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财经 -

可持续规模化盈利,蜂巢能源的下一步

  • 财经
  • 2023-07-04 16:34
  • 市界

作者/程靓

编辑/田晏林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下半程,身为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心脏”,电池行业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和高工锂电预测,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4.8TWh,储能市场需求也将超过1TWh,行业步入“亿千瓦时”时代。

面对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齐爆发,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入局储能赛道,加大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也因此成为一些企业在行业下半场的突围方向。这其中,就有专业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蜂巢能源。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的主题论坛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接近,动储产品平台化、产线共通化将成为趋势。”

不过,动力、储能两手抓并非易事,要找到平台化和共通化的切入点很关键。在杨红新看来,十年前,电池企业靠产品技术取胜;五年前,靠差异化定位取胜;但进入TWh时代,只有靠技术和制造的双重提升,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从长城汽车内部的一个小项目组,到一步步从长城汽车中独立出来,跻身国内乃至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的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而今,它又踏上了“从1迈向100”的征途。

可持续规模化盈利,蜂巢能源的下一步

01、沉下来搞研发

2012年,长城汽车成立动力电池项目组,即蜂巢能源的前身,但直到2018年,蜂巢能源才从长城汽车的事业部里正式独立出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坦白讲,这个时间点对蜂巢能源来说不算有利,甚至有些晚了。

毕竟在当时的市场上,除了已经成长起来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和孚能科技等老牌本土电池企业外,还有不少霸占着高出货量的外资企业,像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

并且,蜂巢能源刚独立不久,国产动力电池的保护政策《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就被废除了。

“要想富,先修路”,失去先发优势和政策红利的蜂巢能源开始潜心搞研发。

而比起踩中行业发展的趋势,蜂巢能源最要紧的还是把握住了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蜂巢能源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75亿元、3.80亿元、7.24亿元和11.45亿元,研发费用不断增长且呈较快涨势。

以近三年,2020年至2022年为例,蜂巢能源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超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90%,这远远超过了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

“创新”是杨红新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在蜂巢能源的官网上,“核心创新”也被单独罗列出来,还进一步细分为标准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电芯创新、结构创新和系统结构(BMS)创新。

具体来看,在标准创新上,蜂巢能源打造出了行业首家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其一期和二期工厂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12月先后投产;工艺创新方面,蜂巢能源在2019年首创的超高速叠片工艺,引领行业进入“叠时代”。

相比同类型卷绕工艺电池,蜂巢能源的叠片工艺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循环寿命提升10%,成本降低15%。

此外,2021年7月,蜂巢能源首发的无钴电池正式量产下线;紧接着,同年12月,该公司发布了覆盖全域使用场景的短刀电池;2022年12月,面对难以兼具安全性和长续航的电池行业痛点,蜂巢能源给出了龙鳞甲电池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等,从材料,到电芯,再到系统层面完成创新。

经过持续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蜂巢能源收获了不少专业机构的肯定。

据悉,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1,049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其中2022年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的估值和融资规模开始大幅提升。A轮、B轮的领投方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好表现和蜂巢能源的强劲增长都验证了他们此前的判断。“投资就是投团队,一方面,相信并支持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看好蜂巢能源在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可持续规模化盈利,蜂巢能源的下一步

(2023上海车展,蜂巢能源展示的龙鳞甲电池。图源/视觉中国)

02、走出去交朋友

不同于创立前期要依赖长城汽车“输血”,现在的蜂巢能源已经具备了独立成长的能力。

一方面,有数据显示,2022年,蜂巢能源的营收规模近100亿元,产生收入的客户达到304家,前五大客户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93.3%下降至73.04%,其中,第一大客户长城汽车及下属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86.37%下降至39.98%。

另一方面,在看到蜂巢能源的产品和技术后,不少车企有了和其建立合作关系的想法。蜂巢能源的朋友圈逐步扩大。

目前蜂巢能源已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等知名新能源汽车行业客户达成了合作关系;在海外市场也积极布局,获得了包括PSA(Stellantis集团)等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的信任。不仅如此,华能江西清洁能源、麦田能源等也明确了同蜂巢能源的合作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蜂巢能源成为了理想汽车L7 Air版的供应商。要知道,过去五年,宁德时代是理想汽车唯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而今,蜂巢能源也要与“宁王”同台竞技了。

从电芯选择,到产线搭建、产品生产,再到产品质量数据追溯,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经过了重重考验。

据悉,这款为理想L7 Air版生产的电池,是蜂巢能源自制的三元叠片电芯,结构上采用行业首创的冷板取代纵梁,保护了电池包和电芯底部的安全,还采用了新型耐高温隔热材料,将行业密切关注的电池热失控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车企销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动力电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寻找第二,甚至第三供应商。

技术和制造上不断创新、客户服务上备受认可的蜂巢能源,也因此拓展出更大的朋友圈。今年4月,蜂巢能源的乘用车装机量同比增长43.2%。

03、“从1迈向100”

蜂巢能源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实现了“从0到1”的发展。接下来,从“1迈向100”难度开始增加。

除了要走稳接下来的99步,蜂巢能源还要直面“从0到1”的爬坡期亏损。

要知道,动力电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领域,企业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额固定资产及研发投入来实现产品商业化。因此在前期,蜂巢能源是需要“亏损”的。

与此同时,在行业人士看来,为实现更大的规模效应,正处于产能爬坡期的蜂巢能源既要稳得住,也要舍得投。当前,蜂巢能源还是以产能释放为主要目标,短期期间费用率偏高,自然容易影响短期的盈利水平。

此外,近几年,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一路上涨且在期末剧烈波动,这也给公司的盈利带来一定影响。

据悉,碳酸锂的价格从2020年的5万元/吨增长至2022年的60万元/吨,但今年2月以来,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下探至不到20万元/吨。为了稳定供货,蜂巢能源也在价格波动期间进行囤货,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库房原材料库存为11.17亿元。

上半场,“因创新而前进”的蜂巢能源即便背负亏损,也要竭力完成从技术到客户的突破,用四年时间实现了其“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两步。

目前,得益于技术创新,蜂巢能源在产品上实现了从20Ah-325Ah、方形/软包/圆柱、三元/磷酸铁锂/无钴、动力/储能等全品类布局,并利用叠片优势,还推出L300-L600的短刀电池。

客户方面,除了涵盖境内外主流车企的动力电池客户外,还包括了便携储能、户储、工商业储能和电力侧储能等用户。

杨红新曾表示,现在动力电池企业要想突围,就要形成综合竞争力。具体来看,蜂巢能源对自身产能和全产业链的布局,以及出海寻求新增长点,都是其巩固护城河的有力抓手。

据了解,蜂巢能源通过自投、合资和合作等方式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既保证了稳定的材料供应,又进一步降低了材料成本。

其中,在上游产业链布局方面,公司建有自主正极材料生产线,并直接或间接参股多家上游企业,涉及锂盐、前驱体、负极材料、铜箔、电解液等核心领域,且与多家上游供应商签署保供协议。

另外,蜂巢能源加快了出海的步伐。“我们出海的战略就是业务导向型的全球化战略,包括新能源汽车。”杨红新表示。

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已设有韩国蜂巢、欧洲蜂巢、荷兰蜂巢、德国蜂巢、萨尔蜂巢、香港蜂巢等,其中已设立欧洲蜂巢为欧洲总部,萨尔蜂巢拟作为海外第一个模组Pack工厂,德国蜂巢拟作为海外第一个电芯工厂。此外,泰国还设有子公司,并作为Pack工厂。

步入行业下半场,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急功近利成了商场大忌。看着不断拓展的市场和扎实的业务结构,有技术、产品和客户积累的蜂巢能源开始朝着可持续化盈利奋进。但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这不过是迟早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caijin/50564.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