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欧建(从三国到南陈)

  • 公司招聘
  • 2024-04-16 14:00
  • 龙泉小编

前言:世家大族兴起于先秦时期,壮大于两汉时期,鼎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衰败于唐宋时期,这是大环境。抛开大环境不论,即使是环境最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依然有不少世家大族仅享受一段高光时间后就提前衰败,比如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颍川陈氏。究其原因,不外乎王朝更迭、内部斗争、外族入侵和人才断档等。

任何世家大族的发展都是一种不断博弈的过程,过程中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无奈,还有“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的情怀。世事变幻莫测,博弈的结果难以预料,输则退,赢则进。要说这些世家大族里面有没有“常青树”般的存在,答案肯定是有的,吴郡顾氏就是代表。

吴郡顾氏之郡望

一、吴郡顾氏的兴起

1、起源于东瓯

顾姓向来有“南顾”“北顾”之分,北顾源于夏商交替之际的古顾国,南顾则和春秋后期的越王勾践相关。勾践卧薪尝胆十年,一朝雪耻天下知,越国在他手上达到了顶峰。然而花无百日红,勾践去世后,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越国实力不断下滑。战国初期,越王无强(勾践的六世孙)满心想着恢复越国的霸主地位,可惜无强真的不强,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昏昏然地跑去进攻齐楚这样的大国。

俗话说,上天欲使其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疯狂的无强被楚威王所灭,因无强未指定继承人,越国宗室子弟逃散到东南沿海各地,在楚国鞭长莫及的地方称王、称公,其中有一支在浙南一带建立了瓯越国,后来秦始皇征伐百越,灭了此国。然秦朝国祚短暂,瓯越首领驺摇因在秦末乱世对刘邦给予了大力支持,被汉室封为东海王,并让其在瓯越故地重建王国,世人多称其国为东瓯国

西汉初期的东瓯国

东瓯王驺摇封其子欧昭襄(字期视)为顾余侯,其子孙后来多以顾为姓氏,这便是南顾的由来。欧昭襄去世后,其子欧建继位,欧建有三子,长子早逝,次子顾贵在汉武帝时期率领族人归附了汉朝,他本人被汉武帝封为驰义侯。适逢汉武帝派大军攻打闽越国,顾贵奉命率领族中子弟协助汉军,闽越国被灭后,顾贵因功被升为吴侯。从越国被灭,到瓯越国被灭,再到东瓯国内附,东瓯人可谓是饱经动荡迁徙之苦。

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到了顾贵这里可算是苦尽甘来了,他们又回到了先祖曾经繁衍生息的吴地。他们出于对安宁的渴望,纷纷弃武从文,积极融入汉朝大家庭,学习儒家文化。不到百余年,族中便有子弟—顾大成,以才学过人被举贤良,受封为光禄大夫。顾大成之子顾邦在两汉交替之际成为名儒,官至大司马。这种儒学传家的发展方式为后面吴郡顾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累世为官之后的士族

2、崛起于东吴

众所周知,东汉是汉室与世家大族组成的一种联合体,从建立到覆亡,处处都是世家大族的影子。所谓世家大族,即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东汉初期,顾邦之子顾安帮助光武帝平定江淮地区,因功被封为两千石的东莱太守。顾安之子顾综德才兼备,颇受汉明帝看重,累迁为两千石的尚书令。顾综之子顾林虽然名气一般,可也在汉安帝时期当上了两千石的太常寺卿。顾林之子顾奉在汉桓帝时期曾任两千石的颍川太守

四世皆有两千石,吴郡顾氏由此夯实了“吴地旧族”的基础,千万别将此时的吴郡顾氏和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种四世三公的世族相比,要知道东汉那么多世家大族,也就这两个做到了四世三公。对于绝大部分世家大族来说,能像吴郡顾氏这样已经是殊为不易了。时间来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远离中原的江东亦未能幸免。公元195年,小霸王孙策南渡江东,与刘繇、王朗和严白虎等人争夺江东控制权。

孙策定江东

孙策这个人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比较崇尚武力,他在平定江东期间疯狂打击江东士族,概因江东士族对他们老孙家不太感冒。也是在这个时候,顾雍出现了,顾雍和那些反对孙策的士族子弟不同,他抱着谁也不得罪的态度,尽量保持低调,以求安稳度过这段不好的光阴,一直等到孙权当家,顾雍方才大放异彩。孙权和孙策不同,他对江东士族比较友好,甫一继位,就将顾雍、陆逊等江东士族子招到自己的麾下。

以顾雍为代表的吴郡顾氏率先与孙氏展开合作,这对于当时的孙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从孙权建立东吴,到西晋灭吴,孙氏没有亏待吴郡顾氏,顾雍被孙权封为醴陵侯、丞相,就连他的兄弟子侄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的。顾雍的弟弟顾徽领巴东太守,长子顾邵娶孙策之女为妻,出任豫章太守,次子顾穆出任宜都太守,侄子顾裕出任镇东将军,可谓是一门荣宠。

顾雍画像

二、吴郡顾氏的处世之道

1、舍小利,顾大局

东吴被灭之后,以“吴郡四姓”为代表的江东士族融入到了西晋的士族大集体之中,然而因一些历史原因,江东士族在这个大集体中的地位多少有些尴尬。元康二年,吴郡顾氏和陆氏派顾荣(顾雍的孙子)和陆机(陆逊的孙子)等子弟到洛阳为家族谋求更大的发展。顾荣和陆机等江东俊彦虽说在洛阳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才学,可并不受以北方士族为代表的晋室公卿看重。面对这种不公,陆机表现得颇为气氛和决绝,顾荣则比较淡定。

单从此番表现来看,陆机仿佛更有气节,然而等到八王之乱的时候,陆机却四处投机,最终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顾荣看似没骨气,可他无论是在谁的帐下效力,都能秉持一份公心,比如他给赵王司马伦效力时,司马伦把和自己作对的淮南王僚属都交给他,他不偏不倚,救下了不少人。司马伦兵败身亡后,他虽然先后被诸多藩王强召,但是终日以嗜酒自污,不参与他们的那些事。

西晋八王之乱

等八王之乱快到尾声的时候,顾荣终于找到机会,溜回了吴郡老家。然而当时的江东和北方一样不太平,以广陵度支陈敏等人为首的割据势力拼了命招揽顾荣。顾荣心知天下已然大乱,各方势力必将重新洗牌,像陈敏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凭自己家族的力量和自己的才能,未尝不能辅佐陈敏,安定一方天下。可惜他在对陈敏深入了解后,发现此人的才干和眼界都不在线上,如果辅佐这样的人,恐怕江东难以安定。

顾荣想明白了之后,积极与甘卓(甘宁的曾孙)等江东本土实力派人物联络,没废什么力气就将陈敏弄成了孤家寡人,成功为司马睿南渡解决了一大麻烦。司马睿率众到建业后,意欲以江东为基础,重建晋室。可大部分江东士族对此都不买账,搞得司马睿颇为难堪。顾荣一开始也没看清司马睿是否能成事,不敢轻易表态,等王导代表司马睿亲临拜访之后,顾荣再无顾虑,积极帮助司马睿安定江东。

西晋陈敏之乱

2、注重教育

吴郡顾氏自两汉之际开始经学传家后,其族中子弟多有良好的儒学道德修养,从族中很多代表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儒雅忠厚的特征。之所以如此,这与吴郡顾氏良好的家族教育相关,其中既有家学与家风的传承,又有家族代表人物的榜样教育。就拿顾雍来说,他担任东吴丞相近20年,兢兢业业,谨言慎行,宽厚待人,看似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出彩表现,可内里的稳健与厚重却是孙氏能够长期立足江东的重要保障。

顾邵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颇有乃父之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是不吝赞美之词,比如“博览书卷”、“好乐人伦”、“少与舅陆绩齐名”、“远近称之”等。顾荣在两晋时期的表现也体现了吴郡顾氏的“厚德”家风。从东晋到南朝,顾和、顾众和顾恺之等顾氏子弟不坠家族之名。南朝后期,顾野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著述颇丰。

东晋顾恺之

从顾悌“父亡五日,绝浆而死”到顾和“母丧去职,居丧以孝闻”,顾众“事伯母以孝闻”,再到顾昕泣母。这些极重孝道的人物和故事出在吴郡顾氏绝非偶然,这是他们家族“孝义”精神沉淀出的反应,像这种注重传承的儒学世族,孝义和礼法早已深入到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内心深处,以思想驱动行为。

魏晋以降,玄学之风盛行,多少士族子弟以“谈玄”为名,行放浪形骸之事,全然不顾一名儒者应该有的“厚德”、“孝义”。吴郡顾氏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从严教育族中子弟,造就出一番完全不一样的士族面貌,着实难得可贵。正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凡事贵在坚持,随波逐流者往往会趋于平庸。

明永乐帝亲自题写碑文的顾昕之墓

结语

明朝后期,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并为之题写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学以经世”,强调做学问需先立人格,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口号。源远流长的吴郡顾氏从东吴到南陈而经久不衰,直到大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到明清时期还能有如此优秀之子弟,可见吴郡顾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风家学有多扎实!

动荡之际,王朝在更迭,各大家族也都在面临鼎革之变的挑战,吴郡顾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简而言之,吴郡顾氏之所以能够“木秀于林”,辉煌数百年,乃至到明清时期还能光芒四射,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历史环境和家族传承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参考文献:

《史记》

《晋书》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11508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