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鲁迅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此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多年以前,产业园区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没有榜样和标杆,全凭各自摸索。中集产城作为中国百强企业-中集集团旗下9大业务板块之一,提出“产业兴城、产城兴邦”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已在全国布局多个产业园区项目。而作为中集产城首个标杆园区——中集智谷产业园,“他”通过多年的运营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期,《产业新观察》栏目专门邀约到中集智谷董事总经理陈平,重点对“中集智谷如何依托中集集团的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中集特色的产业园区”进行深度的访谈。
人物简介:
▲中集智谷董事总经理 陈平
在任期间,积极推进中集智谷产业园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多年来一直从事专注于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平台运营研究工作,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18年前,松山湖还是一片荔枝林;谁曾想,18年后,这里成了华为、中集集团、大疆、酷派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沃土?
▲松山湖景
过去,作为“中国制造”的生力军,“东莞制造”曾经因为“来料加工”一直处于制造业价值链下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走出这种困境,东莞无论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寻求“突围”的道路。
政府大量引进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高科技设计单位等,帮助“东莞制造”进行产品升级。通过技术研发、品牌创新和精益制造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含金量。这些大企业反而成为新“东莞制造”的代表,其中这就包括中集集团。
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跨国经营集团,中集集团一直扮演着实业强国的重要探路者角色。如今集团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集装箱业务稳居全球龙头,而且实现多元化发展,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早在2013年,东莞市政府就与中集集团举行投资合作签约,中集集团斥资180亿在东莞布局四大产业基地,包括松山湖中集智谷、望牛墩中集车辆园、望牛墩中集车辆先进零部件制造基地、中集凤岗物流装备制造项目。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曾经表示,中集集团属于传统制造业,有集装箱制造、车辆制造这些业务,但中集在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方面其实是先进制造的代表。集团的根本仍然是“制造业”,未来将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业务转型升级等方式,争取创造更多的“世界第一”,并且是“内涵越来越丰富的世界第一”
▲中集布局东莞的四大产业基地
在众多地方政府的渴盼下,中集集团为何就偏偏选中在东莞布局?陈平表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的东莞,拥有丰富的制造业基础及优势,而中集集团作为以制造业为背景的企业,双方的定位是高度吻合的。
随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迈开步伐,松山湖作为国家高新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同时也是东莞参与区域竞争的战略支撑之一。
中集智谷作为中集集团布局东莞松山湖的首个产业园项目,拥有中集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通过整合东莞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合力,主动参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这也必将成为东莞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它还肩负着践行中集集团产业协同发展以及打造中集产城标杆园区的伟大使命。
松山湖乃至整个东莞凭借地缘、产业配套、城市环境等优势,逐渐成为广州、深圳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华为、中集的案例,恰恰印证了一家强企带来了一条产业链的龙头效应。
经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从集装箱板块起家,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外延并购战略,业务逐步延伸至道路运输、能源化工及海工等9大业务板块,不断开拓进取,逐步做大做强各项业务。旗下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分布在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超过1000家,全球范围内长期客户超过10000家。
强大产业资源和优势,无疑给东莞中集智谷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中集智谷内部协同下的产业导入优势格外明显。中集集团内部板块的龙头企业率先导入,如:中集集装箱、中集智能、中集新材料、中集多式联运等,通过以“龙头驱动-产业链导入-产业集聚”的模式,吸引了中集集团创新业务以及上下游企业进驻,聚合中集强大的产业资源集群效应。
▲中集智谷园景
中集集团也在积极布局新兴科技领域,孵化先进制造行业的“独角兽”。2018年集团内部推出了“百人双创计划”,通过完善的内部孵化机制,计划三年产生出100家双创企业。
通过双创计划能吸引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到中集这个平台上来;反过来,通过这些双创企业中集又能掌握了解行业的全球发展趋势。这不排除将来会有些做得很好的双创企业,慢慢发展成为中集第10个板块、第11个板块。
中集集团执行总裁兼CEO麦伯良曾经在采访时表示,现在中集大部分产品线都是引领世界的,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中集旗下消防车、模块化建筑和公共巴士立体停车有望成为下一个行业“独角兽”。
▲中集模化建筑应用场景
据了解,自“百人计划”实施以来,其中入园企业代表——广东绿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大马力发动机废气治理”项目成功入选中集集团的首期百人创业计划加速营,为项目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曾经有人把园区比作是一片独一无二的森林,里面的灌木、乔木、阳光、水泽、土壤、养分等不同的结构和分布,都会形成风格迥异的生态圈。园区是一个周期漫长而变幻莫测的发展过程,不同园区不同时期展现出的是不同的姿态,而这种姿态与顶层设计息息相关。
在被问到国内大多数的园区都在做生态圈,那什么样的“创新生态圈”才是真正的产业园区的一个标杆,陈平介绍说,中集智谷着重在园区里面打造三种生态。
第一个是空间生态。中集智谷提供企业从苗圃到加速,从研发到生产所需的物理空间,园区规划有企业定制总部、一企一栋及创智空间,集生态办公、休闲商业及人才安居于一体。
第二个是孵化加速生态。自园区运营以来,园区先后获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及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企业构建完善的孵化体系帮助其成长。
第三个是产业链生态。目前园区已招商签约逾200家科技企业,涵盖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产业,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行业及新材料、新能源行业的产业链集群。到2020年,预计园区将达到500家高端科技企业,引进人才1.5万人,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
▲中集智谷园景
欲引金凤凰,先栽梧桐树。
一个产业园区的成功,到最后一定是因为它的运营服务能力好。陈平认为,产业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它的运营服务能力。在从事多年的园区运营工作经验中,他深知,唯有不断地创新服务体系才能帮助中集智谷保持竞争优势。于是,园区提出建立“不再需要等企业开口,主动把服务做到企业的心坎上”的服务目标。
通过与中集智谷董事总经理陈平的交流,我们更深层的感知到作为“产业人”对于园区带来的强大运营力。
产业地产核心在于产业,并非地产,要做好一个产业园区,不仅要懂地产,更重要的是要懂产业。
做一个产业园区可能会经历很多轮经济周期,需要在遇到波峰或波谷时“耐得住寂寞”。没有长期思维,没有可持续性、没有基业长青的企业理念,很难做成优质的园区。
因此,产业园区运营必须要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新建产业园区更应该从前瞻趋势研究、科学战略规划、创新开发投资模式、强化产业孵化培育培养、加强园区运营服务,实现一条路走到底。
观点 Q&A
产业新观察: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是否会对以后很多企业到东莞来布局有影响?
陈平:
东莞在推出了“倍增计划”等政策之后,明显感觉到东莞的整个经济增量,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解决了优质企业在土地供给、人才、资本等市场上面一些制约的因素。
原来大家说东莞的企业发展是“只有星星,不见月亮”。那么现在我们看到东莞应该是“既有星星的基础,也看到月亮的出来,相信以后东莞会有更多的太阳出来”。
产业新观察:中集智谷作为中集集团旗下的首个产业园区,享受了很多中集的资源,那么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反馈到集团?
陈平:
首先是集团给予了我们这个平台,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实在的产业资源的导入支撑。我们希望中集智谷对集团最大的反馈,第一个就是在这里走出更多好的项目、好的企业,能够跟集团未来的业务发展有一个结合点;第二个是对我们入园的企业来说,实际上是跟中集集团的产业资源站在一起;第三个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为当地社会、当地政府创造更大的价值。
产业新观察:对于其它一些运营产业园区的同行,有哪些忠告?或者对于想入驻你们园区的一些企业,又有什么想要说的?
陈平:
产业园区是一条不太好走的道路,同行之间要相互的鼓励、抱团发展。这是一条需要人耐得住寂寞的道路,如果坚持走下去的话,就一定会有丰收硕果的这么一天。企业“一定要相信中集、欢迎来中集智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