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老师招聘信息(宁波工程学院2022年招聘公告)

  • 职业人才
  • 2023-08-24 16:00
  • 龙泉小编

转载自:宁波工程学院,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导 读

1.宁波工程学院2022年高层次人才(教师)招聘公告

2.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2022年诚邀全球才俊加盟

宁波工程学院

2022年高层次人才(教师)招聘公告

一、学校简介

宁波工程学院创建于1983年,是宁波市举办的公办本科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坐落在“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中国院士之乡——宁波。学校现有风华、翠柏、杭州湾3个校区,占地面积1870亩。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机器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新能源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美育教学部等19个教学机构,另设有微纳材料与器件创新研究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浙江省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9个研究机构。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已培养各类优秀毕业生6万余名。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相融合,紧密对接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学校现有浙江省一流学科6个、宁波市重点学科7个。学校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讲实求精”教育传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推行新工科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现有国家一流专业3个,省一流专业9个,11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强,2021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银奖4项,全国学科竞赛年度排名123位,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质量多次进入全省排名前5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育,现有专任教师900人,其中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人,省级及以上各类人才40多人。2022年学校拟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各类人才100名以上。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将秉承“知行合一”校训,弘扬“讲实求精”精神,以“人才强校战略”和“双轮驱动战略”为双引擎,坚持内涵发展,向着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类别和条件

备注:

1.学术业绩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特别突出者,且一般应为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直接申请A2或A3类职位:海内外著名高校终身教职教授、副教授;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在Nature子刊相当水准的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海内外著名科研机构担任责任研究员(PI),获得行业领域重要奖项或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2.学术领军人才引进可不受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资历等条件限制。

3.申请人若为特殊学科专业(思政、建筑学、工业设计、安全工程、德语、体育等)的博士,或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业界取得突出业绩的,可经评议认定后入选学术骨干。

5.项目、成果奖励、论文、专著的级别由科研处、教务处认定,一般以学校最新文件为依据。学术论文一般要求为期刊论文(应为原创性论文或综述性论文,新闻、评论、信件、勘误及增刊不计),会议论文除学校规定的B类以上会议论文可替代同级别期刊论文外均不计。

6.高层次人才引进时的项目、成果奖励、论文、专著、专利一般均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一完成人,论文或以本人为第一通讯作者。优秀博士发表的论文若与博士毕业论文相关,其中1篇可以为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署名为共同一作或多个通讯作者时,学校将酌情考虑。

三、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

四、招聘岗位及引进条件

详见附件1。

五、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要求

详见附件2。

六、应聘方式

登陆宁波工程学院人才招聘网(http://zp.nbut.edu.cn),注册并登陆,选择应聘岗位,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上传个人简历及人才引进申报表(详见附件3)(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等)。

七、招聘方式

不定期面试(试讲),模板详见附件5。

八、联系方式

罗老师,0574-87616030;楼老师,0574-87616031;电子邮箱:rsc@nbut.edu.cn

通讯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宁波工程学院行政楼人事处332室。

附件:

附件1:招聘岗位及引进条件(附后)

附件2:宁波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业绩基本要求.pdf

附件3: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表-填写样表(申报人员).doc

附件4:宁工发[2022]43号关于公布《宁波工程学院期刊分类、推荐出版社和重要学术会议等目录(2022版)》的通知.pdf

附件5:宁波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答辩(个人)----模板.pptx

附件6:宁工人事[2022]4号关于公布宁波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紧缺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pdf

↓↓↓

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

2022年诚邀全球才俊加盟

一、学校简介

新能源学院位于杭州湾宁波前湾新区,由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工程学院共同筹建。学院重点培养理工类创新人才,强调产教融合,突出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着眼于服务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聚焦储能电池、氢能与燃料电池、光伏电池三大研究领域,紧紧围绕省、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依托区位和产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学院计划于2022年9月招收本科生,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携手事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二、招聘领域

研究方向:

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等);氢能与燃料电池(制氢、金属空气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光伏技术(有机、钙钛矿电池等);能源系统工程(储能系统工程、智慧能源系统等控制技术等)

专业要求:

化学、材料、电气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三、高层次人才引进类别和条件

学术领军人才A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人才计划杰出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带头人;海内外具有与此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学术领军人才A2:

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外国专家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特级专家;省重点人才计划杰出人才;海内外具有与此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学术领军人才A3:

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简称“优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省重点人才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创新团队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省级教学名师;海内外具有与此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学科带头人B:

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符合如下条件之一: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省级各类科技奖项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者(一等奖及以上奖项排名前两位,二等奖排名第一);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获得者(排名第一);宁波市甬江引才计划(“3315”计划、“泛3315”)计划个人和团队带头人;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甬江学者特聘教授;具有与以上相当学术地位或业绩的高层次人才;

或近5年取得以下业绩:

1.主持国家级项目(不含青年基金项目)1项;或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得100万元以上到账经费的横向项目1项;或成果转让经费累计达150万以上。

2.发表一级核心以上期刊学术论文5篇(其中权威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或顶级期刊学术论文2篇。

学术骨干C:

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后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近5年取得以下业绩:

1.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省部级项目2项;或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以上1项;或获得国家奖励办认可的省部级(协会、学会奖)二等奖以上1项;或获得80万元以上到账经费的横向项目1项;或成果转让经费累计达100万以上。

2.发表一级核心以上期刊学术论文4篇(其中权威期刊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或顶级期刊学术论文2篇。

优秀博士D:

海内外优秀博士,在所在研究领域学术业绩突出,一般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应满足以下条件:近5年内,自然科学类一般应发表一级核心以上期刊学术论文2篇。

四、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

五、应聘方式

登陆宁波工程学院人才招聘网(http://zp.nbut.edu.cn),注册并登陆,选择应聘岗位,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上传个人简历及人才引进申报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等)。

六、招聘方式

不定期面试(试讲)。

招聘详细情况见宁波工程学院2022年高层次人才(教师)招聘公告:https://www.nbut.edu.cn/info/1040/4201.htm

七、联系方式

宁波工程学院人事处

电话:0574-87616030

邮编:315211

Email:rsc@nbut.edu.cn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宁波工程学院人事处

初审:张艳玲复审:宋启凡终审:金 君

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64574.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