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财经 -

券业人事变阵记

  • 财经
  • 2024-03-22 12:29
  • 中国财富网
券业人事变阵记

2023年末以来,从董监高、研究所所长到资管公司“一二把手”,不少券商对人事进行了调整。这一轮人员变更的特点是什么?背后有何成因?又体现了哪些行业趋势?

研究所

人员快速流动

投研生态“剧变”

一段时间以来,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德邦证券、华福证券等券商研究所所长纷纷发生变动。随之而来的,是团队成员集体流动、“组团”跳槽。

人才流动的背后是行业“阵痛”,券商研究所不断调整战略及人才架构,以应对行业发展的新态势。尤其是分仓佣金“蛋糕”缩小带来的转型升级压力之下,研究所商业模式势必要更加多元化,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

风起:研究所管理层持续震荡

2023年末以来,海通证券、西部证券、首创证券、华福证券、德邦证券、财通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国海证券等券商传出有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变动的消息。

有新锐研究所管理层“大换血”。例如,周励谦不再担任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等一系列职务,原德邦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任志强接棒,成为华福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而在任志强“出走”后,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由今年初加盟德邦证券的原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担任。

也有卖方行业的标杆性人物离开长期坚守的研究所所长岗位。例如,深耕证券研究领域28年的黄燕铭不再担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改任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财富委委员、首席策略官。又如,在海通证券研究所担任所长10年后,路颖出任海通资管“一把手”。

“工作群的每个人都是所长拉进来的,人员来来去去,所长一直在那里。现在连所长都退群了。”一位经历了研究所核心管理层变动的分析师深刻感受到,券商研究所正经历巨大的行业变革。

岁末年初一直是卖方研究人员的高频流动期。而近期业内一些所长的变动,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行业及监管形势变化带来的研究所“自我变革”。

某大型券商资深分析师表示,目前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行至“第二阶段”,调降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佣金分配比例上限是改革重点,券商研究所面临分仓佣金费率下滑的短期冲击。收入下滑让各家券商研究所重新考虑盈利模式,成本支出也更加谨慎。此外,一些券商研究所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为公司舆情管理、合规风控等带来一定压力,这或许会使公司管理层出手整顿。

变局:降本增效下人员加速流动

研究所人员流动现象是研究人才争夺激烈的表现,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2023年末以来,受公募基金降佣降费等因素影响,券商研究所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成本,包括降薪、大规模优化团队。据悉,有券商研究所强化内部考核,对研究团队实行末位淘汰制,派点低且内部排名较低的团队会被降薪甚至裁员。

卖方一大新变化,还体现在券商春季策略会规模缩减上。与往年不同,今年不少券商选择简化策略会流程,如兴业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创证券、光大证券等取消了首日的主论坛环节,只保留上市公司交流会环节。春季策略会“风光不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卖方行业整体缩减开支、降低成本的思路。

此外,近期相关券商研究所的人事变动或与对应公司本身的战略定位变化有关。“我们研究所业务做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产生效益,公司管理层不太满意。”一家中小型券商研究所人士坦言,研究业务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大券商还能选择降薪,小券商研究所要讨论的是有没有留存的必要了。

困局:“蛋糕”缩小的同时人数创新高

降佣与降费是行业变动的导火索。尽管业内预期卖方研究面临“裁员降薪”,但分析师规模却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证券行业分析师人数分别为3551人、4068人和4781人。目前,证券行业分析师人数超过4800人,增长势头仍未停滞。

从增长情况来看,2023年有12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净增长超过20人,其中中金公司、浙商证券、华泰证券和国联证券增长人数居前,分别增长76人、39人、31人和30人。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末分析师人数超过50人的券商中,有5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净增长率超过50%,分别是国联证券、华福证券、德邦证券、浙商证券和财通证券。

数据显示,共有14家券商分析师人数超过100人。中金公司分析师最多,为320人,人数比第二名高出75.8%;紧跟其后的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浙商证券。

此外,有19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在50至100人,包括一些近几年发力打造卖方研究团队的“新势力”,如国海证券、国联证券、德邦证券、华福证券。这些券商的分析师数量在最近两年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持续扩容的同时,“蛋糕”却不断缩小。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在仅考虑佣金费率调整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A股市场席位租赁佣金规模从2022年的188.7亿元下降至126.4亿元,降幅为33%。

拉长时间看,多年来公募基金快速发展,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2.8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25.75万亿元,增长超过8倍,而同期证券研究行业所获得的分仓佣金仅从40.67亿元增至188.74亿元,增长3.6倍。分仓佣金增速落后意味着,即便未来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扩张,分仓佣金也未必同步增长。

探路:加强协同拓展创收渠道

转型已成大势所趋,多家券商研究所都在探索多元化创收路径,综合各家卖方研究所的探索来看,有以下几种:

一是把研究所的定位聚焦在产业研究。如天风证券研究所表示,以产业链研究方法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产业研究智库,为产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投资者服务。财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袁闯认为,目前与产业相关的研究需求非常大,但这一块还没有得到研究机构的重视,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二是改变纯卖方定位,强化对内服务,服务公司战略。包括国泰君安、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投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早已探索转型:从单一的研究换佣金模式转向对内对外并重,更加重视研究业务与各个线条业务的协同。

“立足于外、服务于内是未来卖方研究发展的关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认为,过去十年,研究所往往专注于立足于外,更重视市场声誉、影响力,而接下来要好好思考如何服务于内。佣金只是一个收费模式,问题的本质仍在于研究是不是被市场需要,是不是有价值。所以,未来研究所要更聚焦底层的研究本源,新的付费模式会应运而生。

三是拓展对外服务对象和机构,包括私募基金、保险资管、海外机构等客户群体。某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私募基金、养老金及境外资金是潜在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并且这些长线资金不受降佣限制,研究所可以加大私募机构的服务力度,争取更多研究佣金,大力发掘私募在衍生品、两融、托管等方面的非研创收潜力。

“研究业务正迎来价值扩张的时代。”有研究所负责人称,其客户不仅早已拓展到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私募等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产业资本、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需求,也为证券研究带来了广阔的价值实现土壤与展业空间。

高管

换帅频繁上演

新老接替提速

2024年以来,天风证券、财达证券、东海证券、民生证券等4家券商更换了董事长。此外,还有超20家券商发生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还有多位“掌门人”临近退休年龄。

“换帅”频繁上演

今年以来,4家券商更换了“掌门人”。

3月18日,财达证券公告称,选举现任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张明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张明在财达证券任职近28年,历任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董秘、总经理等职,经历了财达证券成立、改制、上市等重要节点。

3月11日,民生证券董事长在空缺近两年后迎来补位,新掌门顾伟来自第一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月,东海证券原董事长钱俊文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新任董事长王文卓曾任常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职。

而随着“当代系”股权退出天风证券后,包括董事长余磊在内的一众高管于今年初悉数离场。

除公司“掌门人”外,不少券商的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务也发生变动。如申万宏源董事会审议同意张剑为公司总经理,浙商证券聘任楼小平为公司副总裁,国元证券聘任梁化彬为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

其他高管人员聘任方面,招商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聘任张兴担任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银河证券同意公司业务总监、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冰兼任董事会秘书。

此外,不少券商还密集发布关于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公告,包括副总经理、业务总监、首席信息官等岗位。

业内人士表示,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监管趋严态势,对券商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相关业务需要更加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这也推动了券商高管职位的密集变动与调整。

“一把手”新老交替提速

到龄退休是券商高管离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券商的掌门人或高管是第一代证券从业者,他们是20世纪90年代入行的,现在已接近退休年龄。

就年龄线而言,2024年将有不少券商出现“掌门人”到退休年龄的情况。华泰证券董事长张伟、东方证券董事长金文忠、广发证券董事长林传辉、东北证券董事长李福春、国金证券董事长冉云、西南证券董事长吴坚、财通证券总经理黄伟建、方正证券总裁何亚刚等均生于1964年;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王常青生于1963年,属于“超期服役”。

随着高管密集更替,多家券商在前任高管离职后迎来了较为年轻的董监高。例如,国泰君安聘任李俊杰为公司总裁,原总裁王松到龄退休。资料显示,李俊杰出生于1975年8月,2021年6月起担任国泰君安副总裁。

又如,国元证券聘任梁化彬为该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聘任李洲峰为执行委员会委员。梁化彬和李洲峰均为“80后”,且两人曾长期在投行条线任职,后来分别转战客户资管部和战略客户部。目前,国元证券高管队伍中的“80后”已增至四位。

聘用年轻高管也是中小券商应对行业激烈竞争的选择。粤开证券原总裁王保石“因年龄原因”辞去总裁职务后,公司启动总裁全球招聘,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用人导向,尊重企业家精神,以清晰坚定的战略目标,搭建职业经理人干事创业的舞台,招揽具有丰富的机构业务或投行等从业经验,以及优秀团队管理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资管公司

高管密集更迭

推进公募化转型

在公募化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券商资管业务格局正在重塑。2024年以来,券商资管人事变动步伐加快,已有7家券商资管的“一二把手”出现变动。此外,设立、增资资管子公司动作频频,公募业务牌照申请热情高涨。

有券商人士分析称:“券商资管高管变动频繁与战略转型密切相关。在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压降的背景下,券商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力公募赛道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券商资管核心高管密集更迭

2024年以来,华泰资管、长江资管、万联资管、银河金汇、申万宏源资管、华泰资管和海通资管等7家券商资管核心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资管现任董事长路颖,在调任海通资管之前,深耕卖方研究23年,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长达10年。据悉,海通资管以公募、私募双轮产品战略驱动,致力于打造全能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积极谋划资管业务转型并布局公募市场,初步形成了产品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持有期限差异化的公募产品矩阵线;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私募资管产品体系。

除公司“一二把手”变化外,券商资管高管人员也密集变动。广发资管公告称,王华新任公司副总经理。据悉,王华曾在浙商基金、博时基金、泰达宏利基金、中航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任职。

此外,中信资管、光证资管、德邦资管、国君资管、天风资管也变更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等高管人选。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资管子公司不断选拔出新的优秀人才来担任高管,反映了券商对资管业务的重视程度。同时,在行业整体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优质的资产管理能力成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持续选拔、聘任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有助于提高公司资管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公募化改革加速重塑行业格局

券商资管人员变动,核心还是为了提升公司业绩。目前,券商资管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为5.25万亿元(包含资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环比微降1.12%,同比下降13.67%。其中,券商私募资管业务平均规模为546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229亿元。管理规模大于2000亿元的券商仅6家。

国海证券表示,2023年,券商资管总体呈现“加速公募化、主动化转型,以特色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的特征,业务格局经历重塑。行业发展方面,券商资管行业“头部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券商资管子公司审批加速,在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趋势下,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牌照,成为券商资管业务的重要战略布局。

华宝证券分析师卫以诺认为,券商资管主要从三方面提高公募化业务渗透率:一是申请资管子公司;二是以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业务牌照;三是申请设立基金公司+变更基金公司股权。

当前,证券行业中的资管子公司数量扩容至30家。仅2023年,证监会就核准了华福证券、国信证券、国联证券、华安证券、长城证券等5家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此外,积极筹备申请资管子公司的券商不断增加,还有券商母公司对资管子公司进行增资。

在卫以诺看来,券商资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须从三方面布局:第一,战略布局方面,“一参一控一牌”公募化发展趋势下,打造基金投顾平台是券商资管公募化的关键经营思路,充分利用券商资管公募、私募两大业务基础,以投顾业务为抓手,“串联财富+资管”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第二,客群分布方面,私募降费让利投资者是大势所趋,券商资管须发力C端客户服务,通过“业务联动+渠道拓展+投教陪伴”,提升直面C端客户服务质量,促进业务结构优化调整;第三,展业抓手方面,ETF业务地位不断攀升,券商资管力争成为ETF一站式服务核心,佣金新规重塑基金代销业务模式,券商资管未来在细分主题ETF等泛指数化投资方面空间广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caijin/109091.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