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南海区源田的机加车间里,也有一个“快递小哥”。
“小哥”按照运输车上的配置电脑显示屏指引,一个人就可以配送全车间的物料,大数据指引流程,轻重缓急、配送多少,有条不紊。
这个电脑显示屏的背后,是整个厂区数智化改造做的有力支撑。
如果说,很多探路先锋凭借跨界发展优势和多行业敏锐度,能够提前切入“新赛道”,是制造业转型的理想状态和样板;那么,坚持40年如一日专注床具机械生产的源田,就是一个更多“腰部”和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为可学习、易复制的真实范例。
近日,南都记者走进源田数字化机加车间,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了佛山企业家的情怀与格局,更总结出企业转型三个关键点:
第一,技术是工具,把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目标融合到系统中;
第二,关注生产和客户,但佛企更关注的是每个人,透明的生产流程让员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更清晰知道自己“每天赚了多少钱”,调动每个工人的积极性;
第三,机床加工工序多、零件复杂,囤多了无形浪费,差某一个件时会耽误整个流程,数智化转型后该囤多少物料和零件提前算好了,减少库存,提质降本。
这家位于南海区里水镇的工厂,并不太像是一家机械制造厂,园区有小桥流水、盆景山石、绿树成荫,隔着茂密植被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小果园。
日前,南都记者跟着由市信息协会、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市智联工业互联网科技服务中心联合承办了“佛山市企业走进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示范企业活动(第二期)”活动走进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聚焦产品和客户的同时,首先特别关注的是“人”——园区的工人。
在源田的机加车间里,配送员驾驶着送货车跑来跑去,忙而不乱。依托电脑显示屏上的大数据指引,先去哪里取货、后到哪里送货、每处取送送多少、谁更优先、哪里需要加急,十分清晰。
而过去,车间里这样的“快递小哥”至少有三名以上,还时常发生因为人工、纸质派单的流程不够科学,有些工人因为实在“等不及”配送员了,大家不得不直接集体把零件“人肉”搬到下一个工序去。
这样的例子在车间还有很多,比如在报检环节,以前员工按图纸加工完成,把图纸挂在报检栏,巡检检验后把图纸带到生产办公室,由文员录入电脑,再由调度把图纸派给下一道工序。这样一来,一个零件中途等待的时间在4-12个小时不等。
改造后,系统直接采集数控机床数据,以及员工在工控机床上点击开始、结束时间对比,实时报完工,实时通知质检和调度。这减少的不仅是中间环节的时间浪费,还可以分批报检,也可以拆单派工,支持分屏操作。
数智化转型升级,不仅让工人们更清晰地知道“该干啥”,还能直观知道自己每天“挣了多少钱”,大数据下非常透明。因为在以上改造后,车间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并由系统计算工资以及员工绩效。
“以前工人还要存着这些工单,以便核对工资,现在不用了”源田公司信息化主管欧桥峰举了个直观的例子,“ERP实施后,工人已经习惯并坚持要管理人员开电子工单;MES实施后,工人有选择性作业的情况不复存在了。”
从关注员工出发,也让员工工作的价值发生了改变,更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车间的每个工作小组旁都有一个“小货架”,车间“快递小哥”跑来跑去运输的零件们,正是被送到这里。
数智化改造前,除了送货员这个流程还需要一个仓管员,每个小组把需要的零件派单到仓管员哪里,哪里需要什么再由仓管员把这些零件从仓库拿出来交给配送员。
但作为一家能生产床具机械领域全套设备的制造企业来说,生产的产品不算“非标”的,已有的至少是三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细分到班组至少有500项,再平均每位工人手上至少十几二十种类型的工单。
如果没有一个大数据系统管理,不仅生产流程中很多反馈是不及时的,就连这个配送环节也经常出现比如差某个零件导致生产环节延迟的问题,出现产能不平衡,仓储也不够科学。
数智化改造后,在机加车间生产环节第一二三四步要做什么、这个星期要做什么非常清晰,就连需要的物料也一目了然。现场直达配送东风已备、条件已齐,原来的半成品仓也无存在的必要了。工人可以派驻到更需要的岗位,库存也节省了,既可以避免某些物料囤多了浪费,某些物料因为差件影响整个环节进度。
妥妥的提质降本增效。
每一步改造都带来了可量化的改变。
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业列出一串数据,在应用了生产机加MES系统后,车间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5%以上,人员精简25.6%,交付率从89%提升到了100%,交付周期缩短了20%,产品合格率上升到99.95%,库存节省了约200万左右。
2021年,源田的数字化机加车间获评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南都记者在采访时留意到一个细节,和很多佛山传统制造业企业一样,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有着佛山企业家的低调实干、敏锐度和危机意识,作为电脑和智能手机都有点“玩不转”的“创一代”,但是企业领军人不断学习国际国内行业先进经验、始终深入一线发现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有着及时“破题”的行动力和魄力,让这家传统制造企业,每一步数智化都走在了佛山前列。
“当时企业存在的痛点很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比如执行不彻底、协同总失调、过程不透明、配装总缺件、工时不合理等等,这都是公司当时存在的问题。”欧桥峰介绍,时任源田公司董事长的李德锵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创业者,因工作原因需到外国参加展会、拜访客户,有机会接触新事物,信息化意识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工业。因此,当发展遇到瓶颈时,企业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李德锵决定,推动源田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建设。
早在2005年,源田已经开始上ERP的系统,成为佛山第一家使用该系统的企业。2017年,这家企业又提前用上了生产装配MES系统。
资料显示,目前源田已经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体系。通过ERP、PDM、MES、CRM以及OA等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如今已拥有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130多项,外观设计专利20多项。还先后成立了省级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并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装备制造业50骨干企业”“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等荣誉称号。
目前,源田公司的产品在覆盖全国的基础上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说企业数智化转型能在行业前列“迈出步”,是“创一代”的魄力,那么转型成功让“步子落地”,少不了包括核心骨干和每个员工的共同努力。欧桥峰总结为:“高层要有决心,中层要有担当。”
在董事长发现企业短板和新的目标后,中层管理者走访了非常多的先进企业,虚心学习。不管是学习先进经验,还是软件技术从购买到合作开发的过程,源田坚持的都不只是“拿回来”,而是要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融入其中,实现“为我所用”。
欧桥峰大致总结了五点,第一个就是聚焦问题,“我们的信息化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是用来体现出价值来的。”所以,在与合作伙伴联合落地系统的时候,是企业骨干和员工一起实践一起探索的过程,目的是要实用,要把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目标融合到系统中。
第二,尽管在每发展阶段都采用不同软件,但这个过程不是推翻而是升级,把两者长处融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第三是坚持在实施中贯彻价值引领理念;第四是坚持创新、集思广益;第五是阶段推进、抓住重点。
在同一时间,或许很多企业还在“砸钱”引人才,这家企业直接把很多“草根”培养成了“大树”。因为在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无论是创始人、骨干员工还是一线工人,都在和企业共同成长。
“佛山数智化转型系列政策出台后,很多企业从去年起才开始上MES系统,这方面源田确实走在佛山的前列。”佛山市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佛山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孙逊总结,源田的数智化改造,对佛山更多传统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来说更具有代表性和参考、借鉴意义。
据南都记者了解,在应用生产机加MES系统后,今年这家企业还计划深化装配MES系统,下一步,将会实现生产MES系统一体化。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