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艾迪康(疫情红利吃到饱)

  • 公司招聘
  • 2024-02-22 06:00
  • 龙泉小编

近两年来,核酸检测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尤其是随着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核酸检测的市场需求迅猛攀升,动辄就是全城、全市的集体检测,为相关检验机构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轮不容忽视的创收。

而作为国内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检测服务提供商之一,艾迪康的业绩自然也迎来了一波高速爆发。太过优秀的业绩表现,也让艾迪康起了趁热打铁的念头,于是在去年6月份首次递交的上市申请失效后,前不久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书。

无可否认,在动态清零的应对政策下,大范围的核酸检测还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但是随着疫苗的普及,以及个人检测用品的推出,疫情红利已经开始削弱,想要借此机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或许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苦熬18年无缘上市,艾迪康靠疫情红利翻身

其实严格来讲,艾迪康可以算得上是独立医学检测实验室市场,也即是简称为ICL的赛道中,资格最老的一批企业了。

而且,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艾迪康都是其中混得“最差”的一个。

尽管在90年代中期的美国,ICL就已经成为高盈利的热门行业,但是由于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始终存在着不小的投资风险。对于彼时刚刚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造的国内经济环境而言,想要实现规模化经营还为时尚早,资本市场也更多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创立于2004年的艾迪康,受限于资金和技术实力,在最开始十几年的发展中始终慢人一步。随着部分先驱企业逐渐走通ICL盈利模式,各大资本开始涌入赛道,同一时期创立,或是更晚进入赛道的ICL企业纷纷上市,唯独艾迪康还停留在原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主要的ICL上市企业中,除了在2004年8月份上市的达安基因和2011年7月份上市的迪安诊断,大部分都是在2015年之后才成功上市。其中,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金域医学,上市于2017年7月份。

相比之下,直到2018年引入美国资本凯雷成为单一最大股东,艾迪康才算是走出低谷,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当年有关的新闻报道,至今仍然保存在天眼查的数据库之中。

而后在2020年疫情“黑天鹅”到来之际,艾迪康抓住新冠疫情核算检验的风口,一举追赶上行业排名前二的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这才成为国内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检测服务提供商之一。

根据艾迪康此前公布的招股书,2019年的检测量共计4600万次、2020年6010万次、2021年8050万次。近三年的时间里,几乎都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速度。

与之相应的,2019年总营收17.29亿元、2020年27.42亿元、2021年33.80亿元。其中,2020年之后,与新冠疫情检测相关的COVID-19检测业务,在两年间分别创收9.25亿元和12.32亿元,占据总营收比例高达36.5%。

尽管非COVID-19检测业务的营收数据仍然保持着平稳增长,但自从2020年开始,艾迪康的检测销量和营收增长都有所减缓。同时借助新冠检测的业务联系,艾迪康与各个医院和体检中心的联系也得以拓展,此消彼长之下,新冠检验正在成为艾迪康的核心增长业务。

只是疫情红利并不会长期存在,随着疫苗的有效推广、新冠检测回归普检收费标准,以及近期医保局将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临时性纳入医保,让居民个人检测成为可能后,都会对现有的新冠检测营收体系造成不小的冲击。

特别是在2021年新冠检测被移出“特检”项目,逐渐回归“普检”之中,艾迪康的新冠检测价格就出现了大幅度下调。而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2022年新冠检测的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减少至96亿元,所有和新冠检测相关的服务,其所带来的收益都可能出现明显的波动。

除了受到疫情红利的“时效性”影响外,如何在暂时领先的行业地位中更进一步,也是艾迪康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所无法逃避的话题。

整体差距悬殊,难摘“行业第三”帽子?

相较于起步更早的发达国家,国内ICL行业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

根据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全世界ICL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数值高达60%。其后分别是44%的德国和35%的美国,至于我国,则是以6%的渗透率几乎位于垫底的位置。

截至目前而言,国内并没有出现实际意义上的行业巨头,而且即便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赛道仍然保留着规模不足、数量少、渗透率等特征。其中最关键的是,不存在或只存在少量技术壁垒、利润空间较小的普检项目,仍然是国内ICL企业的主流业务,而真正具备高盈利潜力的特检项目,在国内市场的占比相对较少。

同时,下阶段的行业创新和发展方向,也趋向于更需要技术积累的仪器、试剂研发,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信息,来发掘新商业模式的行业探索。前者意味着ICL企业需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而后者,则是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业务规模拓展期望。

根据招股书的数据,艾迪康从2019年开始,三年时间内对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分别是4%、3.7%、3.7%。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这样的研发投入多少显得有些“吝啬”。

不过这并不是艾迪康一家企业的问题,对整个行业而言,普遍存在着较为轻视研发的现象。根据各企业最新公布的财报信息,同为2020年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排名前三的ICL企业,排名第一的金域医学的研发投入为4.33%,排名第二的迪安诊断则只有3.25%。

究其原因,还在于国内ICL行业相对早期的环境,导致了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就像是艾迪康,大量的资金都用来建设自营实验室,以及铺开全国范围内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冷链物流网络。

只不过,金域医学已有实验室数量为38所,迪安诊断40所,远远超过艾迪康的26所。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检测体系所能承载的样本数量,从更深层次的科研人员数量、运输能力、培育周期等一系列环节,也都展现出了彼此之间的差距。

再加上,建立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数量相对较少、检测项目中普检业务较多等等。综合来看,即便三家企业以寡头竞争的格局,瓜分了整个市场将近49%的份额,但艾迪康想要在短时间内更进一步,可能性还是相对较小。

无论如何,艾迪康作为一家有着十几年历史的老牌ICL企业,得益于新冠疫情带来的检测红利,已经来到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上。如果这一次能够成功上市,多年来的行业积累,或许也能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潜力吧。

参考资料:

《国内第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艾迪康二度申报IPO,疫情红利后增长持续性存疑》——界面新闻

《「IPO前哨」业绩增长靠核酸检测?艾迪康特检业务有亮点》——香港财华社

《艾迪康控股递表港交所:过去两年新冠检测贡献超20亿收入 毛利率超过40%》——中华网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101558.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