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中国纱线网#,传递有价值的资讯
中国纱线网,天天有分享,欢迎收听《老王漫谈》。
▲《老王漫谈》第154期
招工难,怎么办?来自中国纱线网00:0006:22
如果现在针对全国的纺织企业主做一个问卷调查:当前何事最苦恼?
一定会聚焦在一个话题上,那就是招工难!
纺织行业招工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今年的招工,是真的特别难!
广东的一则新闻说,劳务市场里已经换成老板们举牌,由工人来挑选。这不是段子,反映了今年招工的最新状况。
江浙闽粤等沿海省份,目前很多企业对纺织工人开价到月薪8000元,仍然是问津者寥寥。
纺纱细纱挡车工12小时制月薪1万,目前在沿海省份已经不是一个很少见的现象。
更令企业主烦恼的是,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到纺织厂工作,靠高工资也很难吸引他们。00后们宁愿拿更低的工资去写字楼工作,哪怕是去地铁站做房产推销。再不行就去做外卖送快递,虽然也很辛苦,但几乎没有就业门槛,选择自由度高,而且收入也不低。
目前很多纺织厂靠老员工维持运转。老王了解到的最高记录是,某著名纺织厂平均职工年龄超过了50岁!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招工难不是一个暂时的困难,将来这个问题还会更加严峻。
分析一下,老王认为大致有三个原因。
01
劳动力资源急剧减少
我们看一下两个数据就可以明白人为什么会少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62-1973年之间,我国每年约有2500万到3000万左右的新生婴儿,他们为80年代之后的中国经济起飞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而1998年以后,每年新生婴儿人数逐年下降,至2003年后,基本稳定在1500-1600万左右。出生率的降低,意味着每年减少1000万左右的劳动力人口。
但是整个中国经济,总量从1960年的1457亿已经变成了2020年的101.6万亿,整整翻了697倍之多。
供需矛盾明摆着,劳动力资源紧张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02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在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的同时,又产生了数百万的结构性缺口。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
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高校录取人数为27万,此后逐年增长。1999年高校扩招后则急剧增长,2005年跨过500万大关,至2019年则超过了820万。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及预测情况(万人)
在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的情况下,这个数字意味着竞争相对高层次产业职位的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涌入的高校毕业生使得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线产业用工更加捉襟见肘。
03
就业观念的变化
从家长、老师、学生本人到全社会,在我们的观念当中,这820万大学生都不应该是去做产业工人和服务员的,否则就是对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一面是工厂招工困难。矛盾的现象长期并存,值得我们深思。
数据及内容来源:《中智咨询2020年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
即使是一个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的低学历年轻人,他们也与其父母辈有着不一样的就业观,不认为在制造业做一个工人是有前途和体面的工作。
这种现象和趋势将来还会进一步加剧,靠企业与个人是无法改变的。
或许我们只能被动地适应。
应对之策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01
加快技术进步
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用电脑替代人脑,用机械替代人力。
1998年全国拥有4000万纺纱锭规模,万锭用工水平大约在150个人。估算一下全国大约有60万名纺纱工人。
2021年,全国纺纱规模约为10000万锭左右,依靠技术进步,目前万锭用工平均水平已经降到了60人以下。全国纺纱工人的总量仍然维持在60万人左右。
几十年的变化可以证明,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劳动力问题最为有效可靠的途径。将来仍然还是最有效的途径。
02
研究工人需求
全面提高待遇
这一代的年轻人,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上一代的需求有明显区别,他们既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要,既要较高的工资待遇,也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体验。
中国纱线网前不久在福建长乐纺纱产业集群调研,注意到了“招工难”的问题在这个地区有所缓解。
长乐地区过去没有产业基础,大量的工人来自于江西、安徽及云贵川等各省份,很长时间里企业相互之间挖人成为普遍现象。
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一批优秀企业,不仅为员工提供了高水平的物质待遇,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配套服务。
△福建新华源纺织集团职工生活区
老王近期采访了福建新华源集团的智能纺纱新工厂,特别抽时间去参观了一下他们的职工宿舍。空调、热水、厨房、卫生间、超市、球场……年轻人所需要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再加上七八千的月薪,劳动力就很稳定。
03
呼吁国家出台政策加大
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总理说我们国家还有6亿人月薪在1000元以内,如何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提升收入脱贫致富?当前似乎也没有这么多的高端产业来吸收大量扩招后的大学生,制造业和服务业仍然是可以大量吸收劳动力的一个领域。
在这个方面,德国的经验是否值得我们参考?大量年轻人愿意进入工厂,从事技术工人工作,似乎与制度设计、社会观念、教育模式都有关系。
我想,经济上我们要去除泡沫化,与此同时,也应该去除泡沫化的就业观念。
如果你想阅读更多《老王漫谈》,
请在中国纱线网公众号
微信后台回复老王漫谈,
你将收到《老王漫谈》往期合集。
声明: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谢谢。
对于本期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转发、收藏、评论、点赞,走过路过不要忘了关注#中国纱线网#,不关注一个,不许走~
第一步、关注#中国纱线网#。
第二步、私信回复加群,邀请您加入500个纺织群,群内海量求购供应信息让您1分钟找到客户。
领取福利!500个纺织群等您加入,一分钟找到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