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永远无法赚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这句话我虽然不是完全赞同,但是存在即合理,它还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这句话只是想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相:你赚不到钱,很有可能是你的认知水平还不够。当你的认知到达了一定高度,自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由此也可以看出,认知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可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呢?学校里并不会教这个技能。
第一、不要过于相信权威报告。人的潜意识都是懒惰的,当我们想要了解某些知识时,最快的学习方法就是找一些行业内的权威报告,认真读一遍就行了。
实际上,这些报告真的完全正确吗?肯定不是的。
很多报告看似完整、详细,实际上,依然是一份半成品的报告,需要我们再补充掉缺失的部分,这会让我们的认知增加更快。
人类从发展到现在,看似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但是对于很多方向的研究都是不够的,也是存在空白的。权威报告大多会将已有的知识和数据呈现给大家,但是从事物的全貌来看,我们只是了解了它的冰山一角而已。
我们以券商出具的行业报告为例,他们给出的数据看似很详细,并且给出了很多理由,认为这个板块大概率是要涨。可问题是这份报告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宏观的政策、股民情绪以及突发状况,因此,券商的行业报告只能看看,不能当作投资理财的关键参考,否则你会亏到怀疑人生。
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设券商能够明确知道某只股票会涨,那么它还会把这个机会告诉你吗?
同理,在创业领域看到的一些报告,我们也只是当成一种基础知识来了解,并不能完全拿来当作经验和教训。因为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某些人想要我们看到的。
第二、深入一线,获取一手资料。任何的经验教训都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总结,但是它并不代表着在未来依然适用。因为我们的社会在非常快速地变化着。
30年前,开工厂可能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发家致富手段。可是30年后,到处都是工厂,我们再去开工厂可能风险极大。
此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两份报告,一份是告诉你开厂是有多赚钱的。另一份报告则是告诉你现在开厂是有多赔钱的。
这两份报告都没有错,一份是对以前开工厂的总结,另一种则是对现在开工厂的现状总结。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我们现在根本就适合开工厂了呢?
并不一定,还是要根据我们的所处环境来决定。假如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批发商,知道哪些产品能够卖出去,我们也有实力开工厂,那么为什么不开呢?
很多权威报告或者是过来人的忠告,针对的是大多数人,万一我们就是那少部分人呢?
如果我们想要搞清楚某件事能不能做,最好还是深入一线,好好与消费者、批发商、代理商、厂家等进入深入地交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三、学会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一手资料,那么就要学会提问,而不是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多问少说是我们获得一手资料的基本要求。
史玉柱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发现脑白金在无锡地区的销量很好,于是就深入一线询问消费者,他们为什么愿意购买脑白金?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购买脑白金?在购买脑白金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障碍等?
史玉柱通过自己掌握的一手资料知道老年人还是喜欢脑白金的,只不过自己不舍得买,希望自己的孩子买给自己。这才有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
第四、提炼有效信息。同样一条新闻,不同的人看到之后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说:央视报道了一条摆地摊日收入9000元的新闻。网友看到的反应是央视在吹牛,很多开饭店的一天也收入不了9000元。有的人则认为这条信息传达的内容是今年工作不好找,鼓励大家摆地摊。那些比较敏感的人则知道今年卖摆地摊的设备会比较赚钱。
我们对于信息的提炼程度,决定了我们对于机会的把握程度。如果我们看到什么内容都能看到机会,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更加积极灿烂的人生。
第五、总结和复盘。在以上四步完成之后,我们会有对于某件事物的总结,这个总结只是站在我们自己角度的总结。不管对还是不对,只有尝试了才知道。
如果我们的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总结,那么我们的认知就得到了精进。如果我们的结果否定了我们总结,也同样会让我们的认知得到修正,有助于下一次的成功。
因此,总结之后还要有复盘的动作,这是我们认知提升的重要一步。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是浮动的,只有不断复盘,才能让我们的认知稳步提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