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立医院唯一”“全省首例”“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细数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不难发现,这块成都市解决“心问题”的“金招牌”实至名归。
2021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又获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实现了医院学科建设历史性突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评估产生的代表我国医学最高发展水平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表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品牌的象征,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既是对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更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明晰了方向。医院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汇聚优势资源,建设高赋能队伍,搭建高层次平台,持续推动医院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大家”领航,勇攀学科高峰
说起心内科的发展现状,不得不提的就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蔡琳教授和电生理专家刘汉雄教授。
作为心内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蔡琳将学科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2021年,蔡琳、刘汉雄在国际心血管大会ACC上报告了全球首例远程起搏器程控技术……今年初,由心内科蔡琳、张震、刘汉雄及童琳等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四川省首台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植入,同时也是全省首例CCM与埋藏式除颤器(ICD)的一站式联合植入,开创了四川省CCM治疗的先河,再树心内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14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云贵川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这也是蔡琳所带领的心内科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胸痛中心的建立使我们医院的急性致命性、致残性胸痛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梗塞等得到及时高效救治,我们的救治水平和反应速度属于国内领先水平。”蔡琳表示,如今,在医院胸痛中心的带动下,成都地区及省内较多县市胸痛治疗的规范性都有所加强,很多医院都为危及生命的胸痛患者的救治开辟了绿色通道,这也实现了打造好胸痛中心的初衷。
蔡琳主任带查房
心律失常这类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传统重点亚专业,作为省内最早开展射频消融的中心之一,刘汉雄带领亚专业不断突破,进行了多种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如何突破50%?有近20年时间,全球医学界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刘汉雄便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打通这一“梗阻”。
刘汉雄提出了一个理念:找到引发房颤的靶点,用个体化的、精准的手术方式去消灭靶点,根治房颤,以取代传统的“广撒网”式的非个体化手术方式。他在学术会上讲过自己的观点,但遭到了国内很多专家的质疑,认为不可能精确地找到靶点。2013年到2014年间,通过对大量病人的观察,寻找到了房颤的特点,并通过严密的计算得出一个公式。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适用于不同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
“2017年11月,老师在北京和大连的权威专家见证下,现场视频直播演示手术,并让他们为手术提建议,做学术交流,那是一个对国内顶级专家来说都很难的一个病例,当时就用他创下的方法完成了这台高难手术,当场为患者纠正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通过这一方法,刘汉雄带领团队将对慢性房颤患者的一次性射频消融成功率提高至80%~90%。
未来,刘汉雄还将带领小组成员杨国澍、罗端等中青年专家,在专业方向上取得更多突破。
揽下难题,解决难题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号楼2楼,也是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驻地”,一整面文化墙上,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着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发展历程。“1979年,心血管病研究室成立”“1997年,首批成都市重点学科”“2007年,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首台超声心动图设备研制”“省内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省内首例无休止性器质性室速急诊射频消融术”……名人大家及历任创科先驱,在此被后辈瞻仰,成为科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每在这里开会,学术探讨或独自思考时,看到这面墙,看着先辈们及他们缔造的辉煌成就,我就能感受到一种被激励的感觉。这个‘金招牌’可不能在我手里有闪失,要力争擦得更亮!”身为现任科室主任,张震对自己的要求极高,这些压力,都被他自我消化成为带领科室前进的动力。
2008年一毕业就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张震对科室的感情颇深,在蔡琳和刘汉雄的带领下,与科室共同成长数十年,张震也从刚开始的青涩成长为电生理学科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专家,“我们心内科就是要成为一个能培养出能吃苦、讲奉献,敢创新的团队,目前科室平均年龄36岁,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结构科学的人才梯队。”据张震介绍,目前科室依托首创的以“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的心脏中心,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心血管疾病管理系统,一方面聚焦危急重症、疑难罕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另外一方面建立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全流程管理平台,将学科建设为医、教、产、学、研灵活转化的专科基地。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等主办的“阜外右心与肺血管病论坛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启动大会”举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被授牌为首批“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科室进行技能培训
作为成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领头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率先建立了肺血管病诊治门诊,目前又获批为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全省只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我们加入了这一专科联盟,这对于市级医院来说是极大的专业认可。”肺动脉亚专业组负责人王引利表示,“以前这一疾病经常被作为罕见病,实际上是因为技术水平受限,对疾病的了解过少,存在漏诊、误诊的情况偏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诊断技术率先带回来,不仅提升自己,也要有能力和义务去提升全省的诊疗规范。”她所带领的亚专业组将持续深化对右心功能问题的研究。
注重研发,技术不断提升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对各类患有心律失常、心衰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可以开展国内现有的各类起搏器植入,包括引领起搏技术前沿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D)、无导线起搏器、皮下ICD、传导束起搏技术,以及今年开展的全省首台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植入手术,可以说,我们在植入数量和植入技术难度上均走在全省发展的前列。”据心脏起搏专家童琳介绍,“我们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随访管理工作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亮点——刘汉雄教授研发的一套用于心脏起搏器尤其是CRT个体化参数优化的方法能使患者从起搏器的治疗中更多获益。此外,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勇于创新,依托互联网,通过远程技术,实现患者不用到院也能进行起搏器的参数测试和优化,我们也是全国首家这样做的医院。”童琳表示,这项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全新的管理方式。
刘汉雄教授为患者做手术
心衰,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死亡风险居高不下,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未来还将面对更为庞大的心衰患者群体。“早期的心衰病人,我们可以通过植入自动除颤仪(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更复杂的指征、技术要求更高的植入技术,医院都可以独立开展。同时,医院也是全国CRT培训基地。”
李锦在为患者植入起搏器
亚专业负责人李锦表示,心衰是一个需要长程管理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药物,进行规范的“新四联”治疗,改善预后,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是亚专业追求的最终目标,这对于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心衰中心目前还承担着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和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两种新药的临床试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全国为数不多,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简称“GCP资格认定”)的市级医院。
不断付出,抢夺患者生机
“我们的工作状态和急诊工作的状态十分相似,就是还多了不少新的技术要求。”对于冠脉组组长陈应忠、学科骨干夏茏和熊波来说,冠脉组能取得现在的发展成绩,让他们有很大的成就感。
据陈应忠介绍,冠心病及冠脉介入治疗可以说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传统强项。目前,科室可常规独立开展各种复杂冠脉介入技术:左主干病变、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冠脉旋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复合介入技术。近年来,冠心病亚专业组更专注于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救治,在IABP和ECMO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的救治率,改善远期预后。
“我们所接触到的病人多是急性发作期,我们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很快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夏茏作为能独立开展技术的学科骨干,对自己所从事的亚专业深深地热爱着。手术室内做造影、安支架;穿戴重达10多公斤的铅衣,全副武装;每5台手术中就有一台是急诊手术……这些都是夏茏的日常,“随着手术量的积累和在患者中树立的口碑,我们亚专业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冠脉组团队成员折损自身健康,去换得患者生命的过程,更是他们为患者健康和医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作为胸痛中心秘书,熊波看着中心从10年前一年不到500台手术,到现在一年1500余台手术,手术量在省内排名前列,越来越多患者在这里得到救治。他对中心的实力充满信心,这也确实是技术能力的有效佐证之一。熊波介绍,作为云贵川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中心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平均D-to-W时间(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为70分钟,最短时间仅16分钟,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的90分钟以内。
全方位守护心健康
“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疑难高血压诊治中心”“全国首批心衰中心”……现阶段,团队各个亚专业方向已更加细化,多个专病中心的成立不仅在院内为患者提供精准前沿、省时省力、有温度的治疗管理方案,更是将其技术与同质化管理方案辐射整个成都市。这些将“诊”与“疗”绑定为“一站式”的专病诊疗中心,从理念到技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均走在全川的前列。
如何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拥有“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以前沿的康复理念交上了一份答卷。
“我常常在临床上遇到我的‘老患者’,当他满心欢喜地跟我打招呼说,‘丁医生啊,我上次心梗就是您把我救回来的,这次又是您,可真是太感谢您啦!’我听到后心情非常复杂,怎么就又进来了呢?”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丁寻实所说的这种心梗二次发作的情况较为普遍,不少患者的心脏问题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所引起,但当他们接受急救后,会陷入康复的困境,“救人的技术在现代医学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是防病的医学方向值得我们加大力度探索。”做好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再发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和反复住院率及相应的治疗费用。同时,还有对疾病的预判,在进行特定运动之前,进行功能监测,对自己的状态实现一个精准的预判,进而避免悲剧发生,这是我们对患者全程管理的进一步要求,也是亚专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心内科被授予肺动脉高血压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获得认证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的同时,牵头开展中国心脏康复联盟四川分盟的建设工作,为促进中国心脏康复的科学有序规范发展献智献力。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1/10万,而成都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55/10万,远低于全国水平,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与成都市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的心血管专家、心脏中心支部副书记余秀琼的助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在守护孕产妇生命安全的战线上坚守,长达16年。
据了解,在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当中,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是重要因素。“从上学起做科研课题,我就接触到这一领域,加之医院有着较强的学科优势,2006年,成都市成立产急办时,我便顺理成章地以心血管专家的身份进入。”余秀琼表示,因为临床经验丰富和对高血压识别、诊治的技术纯熟,在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等疑难问题的处置上,也有着更多话语权和信心,“早年间,我们参与急诊会诊的频率比较高,近年来,我们将重心移至对产妇健康教育和前期干预上,可以大大地降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是专业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是目前我们每个心内科医生在二孩、三孩政策下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今年5月,为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的疑难高血压诊治中心挂牌投用。早在两年前,高血压亚专业负责人蒋晖就已经集中力量解决特殊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等问题。
“临床上我们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和诊断不清、长期药物治疗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基层上转并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集中力量找出问题根源。”早在2018年,医院对口支援甘孜州时,蒋晖就遇到一名当地的20岁女性患者,因血压不受控制就医,“这么年轻就出现高血压的问题,很可能是继发性的。”蒋晖解释说,所谓继发性高血压,就是指由明确病因导致的高血压。经过后续的排查,最终发现导致患者血压异常的“元凶”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在明确原因后,采取了对症治疗,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而后顺利怀孕产子。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其成功也汇集了医院多学科力量的技术水平和智慧。
蒋晖表示,疑难高血压诊治中心将通过远程会诊、交流合作等形式,不断将自身的学术、学科优势向周边基层辐射,同步带动区域对该类问题的诊治水平走向更高、更强。
心内科团队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将通过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链条、完善服务流程,持续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西南地区第一方阵医院,实现涵盖全人、全程、全生命周期的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大众健康报记者 侯文瑾
编辑 陈施妤
校对 李 冉
审核 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