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刘意
编辑 / 冒诗阳
在网约车平台上,租车跑网约车的司机们承担了相当比例的运力,但他们经常遭遇不退押金、上不了关键保险等问题。这背后,为网约车提供租车服务的大多是小公司,协议里全是“坑”。合规要求下,租车开网约车的司机行走在灰色地带,网约车平台不愿意放弃这部分运力,但也不愿为他们担责任。
“太多了,押金不退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52岁的王师傅来北京开网约车已经三年,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他身边,同行少则两三千,多则上万元的押金,经常退回无门。
“没时间再去找了。”日前,来自河北的网约车司机袁师傅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2019年下半年,他在某招聘软件上联系到一家位于北京通州的租车公司,简单询价后,业务员约袁师傅线下见面,最终在缴纳8000元押金后,袁师傅顺利从该公司租到车。
然而,2020年3月,袁师傅计划换辆车,没想到他将车交还后,业务员却消失了,押金再也没有退回来。
“我好几个朋友,都没给退押金。”袁师傅称,起初租车公司以疫情为由一拖再拖,最后不再回复他的消息,电话打通也没人接。无可奈何之下,几位同袁师傅一起租车的同行去了提车地点,该公司却已换了新的业务员,回复称“谁办理的找谁”。最终,由于租车时并未签订合同,他只能当“就是吃了个亏”。
如今,一同租车相识的司机同行,只剩袁师傅还留在北京跑网约车。
在北京,像王师傅和袁师傅这样的网约车司机不在少数,由此衍生成规模不小的租车市场。据天眼查统计,目前北京有近7万家汽车租赁相关企业。其中,海淀区相关企业最多,有近1.3万家相关企业;朝阳区以8600余家排名第二。
由于政策限制,租车跑网约车,几乎没法“全合规”营运。而网约车平台由于运力需要,基本默认了其存在。于是,这项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营生,两边的压力,都得由司机来背。押金不退,只是网约车租车“坑”里诸多案例中的一个。
在北京,按照规定网约车要“本地人+本地车”,即网约车驾驶员为北京户籍,车为本地牌照。此外,网约车营运要求三项合规,即网约车平台、车辆、司机,均需取得网约车营运的相关资格。
与袁师傅不同,吕师傅是北京丰台人,跨过了“本地人”门槛,但他没有本地车牌,同样只能用租来的车跑网约车谋生。为避坑,吕师傅选了有大平台背景的租车公司,最终从平台联系到的租车公司租到了一辆车。
不巧的是,作为网约车新手的他,牵扯上了不大不小的交通事故,他这才明白当中的风险。
据吕师傅介绍,他曾在一次交通事故后卷入两起官司。事故后,吕师傅的车定损3万元,对方车定损9万元,双方驾驶员责任“平摊”,因此吕师傅需向租车公司赔付1.5万元,向对方赔付4.5万元。但由于吕师傅的车用于营运,因此保险公司拒赔。
没有营运险,“相当于将风险转嫁给了司机。”吕师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一旦出现乘客被撞(等事故),全让司机承担,司机可能承担(得起)吗?”
据了解,合规营运的网约车可以上“营运险”,即专用于营运机动车的保险,比普通车险保额更高。网约车作为实际营运车辆,行驶频率高、时间长、载客数量相对较多。一旦发生事故,较高的社会危害性叠加脆弱的司机风险承担能力,凸显了营运险的重要性。对于包括网约车在内的营运用车,营运险一般是一项强制保险。
但由于做不到全合规,类似于吕师傅这样的司机,几乎不能找到保险公司理赔,甚至多数没有上营运险,这也与租车公司有关。吕师傅表示,他曾向租车公司提出办理营运险却遭到对方拒绝,他推测原因是该车未办理营运资格。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车辆如果注册为合规的营运用车,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按照规定必须在八年内强制报废。因此,许多租车公司从利益角度衡量都未办理,也就无法上营运险。即便部分租车公司提供了合规营运的车辆,但租车价格往往很贵。
由于不愿自掏腰包,租车公司将吕师傅告上法庭,后经调解,吕师傅此前缴纳的1.5万元押金全部抵了修车费;此外,对方的保险公司也称要告吕师傅。
吕师傅最终输了官司,即使他提供了大量证据证明租车时双方均认可车辆将被用于网约车营运用途,但毕竟没有营运执照,无法判定为营运用车,责任不在租车公司。
官司打完,吕师傅选择自己买车并办理了营运证,但又遇新问题。吕师傅在一家出行平台完成了个人营运资质的办理,但平台只承认经本平台协助办理的营运资格,有资格的合规司机会有一定的订单倾斜。吕师傅想将资格转到该平台,却至今转不出来。
“明知道眼前有坑,不少司机还是会往下跳。”王师傅感慨称。
由于做不到“合规”,为网约车司机提供长租服务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这是其“坑多”的一大原因。
上述袁师傅介绍,他那辆没能要回押金的车,提车点在“一处自建房的院子”。登陆某求职APP发现,许多提供租车业务的公司,相当比例是地址位于北京郊县的小公司。这些公司规模普遍不大,多是成立于近几年的小微企业。
《财经天下》周刊从多位网约车司机处了解到,他们租车的流程往往十分简单,租车公司先通过高薪吸引司机,建立微信联系后便可直接前往公司提车。由于信息不对称,快速的租车方式存在很多隐患。在与租车公司签订合同时,押金、违约金、保险等问题均藏在合同中。
“当时验车咱也不是内行,(有时候)在开的过程中才发现毛病。”王师傅表示,大公司把车交给司机前会进行保养,而小公司则难以保证,甚至可能将原本存在的磨损顺势转移到司机身上,租车时的验车环节很容易藏猫腻,成为克扣押金的理由。
《财经天下》周刊从某招聘平台看到,在北京地区,大量招聘网约车司机的需求保持活跃,部分公司违约金甚至并未出现在其合同上。“看您和老板怎么沟通了。”北京某汽车租赁公司人事如此回应违约金问题。
据调查,大多数租车公司为司机提供两种租赁方式,一种是正常的租车业务,租金按周期结算,通常租金越高、押金越低。根据车型,租金在每月3千到4千元左右浮动,押金则一般在每月一万元左右。
而另一些租车公司,宣称“零押金零租金”以吸引司机们。但实际上,这些公司会从司机收入中“抽成”,要求从业的网约车司机每天完成500元上下流水的任务。
来自辽宁的于师傅付不起动辄上万的押金,只能选择日租,但日租车成本更高,他每天至少跑车十五个小时,流水要先经租车平台扣除租金,一周结算一次。
据前述王师傅表示,没经验的司机只能靠压缩个人生活以延长接单跑车时间,“在后备箱放上水、牙具和被子,也不租房子,困了就睡,连轴转。”
于师傅承担着220元一天的租金,每天“受夹板气,见不着钱”。他计划退车,仍不清楚能否退押金,对于违约金也并不清楚,“(合同)我看都没看就给签字了。”
吕师傅也深感竞争压力:“下午四点的望京,全是等着‘趴活’的司机”。工作日上午十一时许,贾师傅加入的司机交流群里,不时传出接单焦虑:“四五十分钟了一单也没有。”“中关村也没单”。在这种情况下,“和想象差距太大,很多人很快就干不下去了。”但合同往往写明了,租车时长三个月至半年起,提前退车,就会牵涉到违约金的问题。
除了违约金,网约车长租业务实际已形成一个链条,猫腻藏在各个环节上。有网约车司机透露,对于一些“不合规”的司机,有的租车公司或其关联方还会提供“路保”业务,司机每个月缴纳600元左右的路保费用,对方承诺如果司机遇到一些风险,比如罚款、车辆被扣等,路保公司会一定程度上承担罚款并取回车辆。
但吕师傅则认为,这也是一种“坑”。据介绍,路保公司每天会向司机们通报“风险地点”,把涉及约三四十处地名的消息,一起发到微信群里。如果网约车司机在这些地方被罚,即使交了路保,后果也由司机自己承担。
问题在于,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去哪儿真不是自己说了算。
一位网约车司机介绍,一旦被执法部门查到,即使车有营运资格,但由于是租来的,不符合“人车一致”,这种车被查会罚款1800元。如果是不合规的车辆,“直接一万起步”。
如今,租车跑网约车已成为一项压力很大的工作。吕师傅称,按照每天接单14个小时算,除去租车费、充电费和生活开销,每个月的确能赚几千甚至上万,“但没有经验的司机往往开头很艰难。”
在北京,有不少来自河北、东北的司机师傅。一次事故,租车平台扣除租金和保险后,于师傅干一周到手不到一千。前些天夜里十一点充电,他在车里睡着了。凌晨四点被冻醒,回家再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天仍没亮透,他已经出车了。
赚不到钱,每天睡醒就跑车,“十五六个小时是最少的。”于师傅放弃了,他退了车,“押金没退,说是抵扣违章,但算来仍有几百差价该退。套路太深了。”他计划去天津,重回工地。
自2021年9月起,交通运输部开始每月公布36个中心城市网约车合规率情况。以最新公布的2022年2月合规数据为例,排名第一的享道出行订单合规率为94.7%,依次是及时用车87.0%,阳光出行86.3%。
参考2022年2月数据,订单合规率前五名主要中心城市依次是杭州、厦门、广州、深圳、合肥,后五名分别是银川、昆明、大连、北京、石家庄。而合规要求较高的北京和石家庄,合规率垫底。
事实上,为了扩充运力,网约车平台大都对租车跑网约车这一灰色地带,采取默认态度。一些司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在北京等地签约的租车公司,就是从网约车平台后台联系的。
除了核心城市外,网约车平台之间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争夺激烈,运力争夺,被认为是抢夺市场的关键,因此大部分平台均不愿意松懈。仅2020年下半年,各大网约车出行平台纷纷加大补贴力度,争抢司机以稳定自身运力。高德、美团均推出优惠补贴活动以招募更多司机。
显然,在网约车不断规范的过程中,司机入行门槛有所提升。而,平台为了占据新兴市场,也在不断抢夺关键运力司机,这导致了部分“不合规”的网约车运力,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极低的合规率便是证明。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截至2022年2月28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5.3万本,车辆运输证163.1万本。而仅2021年上半年,滴滴在招股书中就披露有1300万活跃司机。换言之,大部分司机或处于“不合规”。
但是否降低合规标准,也存在两难问题。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举例,一辆私家车,默认的上路次数一天大约2-3次,如果这辆车被用来跑营运,一天上路20-30次,会加剧拥堵,对道路的承载力提出较高要求。
但对于承载了相当比例网约车运力的租车司机,以及合规率较高的平台而言,门槛又太高。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由于是职业司机,首汽约车的合规率较高,但由此也带来价格稍高。合规意味着成本更高,亦被分摊到出行费用上,而乘客自然以价格为主进行选择。
蔡师傅是首汽旗下的司机,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工作日下午五点繁忙的望京,“已经等活儿半个多小时了,这种情况比较多。”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认为,对于租车公司也可以采取一些监督方法,以逐渐规范租车业务,保障司机权益。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公安部等8部门联合修订发布《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文称《通知》)。《通知》中提到的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联合监管,即从交通运输部到各个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横向沟通,并联合工信部、公安部进行全方位管理,在各种细则有据可依的情况下落实合规。
监管的收紧会导致一部分外省市司机开网约车难度加大,或会损害一部分运力,可能导致服务价格的上升以消化掉这部分成本。对此,纪雪洪提到公共利益是最大的原则,认为可以因地制宜,“政策动态跟进,多方面考虑各方利益,以公共利益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