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面粉厂技术员磨工招聘(宝鸡现代工业的历史)

  • 公司招聘
  • 2023-05-09 14:20
  • 龙泉小编

宝鸡使用机器建厂办工业,始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有私营资本工业厂家8个。
申新第四纺织公司宝鸡分厂。

申新第四纺织公司于民国十年(1921)在武汉创建。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该厂分出部分设备和人员来本县,在县城东十里铺(今陕棉十二厂址,金台区辖)设立宝鸡分厂,资本300万元(法币,下同),厂址占地约400亩。设备有:纱锭9000多枚(每锭日产纱10磅),织布机460台,3000瓦基洛瓦特发电机1部,蒸汽机2部,煤气机2部。全厂机器以煤、电发动,月产20支红四平纱200件,销往省内和四川等地。经理荣宗铨,有职员65人,月薪65~500元;工人700多人,月工资35~200元;工徒200多人,供膳宿并发低微津贴。
业精纺织公司。民国二十八年(1939)由山西迁来本县,先设于虢镇北大街山西会馆(今县招待所址),后迁惠家湾(今虢镇火车站东闸口北)。

公司自有房30多间,租用民房200余间,分设纱厂、布厂、机厂,有业精式纺纱机60台、石丸式布机59台、木炭代油炉4部、15匹马力发动机1部、20匹马力发动机1部,全部机器以木炭发动。月产14磅粗布510匹,面袋布618匹,条格布320匹,床单60条,均销往西安、宝鸡、天水、凤翔等地。营业总额: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6万元,二十九年(1940)为15万元,月盈余在4000元左右。经理王瑞基,有职员35人,月薪18~20元;工人611人,月工资9~60元;工徒28人,学习期仅供给膳宿。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厂纱锭增加到4500个,工人达1100多人(女工300多人)。1949年7月虢镇解放后,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接管。1950年7月,厂址受洪水灾害,损失惨重,迫使其东迁蔡家坡和咸阳,分别并入西纱二、一两厂。厂址先被西北工人疗养所占,后为西北冶金修造厂所用。
陕西省赈济会难民纺织工厂。民国二十九年(1940)6月在虢镇创建,为官商合办,资本10万元。租用民房30余间,有业精式纺纱机30台、建国布机10台、16匹马力发动机2部(煤炭热力发动)。月出产11磅细布、条格布、军布、土布总值240万元,多售于省内。经理李继安,有职员20人,月薪20~94元;工人30多人,月工资20~50元;工徒130人,月津贴三四元不等,供膳宿服装。民国三十四年(1945)停办。
秦昌火柴厂。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1日由华县迁来,址设县城东关,资本24万元。有房舍70余间、窑洞40孔,占地约46亩。有梗子机4部、盒片机3台、排柴机6台、卸药机4台、瓦构机1台、平罗机4架、煤气锅炉1座,月产卧牛牌火柴900小箱(每箱240包,每包10盒),多销省内,

甘、川、豫亦有少量销售。营业总额:民国二十八年(1939)28.7万余元、盈余7万元,二十九年(1940)上半年已达26万余元。厂长段连岑,有职员40人、工人480人、工徒25人,另有技师1人、管理员及工头10人,月工薪共支1.7万余元。
协合新火柴厂。约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址设虢镇城内木梁市巷,商办合伙经营,资本1万元,后增至35万元。占地2亩余,均租用民房,仅有排柴机3部,卸药机、梗子机、盒片机各2部,均用煤炭热力发动,月产西北、哈德门、飞鹰牌火柴500多小箱,销往本省及甘、川等地。二十九年(1940),营业总额7万余元,盈余3万多元。经理王轩莫,职员24人,

月薪20~50元;工人150人,月资20~40元;工徒30人,月津贴15元,职工衣食住由厂方供给。1952年改名复记火柴厂,因生产过剩1954年停办。
洪顺机器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于汉口,后迁至汉阳。民国二十七年(1938)迁县城之十里铺,为合伙商办,资本15万元。厂房除办公室为新式建筑外,共有平房35间,厂址占地15亩。有20匹马力煤气引擎2部、车床13台、钻车3部、10千瓦基罗瓦特发电机1部、鼓风机1部、化铁炉2座,各机均用木炭热力发动。月制造弹花机10部,余则为“工合”宝鸡附近各工厂修理机器,在汉阳时,年营业额达45万元,迁宝鸡后仅20万元。经理周文轩,有职员6人,月薪70~200元;工人40人,月资60~90元;工徒8人,月津贴10元,膳宿厂方供给。
大新面粉厂。民国二十三年(1934)始建于河南漯河,二十七年(1938年)迁来县城东十里铺,为商营合资,资本30万元,占地30亩。有厂房200余间、钢磨5部、平筛3部、锅炉1座、引擎1部、200匹马力蒸汽机1台,丝床、车床、水磨机各1台,月产面粉4万袋,除磨军粉外,可供宝鸡、

西安市场1.5万袋。经理杨经余,有职员30人,月薪10~40元;工人30名,月资10~30元,职工膳宿厂方供给。
龙泉酿造厂。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于县城东关创建,为独资,资本1.5万元,占地4亩,有厂房30间、旧式锅炉2座,月产烧酒1.5~2万斤。年营业额10~20万元,年盈余民国二十七年(1938)2000元、二十八年(1939)1万元。经理李焕章,有职员20人、工人12人、工徒若干人,职工伙食均由厂方供给。
西京电厂宝鸡分厂。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县城东大街创建,用柴油机发电,供城区生产和部分照明用电,为本县用电之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国民党中央军后勤总司令部西安被服总厂,在县城设立宝鸡被服分厂,有官佐60人、工人1000多人,缝纫机800台。同年,徐州机厂、洛阳机厂、开封机务段迁来本县,在十里铺开办宝鸡机车车辆厂,有工人800余名,下设修理、机务、翻砂3个分厂。民国三十年(1941),申新第四纺织公司宝鸡分厂厂长瞿冠英,在县城十里铺开办福新宝鸡面粉厂,日产混合粉2000袋。民国三十三年(1944)申新、福新两厂集资开办宏文造纸厂,日产纸70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国民党三十一兵工厂(官办)由山西迁来本县,址设卧龙寺(今金台区辖),后移虢镇李家崖(今陕西机床厂址),以生产步枪、手榴弹为主,修理机枪、火炮等器械。1949年11月,由兵工部西北工业接管大队接管。1950年1月,改名为西北军区军械部修械三厂。1958年,为支援地方工农业建设,总参谋部决定将修械三厂转交省机械局,改名陕西省机器厂。1961年易名陕西机床厂,

定向生产磨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县城以官僚资本家开办的野心纱厂,规模最大,拥有工人2000多人。另有小型织布厂300多家、织布机2000多台、工人3000有余。工合工业(“工合”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英国人)发起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5日,在汉口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是年秋,在县城(今宝鸡市区)设“工合”西北区宝鸡办事处

(管辖陕、甘、晋、豫、鄂5省16个事务所)。本县最初一切组社工作,均由办事处直接办理。民国二十八年(1939)4月宝鸡事务所成立后,直接负责一切组社事宜,到年底组社67个,其中五金机器7个、纺织26个、化学制造9个、食品6个、文化用品4个、用具土木石5个、交通工具及其它10个,社员785名,认购股金104927元(法币,下同),已缴股金58155元,贷款总额930404.44元。今将民国二十九年(1940)12月宋国荃对本县“工合”几个生产合作社调查(《陕行汇刊》第五卷第2期)收录于后。
第一制鞋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八年(1939)8月5日成立,地址县城东关。计有房屋6间、窑洞7孔,机器仅有打轴机1台、纺织机1架,月生产牛皮50张(每张20斤,约值50元)、羊皮50张,月用梧柏子300多斤(每百斤220多元),月产皮鞋270多双、布鞋500余双,年营业总额约16万元,月盈余千元左右,

每年以纯利50%留作公共基金、10%为职员奖金、40%为社员奖金(即工资)。社会理事主席王士贤,职员6人,每人月支36元;工人11名,每人月支40~100元;学徒工17名,月津贴10元,食宿由社长供给。社会资产总值共4000余元。
仓上帆布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成立。址设县城内,资本总额1.2万元。社租民房14间、土窑2孔,约占地1亩多,有帆布机10台,月需原料棉纱10包(每包320斤,价值3600元),每月制帆布3000~4000码,销往省内和四川各地。社会理事会主席张明洪,职员5名、工人20名、学徒工14名。民国二十八年(1939)营业总额5万元,盈余1.3万元;民国二十九年(1940)营业总额14万元,盈余1.9万元。是年底有资产总值约5万余元。
制革生产合作社。原名为大东制革厂,私人经营,资金缺乏,申请由“工合”宝鸡事务所贷款5万元作流动资金,民国二十九年(1940)改名。址设县城南关外,有房舍14间、压底机1台、柴油机1部,占地4亩许。月需原料牛皮200张,月生产有底鞋140双、皮带50张。社理事主席王家夷,职员7名、社员18名、工人16名,是年底营业总额万元左右。
姜城堡机器生产合作社。原为独资私营,因经费不足,申请“工合”宝鸡事务所贷款1.8万元,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4月改称姜城堡机器生产合作社。址设县城南姜城堡,占地6亩,有房舍27间、元车5部、钻车1部、洗车11部、木炭代油炉1部。主要业务为修理机器及配补各种机件。社理事主席王宝斋,职员7名、社员27名、工人50余名、学徒14名。民国二十九年(1940)营业总额11万元,盈余3万元。社有全部资产值约5万元,社员股本2160元,公积金1500元。
制纸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由社员7人联合组成,址设益门镇。有社股400(每股10元),申请“工合”宝鸡事务所贷款1.6万元。有水力机房20余间,占地6亩。月需麻鞋、棉花、碎布、烂纸、麦草、稻草原料价值约2000元,月产纸300刀左右(每刀100张)、报纸500张

、小黑白麻纸1000刀。月营业额约4000元,各项开支除外盈余千余元。社理事主席罗风钧,有职员7名、工人24名、学徒工3名,每月职工薪资约2000元。
纺织机器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八年(1939)12月由25名社员入股2060元(有社股103,每股20元)、“工合”宝鸡事务所贷款1.8万元组建而成,址设益门镇,有房屋20余间,占地4亩。有水力机1部、鼓风机1台、化铁炉1座、发电机1部、元车4部、钻车2部、砂轮机1台。社址临河,机器发动均借水力为之。月需生铁2吨、熟铁2吨、铜500斤、钢200斤,月生产木力机1部、弹毛机5部、织布机5部。民国二十九年(1940)营业总额10万元,盈3000元,社有资产值2万余元。社理事主席仇慕漳,有职员5名、工人31名,年工薪支出约3100元。
弹毛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二月成立,址设虢镇城内。有社员7人,股金3500元、“工合”宝鸡事务所贷款7万元,租用民房20余间,占地3亩余。有木炭代油炉发动机2部、弹毛机2部、打毛机2部、汽油机2部、碾米机2部、锭床1台、钻车1部,每月需羊毛10万斤,月出绒毛5万斤,全数送交“工合”。社理事主席胡圣一,有职员9人、工人18人、工徒2名。
工合实验厂。原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工合”益门镇军毯第二厂,次年9月改名,依合作社方式组织,直属“工合”西北办事处。厂主任李海如,有职员9人、工人150名,经营无考,职工月薪支出约5000元。有工作房30大间、染房2大间、

仓库6大间、办公室3大间,厂址占地约20亩。有织毯机56部、整经机5部、导经车100部、导纬车60部、弹毛机10部、打毛机4部、染毯机2部、木炭炉2台,月产军毯3万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因市场物价暴涨,部分生产合作社停产,“工合”宝鸡事务所对所属合作社进行调整,将原社调整为23个,职工约500余人,月总产值约1.06亿元法币。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后,“工合”宝鸡事务所所属合作社全部由宝鸡专区合作办事处管理,1950年4月30日专区合作办事处接收“工合”在宝鸡全部财产,宝鸡“工合”始告结束。

大家觉的不错点关注,点个赞呗!~[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21618.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