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力医疗(股票代码:603716)成立于2004年2月,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自有2.7万平方米产业园,并于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公司共有2家公司、1家办事处、19家参股子公司和56家控股子公司。
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于医疗集约化运营管理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IVD供应商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覆盖了医疗机构所需的全采购品类,能满足医疗机构对体外诊断产品的一站式需求。根据公司年报及官网信息披露,公司合作医疗机构达500+个、合作供应商1800+个、5.1万种药品/试剂/耗材和1100+种仪器设备。
2021年开始,塞力医疗明确了“医疗检验集约化IVD))+医疗耗材集约化SPD))”双主业的模式以及三方独立实验室和自研产品线的主要经营模式。
1. 医疗检验集约化(IVD)是指公司与医疗机构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公司向医疗机构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供其使用,医疗机构向公司采购体外诊断试剂和耗材;同时公司向医疗机构提供物流配送、培训及技术支持、工程维护、采购管理、信息化软件功能拓展、医学实验室建设布局优化、ISO15189认证支持和体外诊断新技术学术交流推广等多元化服务,提升医疗机构检验业务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2. 医疗耗材集约化(SPD)是指公司与医疗机构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在约定的合同期限内,公司以“智慧供应链服务”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以及运营流程的优化搭建医用耗材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依托公司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与结算、院内医疗物资仓储管理及配送、数据分析等多元化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
2021年度医疗耗材集约化SPD进展为:
完成福建省福鼎市总医院(医共体)、江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舟山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试剂耗材采购服务项目签约部署(部分已运营)。
3. 区域检验中心(RMCL)是指公司依托医疗集团、医共体等区域组织内核心医院检验科,合作共建标准化、高水平实验室。
公司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输体系,定时对区域内医疗机构样本进行收集,统一进行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同时,将检验结果通过区域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实时回传至相关医疗机构。公司作为区域检验中心合作共建服务商,为区域检验中心提供实验室建设、运营、试剂耗材供应链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和标本物流等综合服务。
4. 建设研发生产平台。在湖北及湖南建设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生产平台,形成凝血、自身免疫、快速诊断(POCT)、化学发光等检测试剂品类的全面布局,并在两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根据业务模式,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20年增长22.3%至25.99亿元,其中集约化IVD业务收入规模连续两年超12亿,为塞力斯第一业务,集约化SPD业务收入2021年较2020年增长95.63%,表现最为亮眼。
单位:万元
从毛利率构成来看,纯销售和集约化IVD业务均为高毛利业务,毛利率均在20%以上,2021年单纯销售和集约化SPD业务毛利率较2020年均有下滑。
SPD业务虽然为高增长业务,但是毛利润率持续下降,且在三个业务模式中处于低毛利业务,SPD会成为塞力医疗业务发展的一个矛盾:高收入增长低毛利,且会推高财务费用。
从业务区域来看,营业收入2021年较2020年增长较快(30%以上)的分别是西南、华南、华北和华东等4个区域,而西北区域则是明显下降,下降比例为37.03%。从2021年收入增长贡献上来看,华北区域贡献最大,增长超过3.3亿元。
2019年至2021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仍是公司运营开支的大头,销售费用增长较为合理,而管理费用自2019年的1.39亿元增至2021年2.04亿元,增速明显且较2019年增幅达46.4%。
研发费用连续三年增速明显,由2019年的1052万元增至2021年3547亿元,增幅达237%,这个与SPD业务的推广和落地相关。
财务费用由2019年的4182万元增至7660万元,增幅达83%,这个增幅较为不合理,虽然财务费用近三年均在增长,但是2020年较2019年增幅仅为15.87%,而2021年较2020年增幅高达58.05%,这个高增长应该与SPD业务的快速增长相关,且与华北区的业务增长致使应收和营运资金增加均相关。这也是招致公司首亏的其中一个原因。
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塞力医疗的核心资产,自2019年的11.43亿元增至2021年的17.52亿元,增幅高达53.3%,2021年较2020年增幅为15.64%,与收入增幅相比基本保持一致,属于合理范围。
细分来看SPD业务的应收增幅高达89.65%,由2020年的2.32亿增至2021年的4.46亿元。
但是2021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出现负数,为-1.34亿元,较2020年降幅为-1443%。这个征兆在2020年年报可以发现端倪,2020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较2019年降幅为-89.41%,连续三年的下降的确是不正常的现象,可见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增大,且现金流压力较大。
塞力医疗的应收账款主要分为医疗机构客户和非医疗机构客户,其中以医疗机构的应收账款为主。2021年医疗机构应收账款较2020年增长了20%,除1年内应收账款增幅在11.8%外,1-2年、2-3年和3年以上应收账款增幅分别为40.6%、193.4%和181.1%,与整体增幅增长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可以看出塞力医疗的应收账款随着账龄的增加,坏账风险也在增加。
虽然整体拨备比例较同行仍属于较高,但是坏账风险不可忽视。
2021年两笔募集资金违规使用,回复解释为公司资金紧张,同时将主要原因归咎于SPD业务。2021年年报问询函关注经营变化、应收账款、保证金、坏账拨备、存货构成和投资往来款等事项,这里也暴露出行业的一些问题。
1. SPD业务问题暴露
塞力医疗的SPD业务近三年告诉增长,但是从结果和相比于迪安诊断、润达医疗发力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来讲,SPD业务并非是其业务模式的明智选择。
SPD业务增速虽然明显,但是
(1)属于塞力医疗三条业务赛道中毛利率最差的;
(2)应收账款增速最快的;
(3)SPD合同在回款方面执行情况极差,且存在大量的为了SPD业务中标,与企业坏账拨备政策严重背离的情况。
2. SPD业务价值负面效应显现
根据年报问询函回复,SPD业务暴露的问题更直接,趋同于两票制改革前的药品配送类型-药房托管。通过集约化的软硬件实施,获取了医院的配送资质,同时需要在医院备足较多的库存,类似寄售模式,与IVD业务存在明显不同。看似创新的SPD业务,是否会走回药品托管市场的老路,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塞力医疗内控问题、募集资金和资金紧张已经跃然纸上,2022年随着SPD业务的深入,如何有效地进行应收账款融资,加快应收账款周转则成为塞力医疗的关键。
IVD行业分销商纷纷进入转型的深水区,有人选择三方实验室猛赚核酸钱,有人选择向上奋发自研产品建基地,有人选择扎入SPD微创新,谁能笑到最后,话语权都掌握在医保和医院的支付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