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了两则貌似毫不相干的新闻,放在一起看,却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一则新闻讲的是唐山宣布取消全市所有路桥收费站的事。收费站员工不满意领取法定补偿,另换工作的处理方式。对政府来做思想工作的人员诉苦:
收费站老员工们的抱怨当然可以理解,人到中年,突然要离开自己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作岗位,放在谁身上都不是滋味。
但是另外一则新闻,却给了这些收费站员工一记响亮的耳光。
阿里40万年薪招聘60岁以上老人做淘宝调研员,一瞬间3000名大爷大妈投了简历,最后阿里选出了10位进行初选,而这10位初选者的简历非常亮眼。
62岁的黄爷爷,人称“IT小鲜肉”,能够熟练运用PS、office办公软件,还会运营微信公众号,制作H5手机动画。最厉害的是,他还组织了多次老年防骗课堂。
83岁的李奶奶,清华大学毕业,退休后开始学电脑,三四年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有6年网购经历,是十几个微信群群主;目前还在不断学习比特币、区块链、机器人等新鲜事物。
81岁的薛奶奶,65岁开始自学备考,通过不懈努力,在13年后终于拿到天津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目前薛奶奶精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能够熟练制作Excel表格、运用Photoshop。
薛奶奶
薛奶奶的学习笔记
一个30多岁就说自己什么都学不会了,一个80多岁还在努力学知识。
为什么奶奶们如此努力,因为这个时代变得太快。就像张泉灵说的一样:“这个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再见都不会跟你说一声。”
这句话有些残酷,但却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比尔·盖茨曾说:“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速度。在现今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终身学习,能让孩子不被未来淘汰的方法,就是教孩子学会终身学习。
纵观那些事业有建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他们都是终身学习者,都对知识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渴求。
巴菲特正在阅读
例如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如果你拿着计时器观察他,你会发现他醒着的一半时间是在看书,剩下的时间大部分用在跟一些非常有才华的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巴菲特还有一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智囊,芒格同样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为不断的学习:“我非常幸运,在读法学院之前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帮助更大。”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基本就丧失了学习能力,更别提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魏坤琳在北大看见很多聪明学生,但这些聪明人中,不少毕业后未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什么?
因为很多学生小时候一直是外部驱动,被老师家长逼着学习,已习惯传统学校教育,一旦进入大学没人管,便放松了下来,学习没有动力,自然就中断了。
“再努把力!挺住,高考完了就好了!大学随便你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少人是在这种对大学的美好憧憬中咬牙坚持完残酷的高考?
有一位博导说,90%的学生都是把大学当疗养院用的,剩余的10%中又有90%是准备四六级、考研和出国考试,其逻辑还是差不多:咬牙辛苦这阵子,以后就可以享福了……
考上研究生、成功出国留学,就熬出头了吗?
腾讯原副总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吴军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助教时,班上大约1/3的学生是亚裔,他们入学成绩比其他族裔高不少,但这些学生后来表现突出的并不多,很多都学得被动。反观不少白人孩子,虽然入学成绩实在令人看不过去,但他们学习非常主动,后来有相当多出类拔萃的。
正在上课的亚裔学生
吴军的弟弟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也注意到了类似现象。
重压之下的中国学生,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会觉得他们总算完成了家长交给的使命。在这样的想法下,他们所走的大学之路也是目标非常明确——冲着文凭而去。当他们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又会觉得总算结束了不很情愿的考试生涯,接下来一辈子再也不想学习了。
遗憾的是,人生是场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学的烫金毕业证书,不过是在马拉松赛跑中取得了一个还不错的站位而已,人生——这所真正的大学——路途才刚刚开始。看过马拉松比赛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很拥挤的,但是当1/4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的距离就拉开了,起跑时占得的那一点便宜到这时早就荡然无存了。
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抢跑获得的那点优势根本不重要。
所以吴军一直给两个女儿灌输这样的思想:当你们大学毕业后,你们的同伴大部分不会再坚持学习了,只要那时候你们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你们就能赶上并超过别人。
问题在于,怎么让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呢?最重要的一点,不能让孩子害怕教育。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是爱学习的。有一本书叫《黑猩猩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类》,是一个研究黑猩猩几十年的日本科学家写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黑猩猩是和人类最接近的物种。
人类记忆事物细节的能力其实比不上黑猩猩,原因是人的大脑中负责这种机械记忆的部分随着进化逐渐变小,腾出来的那部分脑被用来进行更抽象、更深刻的思维和学习。所以,人天生就是学习的动物。
但孩子这种爱天性的学习,常常被家长和老师扼杀了。来看看家长和老师,通常是怎么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的——
很多家长就是这样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的。这都是把学习与负面情绪进行连接,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我们的孩子,常年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能不感到焦虑、烦躁、疲惫、沮丧和厌倦吗?
中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把学习和“苦”进行连接,把学习搞成了一件苦差事。从古到今,我们那些劝学的经典名言,总是离不开一个苦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把学习搞得苦大仇深。
人的天性都是懒惰的,如果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那么就是逆人性、非人性的,只有靠非凡的毅力才能克服它。很多成人都办不到这一点,怎么能要求孩子办到呢?
在把孩子培养成终身学习者方面,我们应该向吴军博士的父母学习。
吴军博士参加母校校庆
吴军和弟弟都在清华读的本科,然后分别获得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吴军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成为世界级科学家。他的弟弟获得了14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并成为世界上一家很大的半导体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每当别人问起他们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经验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其实让求教者们颇为失望,因为那些都是所有中国父母都知道,而且已经做了的事情,比如“要教育孩子读书的重要性”,等等,并不是什么别人不知道的秘诀。
“我的父母教育子女应该算是成功的,他们自己却一直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教育子女的真正秘诀。我和弟弟很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才明白秘诀其实在父母自己身上。”吴军说。
他的父亲没有机会上一个全日制正式的大学,不过他学习了一辈子。他利用在大学工作之便,去补习了一门又一门大学课程,并且非常努力地做科研工作,得了很多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最后居然能在一个极为看重文凭的大学里被提升为教授级研究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吴军博士和女儿
在吴军的印象中,父母晚上从不参加应酬,甚至不看什么电视剧,总是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的母亲现在快80岁了,依然每天坚持学习。父母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对我们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处,是以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渐渐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
反之,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热爱学习,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到呢?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毒品,一旦孩子从知识中尝到了甜头,想戒都戒不掉。那些学习真正好、学问真正好的人,都是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的人。
古人读书为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这些极其惨烈的方式只是表象,真相是,他们其实都沉浸在学习之中,自得其乐。
只是,如果一个家长自己都没有尝过知识的甜头,他就很难向孩子传递和示范知识的美味。如果家长自己从来就没有努过力,他们的子女也很有可能不知道怎么努力。
此文章系青榄家长地带原创,欢迎索白,详情请联系青榄家长地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