从9月份开始陆续启动对“双十一”的人才储备。此外,快递企业还会聘用临时人员,以广东为例,新增临时聘用人员6.7万人,缓解投递压力。
巨大的用工量往往促使企业将更多的招聘工作、员工管理工作交由人力企业,而行业特殊节点带来的用工高峰无疑是人力企业Q4冲刺业务的最佳机会。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适龄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用工紧缺的大背景下,“招人难、难招人”也困扰着不少人力企业:因缺乏招聘交付能力,即便在用工单位频频抛来大单橄榄枝时依旧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做“人”的生意,为什么专业人力企业也会存在招人难题,甚至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呢?归根究底还是无效招聘,大规模岗位的招聘场景需求没有被很好满足。
首先,招聘方式、招聘渠道单一。当前人力企业的招聘主要有:中介劳务代招、人力企业自招、校企合作,这3类方式各有弊端。比如占比最多的中介劳务招聘,招工效果已经大打折扣,费用成本却越来越高,造成人力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现在国内企业平均用于一线员工的招聘成本为 2000 元/人,物流、制造等部分行业的旺季招聘成本能够到达 5000 元/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一单位成本则会越来越高。而自招和校企合作,两者也是周期长、门槛高、投入大。同时人力企业招聘的渠道主要还是招聘会、招聘网站和线下门店。
其次,触达目标的手段单一。大部分人都属于“被动求职者”,人力企业只通过常规的招聘渠道,能够触达目标的手段单一且效果有限,往往错失很多潜在求职者。尤其在疫情影响下,前往线上招聘会、门店的人数骤减,更加剧招聘困境。
再者,人工筛选简历、人工录入信息等大量耗费人力和时间的工作仍然存在。即使面对订单激增的情况,还在采取“雇佣大量招聘专员”的对策。较低的工作效率,让招聘交付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
最后,吸引力不够。中国最高级别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2.2亿中国人月收入低于500元。在14亿人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数占总人口的94.87%。而这些人群往往也是人力企业招工的目标人群。现在人力企业提供的岗位往往在收入、工作环境、工作时长、职业规划等方面都不够吸引人,尤其是吸引年轻人。
在招人难的当下,如果甲方企业希望在3-5天内迅速招募到几千人,人力企业该怎么办?难道还是让订单一次又一次的丢失?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案快速响应用人需求,捕获目标人才,实现有效招聘、高效交付?
1、多样化、多渠道招聘,主动获取人才资源。互联网的用户红利已经到了尽头,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下,积极拓展新型渠道,扩大与潜在应聘者的接触面,实现有效触达,获取人才资源,无疑是招聘的新课题。现在的人在哪里,在抖音、快手、头条这样的平台,在以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端。因此,人力企业可以向更多的平台进行渗透,通过小程序、抖音等发布招聘信息,实现流量导入。
2、数字化招聘,以技术释放能效,实现有效招聘。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唯一的增长红利。人力企业必须基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调整企业发展策略,重新规划战略,打造数字化敏捷招聘。数字化招聘还可以让人力企业收到候选人主动投递的简历,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人才数据库。
数字化能为招聘提供原动力,实现数字化招聘也能够与相关方高效协作,释放企业的运营效能。但是人力企业如果自己搭建这样的数字化平台,代价却过高。
不用担心,薪太软易招薪,让人力企业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全流程交付管理,全体系赋能支持,全方位效能提升。
1套系统+N种角色+N个场景端口
易招薪以“科技+金融+供应链”三位一体的赋能形式,提供“社交化悬赏招聘、招工全流程管理、日薪快速结算、供应商返费计算结算”等功能,快速拉升招聘能力,提升劳务经营能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