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刚上映的《人生大事》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无论是冲着演员朱一龙,还是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时光,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都一定给大家带去了些许感动。
人生除死无大事。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富足,许多人都为自己留了“棺材本钱”,更有的人在生前就为自己挑选合身的寿衣,万事妥帖详尽。
然而在古代,很多人都湮灭在战争与自然灾害中化作黄土,有时没有墓碑,没有棺材,没留下姓名。
有时被草席一卷,扔在孤魂野鬼都害怕的乱葬岗中;还有的连全尸都不被允许,生生被分裂肢解,用最残忍的方式折辱。
所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故人逝去不至于走的落寞,再有殡仪行业蓬勃发展,很多事情殡仪馆都准备的相当完备,给快节奏城市中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给死者一个体面。
只是传统观念导致人们仍然对这个行业讳莫如深。河南郑州的一个灵车司机,自从入了丧葬行业之后,见人从不主动问好,亲朋好友的喜事也从不到场,他尤其忌讳开车踩刹车。
那么灵车司机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他又是为何会选择这个职业的呢?
在郑州,人们偶尔会看见那辆标有郑州殡仪馆专用车字样的面包车,车里坐着约莫30多岁的男子,操控着方向盘,神情肃穆,细看之下似乎还有一些忧郁。
他叫黄宝生,是郑州殡仪馆的灵车司机,在《人生大事》中,开头朱一龙所扮演的便是这样一个角色。
只不过一个分工明确,一个是一条龙服务。因着先辈都是从事这一行业,子承父业,店面虽小,却也“五脏俱全”。
莫三妹出镜玩世不恭,地痞流氓的气质十分符合市井生活,在他眼里殡仪馆做的行当便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甭管外人看着多不吉利,一心想赚钱过日子的三妹几乎没有考虑过这个行业更深层次的意义。
死者为大,但三妹只想赶紧了事,甚至连活人的钱都赚,不怪乎自己老爹气得直接住了院。
而改变他想法的是一个刚刚死了外婆的“小哪吒”,看到三妹把自己外婆带走,年幼的她执着地追着他讨要外婆,刚开始,三妹对小女孩敷衍了事,烦不胜烦。
但随着小女孩想起自己外婆的叮嘱,这个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慈爱长辈。她对小女孩的关怀往事让三妹终于意识到,死亡不是一个人的事,小女孩也绝不是可以敷衍了事的对象。
死者为大,三妹因为小女孩而改变,黄宝生则也渐渐地因为工作而改变。他出生贫寒,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在那个年代,只能依靠苦力劳动赚钱养活自己。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苦力劳动已经不再适合他的生活节奏和未来打算。为了找到一份工作,黄宝生决定学习一门技术。
在当时,司机似乎很少见,社会普遍家庭生活水平不高,购车的人不似今天这样多。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黄宝生觉得自己可以学习驾驶车辆。
如此既不用依靠苦力谋生,而且还能有一技之长,十分适合黄宝生。之后他便开始刻苦学习开车技术。
学有所成之后,偶然间看到郑州殡仪馆的招聘公告。黄宝生觉得可以一试,虽然这份工作总跟死者打交道,但在薪资方面却是符合黄宝生要求的。
从前他靠苦力赚钱,能够深切体会赚钱不易,但现在有这样一个赚钱机会摆在他面前,尽管这个行业鲜有人踏足,但他还是动摇了。
起初,黄宝生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年龄刚刚25岁,很多礼节和殡仪相关问题他并不清楚明白。
左右也是为了赚钱,他并不在乎细枝末节的事情,但随着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数年,黄宝生渐渐地明白了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
人虽作为高级动物,智力超群,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死如灯灭,生前照亮周围,死后亲朋好友却只能靠回忆续上火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埋在生者心中,沉溺在岁月的波涛中,继续推着下一代人继续往前走。
黄宝生看过很多人,痛哭流涕的,不吭不响的,还有冷漠的,他来往于生者和死者之间,一边平静如水,再无波澜,一边哭天抢地,食难下咽。
作为摆渡人,经历了多年的情绪交换之后,黄宝生明白,自己只能做个倾听者。倾听生者的叹息,倾听他们对往事的追忆。
黄宝生变得十分注重礼仪,他总是提前到达指定位置,预防突发状况的发生,他总是风里雨里日夜兼程,几乎本着随叫随到的原则渡人。
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质后,他时常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因此见到人从不主动打招呼问好,担心人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所忌讳。
民间至今仍然有许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黄宝生自然也明白其中缘由。如若遇到亲朋好友喜事临门,他也绝不会参加,即便被邀请也都会婉拒,而他开车也十分忌讳踩刹车。
因为早年练就了过硬的开车本领,所以他开车十分稳当,不会对死者造成二次伤害。
因为职业关系,黄宝生的家人以及周边朋友都对他有所忌讳,虽然担心连及到家庭,但最终黄宝生还是选择了这个行业。
成为灵车司机虽然不光彩,但是却能用赚来的高薪更好地孝敬父母,眼看着父母年事已高,黄宝生不想因为自己没文化,让家庭陷入窘迫。
再加上家庭本来就不富裕,黄宝生十分需要这份工作来改变家里积贫积弱的生活条件。灵车司机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个行业如同千千万万个行业一样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更需要人们改变封建迷信观念,给这个行业的人多一些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