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水冶招聘(安阳市殷都区水冶)

  • 职业人才
  • 2023-09-02 20:00
  • 龙泉小编


安阳市殷都区水冶“文保办”聚焦

文/李好书

文艺百花园需要耕耘.水冶镇自古就是工商业繁盛之地,素有“银水冶”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年代,水冶人乘风扬帆,弄潮商海,把家乡打造成一个流金淌银,富甲一方,连续十一年名冠中原的经济强镇。生活富裕了,有了闲情逸趣的人们,却蓦然发现生活中还缺点儿什么,开始反思文化园地的荒芜。水冶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已然成为一种精神饥渴。大风往往起于青萍之末。三五个人成立的书画协会,犹如一支逾墙红杏,挑出了水冶地方文化的旗招。曹庆丰是个地道的水冶人。这个普通的副科级干部,较早地感受到了乡亲们对故土文化的焦渴和心灵的躁动,便向镇委镇政府打了个报告,希望能成立一个乡土文化的保护机构。他的建议竟然与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2010年9月16日,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水冶文化艺术保护办公室”这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办公室的“四梁八柱”都是“自带干粮”的本乡文艺名人。无编制、无经费、无上级对口单位,这样的“临时”机构,全国绝无仅有。只派了一个副科级干部,两手空空,要担当起保护地方文化的重任,难度确实有点儿大,但曹庆丰却按捺不住心里的高兴。他知道,有了招牌就可以招聘“园丁”,文化艺术百花园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踩稳起步,是登高致远的基础。水冶是个豫北千年名镇,厚重的古迹和文蕴,丝丝缕缕都承载着水冶人的千年情思和乡愁。文保办决定,先干好这件事儿,开启水冶人乡土情感的闸门。一个搜集整理水冶历史文物资料的系统工程启动了。全镇百余座寺庙,几十棵成百上千年的古树名木,数百块古碑刻,上百个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风物特产,名品名吃,百戏杂耍,老城古建筑,诗词楹联,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纳入了调查统计的范围。他们将要拂去岁月的烟尘,让历史文物、历史名人、地方风物重新绽放出光彩。调查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动员群众的过程。调查工作的启动,一下子就点燃了群众的激情,摁都摁不住,更多的人要求参与调查。自愿调查者被分成四个小组,定任务、定时间、分区域,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文史资料大都是靠世代口口相传积累下来的,口述者大多是年迈老人。有个90多岁的老人耳朵聋,却是个“老文物匣子”。自愿调查者李文富为了打开这个“老文物匣子”,特意自费给老人买了个助听器,感动得老人倾“匣”以述,并献出了珍藏已久的西大寺、山西会馆“布局图”。92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王德绍,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调查。其内兄王庭桢是国内外著名外科专家,大医仁心,救人无数,但不幸逝世了。为了收集他的资料,王德绍以鲐背之身亲赴郑州,终于如愿以偿,写出了王庭桢的小传。经年的努力,收获了硕果。文保办,将全镇所有历史文物登记造册,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建议;先后出版了《水冶记忆》、《古镇文史》、《百年、百业、百人》、《古泉、古镇、古村落》、《水冶盘鼓抬歌》、《可爱的家乡》等书籍;为水冶镇积累了数百万字的历史档案资料,以上几本书已被河南省图书馆收藏。首战成功,在社会上刮起一股文化旋风。人们见惯听惯的“老物件”、“老故事”、“老房子”,陡然间放出了光彩,震撼着人心,激发了水冶人的认同感、自豪感,激活了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基因。“文化百花园”的大门正在徐徐开启。


在文保办推动下,众多协会、团体应运而生,破土而出。截至目前,文保办旗下已有文化艺术协会和团体47个,会员3000余人。各种协会枝蔓所及,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旯旮缝眼儿,可谓洋洋大观。有些只是在市、县级以上才可能有的协会,也在该镇落地生根。众多会员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精神家园。当年,只派了一个领工资的副科级干部,数年之间打造出一座百花绚烂的文化园林,让人赞叹。各种文化艺术群落交相辉映,每个协会会员都在自觉行动,就像一条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在创造着精神财富。会员以协会为家,不图一分钱的报酬,还主动为协会捐款。这种独特的“水冶文化现象”,确实称得上奇迹!常有人对曹庆丰说:“又不挣钱,天天作难转筋,吃苦受累,图个啥?”曹庆丰总是平静而微笑着回答:“老祖宗给咱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能在咱手里断了线,咱就图个良心自安”。他将工作当成事业和使命的理念,在众多会员心中引起了共鸣。


2018年,他被评为“感动殷都十大人物”提名奖。四散芬芳于基层文化艺术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理应回报人民;文化艺术只有向基层沉降、延伸,才能鼓舞正气、普教社会;扎根基层、大众参与,文化艺术之花才能枝繁叶茂。文艺要下乡,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每个会员心中的“契约”。2014年,在文保办的极力争取下,“安阳县第六届书画展”在水冶镇举办。数百平方米的展厅,四无虚壁,展出书画精品300余幅,万余人参览。书法进校园,书法家进课堂,两年半时间培训教师200余人,青少年数千名。水冶地书协会创建于2016年,已发展会员80余名。三年来,他们每天在水冶中心广场或珍珠泉展示地书,现场张挂会员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宣纸作品,每次都引来数百人围观、交流。全镇现已有300多位少年地书习练者,成为未来“书法家的候备库”。水冶书画协会、地书协会的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股连绵不绝的“书画热”,成百上千的群众和青少年涌入了书画研习队伍。盘鼓抬歌是水冶镇优秀的传统文化项目。2015年元霄节,文保办策划了“盘鼓抬歌大汇演”。汇演预告牵动了乡情,撩拨着游子乡愁,乡人们应约而至。水冶高国兴花木园艺协会、十架抬歌、几十架盘鼓,武术队、秧歌队、舞蹈队、军乐队组成的表演队伍,犹如一条长龙,缓缓游走于大街之上,参演者1000余人,观众数十万,街巷为之塞绝,餐宿一时难应。前年夏季,文保办在滨江社区马氏庄园举办了消夏歌舞晚会。百余名会员参演,观众近千人,历时四个小时,深夜方散,深受群众称赞,下乡,已成了文艺活动的常态;旗袍协会已扩大为二三百人的队伍,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旗袍展演竞赛。他们除正常的广场展演外,还经常下乡活动,深入敬老院演出,成为该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影视演艺协会自编、自导、自演,拍出6部短剧,在网上传播,广受赞誉;太极拳协会,武术协会,每天在广场练功示范,助推了全民健身运动,有些会员参加国际大赛还拿过名次。如今的水冶再不是旧时模样,在其历尽沧桑、财气横生的躯体上,又平添出儒雅的风采气韵。人们闲来打牌的少了,遛狗的少了,喝醉酒的少了,邻里间生闲气的少了;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运动健身、吹拉弹唱、著文出书的多了。在当地,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风气。而这种风气,已然漫散到乡村、街巷,登门入户,滋润着人心,教化着整个社会。文保办在推动文化艺术普及的同时,尤其重视文化品位的提升。近年来,他们组织邀请部分本土作家和大批文学爱好者,以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写水冶、赞家乡、传播乡土文化,写出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文艺作品,由文保办收集编纂出版了《珠泉拾珍》。古稀之年的省作协会员程心泰、退休工程师苏白,还写出了长篇巨著。而今,水冶地方文化,已然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古镇无处不飞花。

水冶人拒绝文化的荒废,谱写了新时代文光四射的华章,是因为水冶镇委镇政府远见卓识,让水冶有了这个“文保办”吧!几届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之走的更好更远,让地方文化更加弘扬,让历史文明更加彰显,让文化发展更加灿烂辉煌。


视频加载中...




【作者简介】李好书,河南安阳人,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在部队和地方机关工作,安阳市作协会员,安阳市诗词协会会员,退休后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河南日报》、《时代青年》、《安阳日报》、《安阳晚报》及外地报刊杂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6706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