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尔街有名的金融大鳄伯纳德·麦道夫涉嫌“诈骗”被拘捕,
从而揭开了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本质上就是通过一系列虚假的投资项目,
许多以高额回报,诱骗人们投资的所谓“骗局”。正所谓,“你想要他的利息,
而他要的却是你的本金”。
自从“庞氏骗局”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诈骗手法被发明以来,便在西方不断被运用。
其实,不仅仅是西方国家,中国也同样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骗局。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述厦门李宝华的故事,作为一个女人,
一个来自农村的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她却能游离于高层有钱人中间,
短短几年之内就骗的亿万身家,她是如何做到的?
1976年,美丽的厦门,集美后溪镇英村英埭头社的李家迎来一个女娃。
那个年代的农村普遍缺衣少穿,她的父亲便希望她能一辈子过得衣食无忧,
便为她取名为宝华,寓意命中“珠光宝气,富贵有余”。
多年后,这个女娃确实圆了父亲的心愿,别说是不愁吃穿,甚至可以说是锦衣玉食,奢靡之极......
李宝华成长的那个年代,正好迎来了改革开放时期,
所以,李宝华父亲便开始凭借着自身的手艺制作豆腐,在村里贩卖起来,以图能够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
都说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后天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李宝华也不例外,自从记事起,家里就常年走街串巷做买卖,
这无形中让她从小便被家庭氛围所感染。
等到大一些,李宝华便也经常跟着父亲出去卖豆腐,与形形色色的人讨价还价的过程中,
也锻炼了她一副好口才,这为她日后能够干下所谓的“大事”打下了基础。
从小整日跟着父亲在外面做生意,习惯了东奔西走,
这让李宝华安静地坐在那里学习显然是一种“折磨”。
为此,小学没毕业,13岁那年,李宝华便辍学回到家中帮着做买卖。
李宝华不念书这件事,她的父亲倒也不反对。
反正对于一个那个年代生在农村的女娃子来说,大部分都是念几年书便回家早早嫁人的。
早晚都是回家,何必多念那么几年?反正也长大了,可以回来帮着家里了。
就这样,13岁的李宝华便离开了学校,跟着父亲正式开始了做买卖。
但这卖豆腐的小生意也不景气,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为此,不安分的李宝华想好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见一见外面的大城市。
到了大城市,看着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这让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李宝华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
由此,她决定一定要好好努力挣钱,将来也能够留在大城市,像城里人一样过着优渥的生活。
但梦想很美好,现实却是残酷的。
她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说白了还是一个女娃娃。
即使那个年代国家对于劳动者的年龄限制没有那么严格,
但一个从农村出来没有技能也没有背景的娃娃,想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
招聘的公司大都嫌弃她年龄小,倒是有些不嫌弃她的,只不过都是些“黑工厂”。
李宝华虽然念书不多,但得益于从小跟着家里的父亲走街串巷,机灵劲还是有的,
一看又苦又累,还拿不到钱,她也就溜之大吉了。
但既然来了总要想办法留下来,别忘了她还有不小的“志向”。
没有合适的工作,干脆,她就拿起小时候练就的本事。
找了一个小三轮,进些水果店,开始学着人家蹲点摆地摊。
要不说人啊,不管干什么,都要好好干,因为你也不知道将来能不能用得上。
对于此刻的李宝华来说,正是如此。
不得不说,对于“卖水果”这门生意,她是轻车熟路的。
反正从小就跟着她的父亲卖豆腐,现在不过就是把豆腐换成了水果,道理都是一样的。
就这样,李宝华开始了自己的“水果”生涯。
常年日久的在外摆摊,让她逐渐跟外边的人混得熟悉了起来。
这其中就包括一位来自安溪的男人,以蹬三轮拉客为生,后来也成了她的第一个丈夫。
没有太多资料显示这名男人叫什么,我们也没有必要详细探究他,因为他在李宝华的人生中只不过就是一位“匆匆”的过客。
这段婚姻在李宝华16岁开始,到她23岁就结束了,跟她后来犯下那些惊天大事没有一点关联。
至于为什么这段婚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那就只能说责任全在李宝华这边了。
因为随着她的年龄长大,她发现如果这辈子只卖水果,
非但不能让她实现当初来大城市许下的心愿,反而生活过得越来越紧巴巴了。
那是因为两个人的儿子出生了。
有了孩子,也就多了一张“吞钱”的嘴,
夫妻俩一个卖水果,一个蹬三轮挣的钱吃吃喝喝,养养孩子,也就所剩无几了。
要是换做一般人,可能也就再加把劲,每天勤快一些,干活的时间再延长一些,
争取多挣一些钱。可李宝华却不这么干,她开始放弃自己的小摊子,
转而寻求别的挣大钱的机会。
如果说是为了孩子,显然有些高看了李宝华。
从后续她的一系列行为来看,更多地是为了她自己能够过得好一些,
也能够满足自己长久以来的“虚荣心”。
李宝华在外面开始四处晃荡,寻找发财的机会,在急于发大财的心理驱使下,
她偶然掉进了“传销”窝了。
这个行业是什么样的,想必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本来只想着能够发大财,却没想到都是一群“骗子”,聪明的李宝华早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正当她在心里默默使劲“骂娘”时,眼前接触的一切让她改变了主意。
既然这个行业这么多沉迷于此的人,那么自己何不利用这些人,也使劲地捞一把。
于是,李宝华留了下来。
虽然读书不多,但她是个脑袋瓜子灵活的女人,她很快就摸清了里边的“门道”。
再加上从小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多年的摆摊经历,练就了李宝华一张巧舌如簧的嘴。
利用这张嘴,她发展一个个下线,许诺让她们都能发财,
李宝华很快在里边混得风生水起,爬上了中层管理的位置。
就当李宝华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实现的时候,她所在的传销窝点被警方查获。
1999年,23岁的李宝华因组织传销、诈骗罪被判入狱2年。
因为入狱,她的这段婚姻也就结束了。
本以为经过这么一次人生教训,她能够痛改前非,好好接受改造,何况她的年龄还很小,
她的人生完全能够重新开始。
但俗话说得好,“猫改不了偷腥的毛病”,更何况这是一只虚荣心极度膨胀的“猫”。
两年后,李宝华迎来了出狱。在狱中结合过往的经历“修炼”了两年,
她的诈骗功力又更上了一层楼。
她开始将诈骗人群瞄准那些有钱人群。既然是“诈骗”,自然是跟那些有钱人玩,
折腾穷人又能折腾出什么来。
2001年,出狱后的李宝华做起了“饮料”生意。
说是经营饮料,其实就是跟一些有钱的女老板们交往,能够混入那个圈子。
很快机会就来了。
一次,一群生意上的女老板们相约到香港去购物游玩一趟,李宝华得知这个消息,
托人引荐,也混入其中。
到了香港商场,李宝华想彰显自己的实力,便看中了一款价值不菲的项链。
但她此时那里有钱去购买这么贵重的东西,于是,她假装没有多带钱,向同行的女老板们借钱。
看着穿戴不菲的李宝华,想到可能以后生意场上避免不了打交道,女老板们就借给了她。
等到李宝华回去之后,她就赶紧找人出手了这款项链。尽管这么一买一卖,
她还要往里边搭一部分钱。
但当李宝华将钱及时还给这些女老板时,她们就认可了李宝华是一个有信用且有实力的人。
就这样,李宝华也就成功进了这个圈子,跟这些人逐渐都熟络起来。时间长了,便开始攀关系,认了一堆所谓的“干妈”跟“姐妹”。
一切就绪之后,李宝华便开始将“镰刀”挥向这些人。
2006年,李宝华以投资房地产名义,向这些姐妹干妈们筹集资金,
并许给她们高额的利息。在高额回报引诱之下,这些人纷纷掏出钱包把钱给了李宝华。
看到来钱这么容易,李宝华便开始遏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她开始计划一个更大的阴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宝华身边多了一个叫“林晓东”的男子。
李宝华向她的富豪好姐妹们介绍他是从香港来的,是房地产方面的好手。
除此之外,李宝华还向她们透露了一个消息,这个林晓东,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香港大富豪李嘉诚的私生子。
而这位李宝华口中的林董事长,第一次见到这些富豪太太们,出手倒也蛮符合身份,一人发了一份600元的红包。
看到这位“公子”出手这么大方,谈吐不俗,对于房地产方面也确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帮富豪太太们也开始对其背景深信不疑。
熟悉之后,李宝华联合林晓东便开始以合作扩大业务为由,向这些太太们集资。
有了李嘉诚的背景,富豪太太们便爽快地凑出上亿元资金。
东窗事发后,这名男子的身份也被扒了出来。
他不是什么房地产人士,李嘉诚“私生子”身份更是子虚乌有。
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香港人,名叫凌如发,被李宝华租来合伙“演戏”。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次李宝华的“诈骗”事业迎来重大飞跃。
她真正成为了亿万富婆,有了这些资本,她便能够实现小时候“珠光宝气”的愿望,其实,何止是珠光宝气?
有了钱之后,李宝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她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
她的出行一切都是高级轿车,她甚至还买了一辆加长版“林肯”,专门用来接送她的那些“姐妹”们。
她开始越发注重起自身的形象,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她不惜花费巨额钱财到境外整容医院进行整容,一套美体针收费高达60万元,
李宝华照样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不但注重外在形象,在内在保养上李宝华也是格外重视。
她听人说燕窝这样的补品养人,便直接一次性购买了数百箱,堆放在家里,平时就像喝白开水一样享用这些补品。
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不让这帮富豪们引起怀疑。
除了豪车之外,李宝华甚至还买了一艘天价游艇,免费接待让这些朋友们出海度假用。
但不管李宝华伪装得再好,骗局终究是骗局,它迟早有被揭穿的一天。
尤其是,李宝华玩的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庞氏骗局,更是如此。
一旦资金链断裂,骗不来新人,这个骗局也就到此该结束了。
2012年,拿不出钱来还债的李宝华被昔日的“姐妹们”举报给警方。
一开始,她听闻风声后跑到了上海一处秘密的别墅窝点,但犯下这么大的案子,
又岂是靠躲避就可以的?
最终,她被警方抓捕归案。
这一年,她36岁。
李宝华以为靠她的伪装就能真的变成“富人”,
孰不知,她不过就是一个身陷于高利贷旋涡的欠债人。
要知道,这些有钱人的资本从来都是嗜血的,正是在李宝华的高额回报诱惑下,
她成功地拉着这些人下海,骗取了巨额资金;
但一旦这些人发现不仅利息难以得到保障,甚至本金都有可能收不回来时,
友谊的小船也就翻了。更何况,李宝华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要通过这么钱去做些投资。
在此,也提醒我们,社会上那些高额回报的所谓“投资”,
一定不要相信。而那些想要通过这些方式发家的人,下场也迟早跟“李宝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