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西岳电子(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之路)

  • 公司招聘
  • 2023-08-08 14:20
  • 龙泉小编

陕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传感器产业重要的研发生产聚集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速26%,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


据感知芯视界编辑部梳理发现,目前,陕西省传感器产业和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西安市和宝鸡市两地。而从区域协同方面来来看,西安和宝鸡等产业优势也已不断形成,加快迈向发展快车道。


关于陕西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和规划,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西安传感器产业发展概况

2、宝鸡传感器产业发展概况

3、陕西传感器产业生态

4、陕西人才资源和政策





西安概况


2020年10月,《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的通知发布,依托西安克瑞斯、紫光国芯、西岳电子等企业,加快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存储器、传感器、物联网、军工等专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化,持续提升西安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水平。


其实,西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已小有规模,在智能终端产业,中兴、华为、酷派已落户西安,中兴布局了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研发方面,华为在西安的研发人员已突破万人,还有英特尔研发中心、微软创新中心、爱立信、EMC 、三星半导体等等,都对西安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机构集聚带动产业规模提升


  • 研发设计方面(排名不分先后)

西安光机所

创建于1962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创新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战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


西安光机所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在基础光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瞬态光学与光子学理论与技术;在空间光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辨可见光空间信息获取和光学遥感技术、干涉光谱成像理论与技术;在光电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先进光学仪器与水下光学技术。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始建于1965年10月,主要从事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混合集成三大专业的研制开发、批产配套、检测经营,是国家唯一集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研究所。是全球IT百强“中兴通讯”的创办单位,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和主力军。


西安市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2020年9月18日,由西京电气总公司和陕西物联网产业联盟按照“公司+联盟”模式运行的“西安市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正式启动组建。该创新中心建设预计投资3200万元,建设周期为3年,将联合传感器上下游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产品研发,聚焦环境监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消费电子、智慧农业等重点应用领域,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协同升级和产业生态完善,建设核心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秦创原陕西电子联合创新中心

秦创原陕西电子联合创新中心突出“三大产业”,即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传感器产业、计算产业三大新兴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落地,打造3+N产业集群。中心目前设有五个研发创新平台,包括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技术开发中心、智能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先进计算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旨在成为构建电子信息行业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


  • 传感器设计制造(排名不分先后)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

1996年成立,专注于多种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制造。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有名的传感器制造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方案解决提供商。产品持续改进,市场不断扩大,品牌永葆增值。目前各类传感器终端已销往欧美等70多个国家,出口产值占公司45%的份额。


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成立,注册资金6116 万元,以“聚焦油气领域 提供智慧大脑”为经营战略,是一家为油气田提供智能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2月新三板挂牌。聚焦核心业务:智能仪器仪表、油气田物联网、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控股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生产应变计、传感器、航空机载和地面测力系统、汽车检测设备和公路超限超载检测设备等电测产品为主,兼营人造宝石及其他晶体制品的多元化现代高新技术企业。


西安创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9年,现主要围绕汽车电子,重点开发氮氧化物(NOx)传感器、颗粒物(PM)传感器、 LTCC无源器件、 MEMS传感器、微波器件、尿素计量喷射泵等产品。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尾气处理系统及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的监测。


西安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成立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新三板”成功挂牌,1990年定华电子创始人王定华教授发明的ELL®外测液位仪表,从容器外精确测量液位,实现了真正的隔离式非接触液位测量,为中国仪表企业世界首创,技术居国内外先进水平,是液位测量技术的一场技术革命。


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知微传感于2016年成立于硬科技之都西安。经过四年的飞速发展,知微传感团队在光学MEMS芯片的原理仿真、结构设计、工艺开发、集成封装、系统测试及应用开发等多个维度均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MEMS芯片行业内,知微传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数十年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经验,为顾客提供各种专用传感器与监测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温度仪表、手持设备、物联网末端采集与无线传输装置等。


海康威视

去年11月,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暨西北研发基地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据了解,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主要用于物联网传感技术、汽车电子、机器人、系统平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净用地面积约12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7.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1.5万人的办公需求,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年纳税总额超过1亿元。


  • 封测方面

陕西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封测产业集聚地。2017年,国内规模前三,西部最大的高端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华天科技在西安投资58亿新建封测厂,美光以及台湾力成等重大项目也落户以及扩产,带动了陕西在封测方面能力和规模的提升。


天水华天科技成立于 2003 年,2007 年挂牌上市,已完成天水、西安、昆山、上海、深圳、美国六地的布局,是全球排名前十的封测厂商。西安基地专注于SiP等中高端封装领域,2020年,实现净利润1.03亿元。


优质的营商环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已构建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企业服务模式,这使得整体投资服务环境大为改善,而其本身在有科研、教育方面的软实力优势,也为进一步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9年、2020年,西安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0年,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2429783户,同比增长11.86%,新登记市场主体449235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占比98.08%,“新陈代谢”旺盛,商业业态更加丰富,市场主体活跃发展。


人才资源和政策保障



日前,智联**联合**宏观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西安入围“应届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和“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显示,西安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2005人上升为30999人,居全国主要城市前五,增速位列全国主要城市前十。


2017年5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3条人才新政举措,计划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为构建大西安“人才高地”描绘出壮美蓝图。


2018年西安市地方税务局发布了《西安市地方税务局高层次人才引进18项优惠政策》(简称“高精尖18条”)。去年8月,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吸引集聚硕博研究生若干措施(试行)》。





宝鸡概况


宝鸡作为全国最早的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压力传感器产业化基地,在《国家“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中,宝鸡传感器产业被纳入国家和全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布局节点。


2019年,宝鸡市提出了打造“中国传感器之都”的目标,按照“平台集聚、产业链发展、跨行业融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渭滨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宝鸡市传感器产业已形成以大、中、小企业各有分布的较为稳定的产业格局,渭滨区作为宝鸡市传感器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传感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占到全市份额的80%以上。


截止2020年12月,全市已有各类传感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60余家,生产的产品达200余种,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行业科技人员已有上万人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业界拥有相当的地域知名度。


2021年全区实施传感器产业化项目8个,总投资20.8亿元:其中投资8亿元的方芯半导体封测项目,将填补宝鸡市芯片封测产业空白;投资5亿元的麦克传感器扩能搬迁项目,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压力传感器生产基地;投资1亿元的中创精密温度传感器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国产热敏传感器的进口替代。


2019年,全区传感器及相关产业产值为22亿元,2020年达到25亿元,年增长率达到了14.3%,预计2021年随着传感器产业园投入运营,全区传感器产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


产业链不断完善



纵观宝鸡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以硅基力敏传感器为起源,后逐渐研制出压力、温度、流量、液位四大类传感器,先后涌现出以麦克传感、恒通电子、秦川宝仪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拥有各类传感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60余家,累计获得国家专利千余项,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膜片、线缆、壳体、芯体、敏感元件到变送器的完整产业链。


产业集聚



2019年,陕西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落户宝鸡市渭滨区。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规划占地198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孵化园、科技园、产业园3个片区建设。


其中,产业园规划建设8.3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电子厂房,配套建设3000平方米超净车间、体验中心、创新中心和西北最大的封装检测中心,重点引进50户以上,在力敏、光敏、磁敏、气敏、惯性等方面具有领先技术和核心科技的新型传感器企业,全面培育“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机产品+应用集成”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传感器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基础和创新体系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工业布局城市,大中型企业和国防军工企业相对集中,工业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尤其是制造业发达,拥有雄厚的传感器制造和配套能力。


为发展传感器产业,宝鸡市积极争取省市支持,牵头成立陕西省传感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宝鸡市传感器科协,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通过建设传感器院士工作站、专业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等支撑机构,形成“核心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公共服务”的“三位一体”的传感器创新体系。


扶持政策



近年来,围绕打造“中国传感器之都”的目标,宝鸡市制定了《传感器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制定一个规划、出台一批政策、建设一个园区、成立一个联盟、吸引一批人才”的思路,全面推动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提供更好的条件、更优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传感器企业落户。


2019年出台的《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十条政策》,“总部十条”蕴藏真金白银,极具吸引力,包括财政奖补、企业上市、科技研发、人才激励、服务保障5个方面内容;在支持科技研发方面,第六条对企业新建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的国家级中心分中心和省级研发平台,分别给予100万、50万元建设补助。在支持引进人才方面,第七条对年度地方财力贡献2000万元以上企业的高管、专技人才,按个人所得税地方贡献的70%补助本人。


人才资源和人才新政



近年来,宝鸡市坚持把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多渠道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比如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与宝鸡高新区合作,实施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高温气冷实验堆项目;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宝鸡巨成钛业公司合作实施了钛汽车零部件项目。截止2019年9月,宝鸡市先后与96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地合作。


为了使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宝鸡市出台《引进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政策》等文件,对引进的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截止2019年9月,宝鸡已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壮德等高层次人才113名,其中两院院士14名。





陕西传感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为推动传感器行业发展,陕西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及传感器,要求依托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骨干企业,吸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等配套企业集聚。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秦川机床集团、渭河工模具公司等研发机构和优势企业,加快布局智能软硬件产业,争取在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升级。


从梳理西安市和宝鸡市传感器产业发展概况发现,近年来,陕西传感器产业集聚地——西安和宝鸡产业发展呈现出别样光景。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此集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测和应用,产业链体系逐渐完善,已一跃成为国内传感器产业版图重要的一部分。



陕西人才资源和政策


与其他西部省区不同,陕西的科教和人才资源较为丰富,高等院校110所,科研院所130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110余个,各类人才总量597万,约占总人口的15%。


据悉,其中有20多所设有微电子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国的1/6。人才基础对于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也是我国半导体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省份,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育提供了坚实基础。截止2019年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在陕西区域已达71人,居全国前列,彰显了科教大省陕西的科研实力。


陕西人才新政


在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将“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作为第一项任务,用了近2000字的篇幅,从6个方面对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部署。


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中,均将人才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确定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分工。


为加快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在陕高校吸引聚集人才优势,解决陕西省高端人才缺乏、招引人才困难等问题,陕西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初步确定规模为1个亿、连续实施三年,加强和支持人才引用工作。


扶持企业政策



为了提高大型仪器等科技资源利用率,降低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技创新投入成本,自2017年开始,陕西省科技厅无偿向陕西省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用于资助其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或其他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及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


根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陕西省将建设中小企业研发服务中心,加大创新券投入补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指导、研发支持、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研发及创新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010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