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东山区的潮州,“潮版”特色是生态振兴的一大亮点。潮州市编印了美丽乡村民居建筑设计指引,开展“最美村庄”创建评比活动,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一批乡村焕发新貌。其中,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从脏乱穷的小山村成了出了名的网红村。
距离归湖高速不远处,狮峰村就坐落于此。进村是一条亮眼的主村道,干净的柏油马路两侧搭配白色的围栏,一直向村里延伸,透露着新农村改造的信号。
据了解,狮峰村曾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结合实际,该村紧紧围绕“一湖一轴多节点”设计理念进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村道建设,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农村改造等基础农村建设,让这里被评为“潮州最美乡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过去一年里,村两委大力挖掘村中的非遗人文和内涵,重点打造了白鹭湖、亲水平台、村心公园和盛林书院等新景观。盛林书院可是狮峰村的一张名片,从明清时期的私塾化身为非遗文化体验基地,设有“非遗”展示厅,妇女儿童之家、美丽乡村培训基地、公共服务站、文化综合活动中心、农家书屋、青年文创工作室和潮绣、手拉壶、潮菜培训班等非遗文化体验室。如今每逢周末,村子里总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人气很旺,每天都能见到很多来玩的游客”,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麦景深说。
另一方面,狮峰村被省定为贫困村后,并未等着钱来扶贫。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统伟的带领下,村民干起了淡水养殖。
然而,48户贫困户中只有35户有劳动能力,村干部们提议,有劳动能力者可与当地淡水养殖公司签合同,实行“公司+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公司向贫困户预支鱼苗、饲料并无偿教授养殖技术,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统一收购并提供价格兜底保护。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可把申领到的扶贫资金投资到当地的淡水养殖公司中去,每年给予他们10%以上的投资分红,收入来源同样稳定。
最终,以脱贫攻坚为主要目的,2018年狮峰村村集体收入增长10倍,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双脱贫”。
在粤北山区,清远英德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脱贫攻坚任务尤为艰巨。据了解,英德有相对贫困村78个,贫困群众4万多名,连樟村便是英德市连江口镇唯一的省定相对贫困村。去年10月,连樟村迎来了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展示了其向宜居宜业新农村的蝶变。
连樟村的山多地少,人均水田不足半亩,集体经济匮乏,长期陷于贫困之中。2016年,连樟村被核定为省定贫困村,村党总支部被列入英德市重点整顿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可是,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这根“主心骨”必须立起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连樟村党总支部树立“党建+X”的工作理念,强化村“两委”班子。 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借助扶贫工作队和引进企业的帮扶力量,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村开展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新楼崛起,荒地变成了公园,河淤也化作小桥流水。
人居环境美了,产业发展也得跟上。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连樟村争取到政策支持资金和企业帮扶资金,集体租赁承包麻竹笋山林146亩,分给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生产管理。同时,该村购买了一批麻竹笋苗,分给10户有生产需要的贫困户种植,帮助26户贫困户争取到8.29万元的肥料补助,大力推动麻竹笋种植。
转眼间,麻竹笋成了连樟村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该村还计划借助有关企业的力量,打造一个麻竹笋加工厂,利用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不仅如此,连樟村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整合好的30亩地打造成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直接带动约35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增收脱贫。
农产品增多了,如何对外输出?连樟村搭上了物联网的快车。村子里开通了2个5G基站,为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方面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农业”形式,为当地村民开拓了多种销售渠道。目前,连樟村引进了邮乐购便民服务点,加快打造面向农村市场的“邮局+网购+超市”综合服务平台。
合江村党群服务中心是合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期)的重点工程和标杆工程,目前新建成的中心大楼和合江村卫生站已投用。
合江村位于粤西地区罗定市西部的加益镇,曾是该市贫困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最贫穷且扶贫难度最大的省定贫困村。“由于自然条件差,村里有条件的村民都想办法从大山里搬出去,留下来的大多是最穷、条件最差的贫困户”,驻合江村扶贫工作组负责人表示。
扶贫的首要任务是要先脱贫。在合江村的贫困户中,老弱病残多,劳动力严重不足。2016年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组进驻村子后发现,云浮日照充足,适合光伏发电。他们想到,光伏项目可为村子“造血式”扶贫。
于是,村子里引进了专业的能源企业,充分利用学校楼顶以及新建的菜棚、荒山开发光伏立体农业。据介绍,光伏光谱农业大棚采用“头上发电、地上种植”的模式,将土地、空间和阳光立体高效利用,并融入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然而,产业脱贫光靠一个光伏发电并不足够。合江村山多地少,要把有限的耕地全部利用起来,扶贫工作组动员全村大力实行家庭种养。而根据村民的种植情况,工作组又引导村民种植玉桂,并投资150万元开办了专业的桂皮加工厂。加之文具加工形成三大产业,合江村实现了村集体每年增收100万元,村民200多人就业。
但脱贫之后如何不返贫?扶贫工作组调研发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该村贫上加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整个村子建档立卡的155户贫困户,有近30%为因病致贫,且村中仅有一个卫生站,村民有病不治的情况十分突出。
随后,按照打造“村级示范卫生站”的要求,该村投入9.5万元为卫生站购置整套基本医疗设备,又投入150万元升级改造加益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和空调设备,提高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接着,设立50万元的医疗救助基金,并为贫困户购买重病及意外商业保险。三年来,8个贫困家庭获赔17余万元,有效防止贫困家庭脱贫后再度返贫。
现如今,“盖房搭桥造产业,助学治病拔穷根”,这是工作组对三年扶贫工作的概括。随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15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合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雏形不断显现。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刘泽浩 黄振生 李骑宏
图片: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