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往往是一种内部规模经济,通过进行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规模效益。而当今市场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与个性化,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幻化,此时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必要形式。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和固有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一旦看准生产项目,能果断作出决策,并借助企业内外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力量,迅速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抓紧组织生产,并在最快时间内拿出产品推向市场。瑞士中小企业利用其决策快、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以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生产众多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一家纺织品公司专门生产折叠式桌椅、野营床、帐篷等旅游用品,就是这家专门生产不起眼小产品的企业,去年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销售额1亿多美元。
市场越是细分,由一个大公司来控制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小,中小企业参与竞争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要把自己有限的资源与能力集中在某个细分市场上,精于某个产品或产品线,力争做这一类细分市场中的老大,使现有产品或产品线在某个细分市场上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青岛“金王”集团是一家生产蜡烛的民营企业,它出口三支小蜡烛所创造的外汇纯利,就等于一台大彩电的创汇纯利。2001年,金王出口创汇5.2亿元!而1993年,其老板陈索斌创业初期,金王只是一家资产不是两万元的作坊,生产一些工艺玻璃制品以供出口。做了没多久,陈索斌凭着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发现新型蜡烛在海外大有市场空间,于是组织研发生产新型蜡烛材料,普通蜡烛身价飙升。到今天,“金王”集团已有五家控股子公司,产品以新型聚合物基质复合体烛光材料及蜡制品为主,有五大类一万多个品种,产品遍及欧美、澳洲、中东、东南亚等近100个同家和地区。
市场中的缝隙领域是很多的,中小企业定位在这样的市场,可以开发适应一个小小市场或专业市场,满足一群特定消费者的专用产品,并且希望这类专用产品的技术含量要高,这样可以避免和较低水平的企业恶性竞争以及与大公司的正面竞争,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经营生存空间。在该细分市场中,大企业由于认为缺乏足够的市场利润以支撑相应的市场开发成本而不愿意进入,例如:—上海美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定位的渔业电台市场、军用全波段接收机市场及其相关产品,就是基于以上原则来选择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他们知道这两个产品的市场都不大,对大公司来说,规模小、成本高,不太感兴趣;其次,这两个产品的市场比较特殊,都是特殊的装备类产品市场,有一定的市场壁垒;再次,产品都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一般的技术性企业难以竞争。因此,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
中小企业如果选择大而全的市场战略,则有可能让其精力顾不过来,顾此失彼,从而全线溃败,如果中小企业选择某一细小目标市场,集中精力,同样可以创造出竞争优势,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决定企业生存的不仅是资金、时间、技术、规模,而是有没有竞争优势,如上海一家高科技中小企业在研制无线短波设备时,将公司的主要研发能力集中在短波接收机的领域内,这样在整体上,研究水平落后于国内其他大公司,但在研究开发短波接收机的领域内,力量对比不比目前国内其他大公司差,从而获得该产品研发的相对优势。再比如先前提到的intuit公司根据自己相对微软地位弱小、资源有限的状况,抓住微软的薄弱环节,采取了聚焦缝隙战略,形成了在局部占绝对优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局面,造就了财务软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取得了胜利。可见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是中小公司生存的一种有效经营策略。
我国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也使中小企业不再受制于规模经济,绝大多数的产业都能透过“地区规模经济”和“零部件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使企业内部的分工外部化,变为社会分工。这种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合作关系,用外部规模经济来代替大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在交易成本降低的前提下,彼此共享与交换资源,使得中小企业实力得到提升等同于规模经济,竞争力得到加强。例如台州经济,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区域性的产业集中,即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市一品。台州市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或者就是家庭工厂。这些企业有非常细致的分工。甲企业生产A部件,乙企业生产B部件,作为家庭工厂,资金规模不是很大,人员也不是很多,不可能生产摩托车,但可以将摩托车上的某个零部件,甚至某个螺丝生产得非常精细,将其产量生产到足够大,将每个螺丝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整个台州市就成了一个大型摩托车生产集团,结果台州市的摩托车生产成本比内地许多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低30%左右,从而使中小企业实现了一种外部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