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中海房地产(中海地产规模突围战)

  • 公司招聘
  • 2023-08-09 10:10
  • 龙泉小编

中房报记者 唐珊珊 | 北京报道

一向高冷独行的中海地产,突然打出了合作共赢牌。

3月13日,中海地产官微发布了一则2020年寻地合作计划,计划称:诚邀合作伙伴就股权收购、资产转让、国企混改、城市更新、联合开发等业务范畴进行全面合作,并特别注明:城市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全国一二线城市及强三线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3月17日,中商数据显示,2020年2月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下称“中海地产”)合约销售金额约为126.7亿元,同比下降约29.2%。合约销售面积约为7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36.1%。

对此,北京一国企地产企业投资部副总经理徐允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转变更多的是来自规模的诉求,规模停滞一直是中海地产面临的问题,单纯靠公开市场拿地局限性很大,合作与收并购是短时间内完成规模增长的最佳途径。”

寻地计划背后的规模焦虑

此次中海地产挂出的寻地计划,涵盖华东区域、北方区域、华南区域、华北区域、西部区域、以及专攻二线以下城市的中海宏洋。从海报上各区域的合作目标城市来看,其依然偏好一二线核心城市,如华东区域,合作辖区圈定为长三角一二线城市、强三线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华南区域则聚焦于“四省十城”,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福州等;北方区域主要聚焦于青岛、烟台、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

“中海地产这几年一直保持着积极拿地的节奏,但仅从招拍挂市场获取优质土地是有限的,而且优质土地获取成本也会因竞争关系而增加,收并购和股权收购以及城市更新等模式,可以带来更多低价优质土地,尤其是发展能级较高的城市。”中海地产华南区一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2017年以来,中海地产便开始转变保守的拿地姿态,开始频繁出现在公开市场。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两年,中海地产拿地金额分别为1152亿元,760亿元,均位于房企新增货值排行榜TOP5。进入2019年,这一势头更加猛烈,仅前7月,中海地产共取得35宗地块,总土地面积228万平方米,总耗资731.31亿元;此外,中国海外宏洋前7月耗资约182.9亿元收购土地面积137.94万平方米。

7月中旬,中海地产以79.4亿元总价,18.79%的溢价率拿下了北京市丰台区造甲村地块,创造了北京年内总价地王。随后又相继在东莞、厦门、苏州等地拿下“地王”项目,下半年,又陆续进入西安、天津、长春等地拿下多宗地块。今年1——2月,中海地产再次以113亿元的拿地总价位居房企拿地排行榜第三。按土地投资金额占比来看,一二线城市仍是投资重地,土地投资占比为85%,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投资总金额占比约为14%。

寻地计划背后更多的是土地储备不足的焦虑,根据记者统计,目前中海(不含中海宏洋)目前总货值12292.05亿元,这一水平远远落后于销售排名排在它前面的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保利、绿地,且前6者最少的一位也有2万亿以上的土储货值。尽管近两年拿地凶猛,但其账面土地储备并未明显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中海总土地储备始终徘徊在6000多万平方米左右,权益土地储备分别为5378万平方米、5697万平方米以及5540万平方米。同时,由于2019年拿地成本攀升,利润率水平在后期多少受到影响。

颜建国的选择

2019年3月,中海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在提出"净利润率为最终目标”的同时,公开表示:为了净利润的持续增长所需的规模增长是必须的,中海也在努力保持净利润位于行业前列。可见,一向对规模并不十分看重的“利润王”中海,有了新的打算。

在中海地产的寻地计划海报上,赫然写着:“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简单的口号背后,悄然隐现中海以利润换规模的决心。

根据财报资料梳理,2013年至2017年中海分别实现销售1385亿港元、1408亿港元、1806亿港元、2106亿港元以及2330.7亿港元。尽管稳住了行业第七的位置,但销售规模增速在行业中却并不具优势。在此5年间,中海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24.19%、1.66%、28.27%、16.61%以及10.1%。而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6.33%、-6.31%、14.4%、34.77%以及13.67%。

“无论是联合开发、国企混改还是城市更新,与中海此前独步操盘相比,无论是权益收入还是利润上都多少会受到影响,但是这种模式却可以使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做大做强,对于有规模诉求的企业,这是最快晋级的重要途径。”一位前中海上海项目投资部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虽然2013年起中海就曾表示出与外界合作的意愿,单近年来一直鲜少有具体落地,据记者统计,2019年,中海地产累计斥资1133.6亿元拿下的53个项目中,除4个香港项目外,其余49个项目,仅郑州高新、北京石景山两个项目采取合作模式,且合作对象均为中海老友“中建方程”与石景山地主“首钢”。对于近两年保利、金茂等热衷的地方国企混改也兴趣寥寥。

此次寻地计划,似乎可以追溯到年初的那场重大人事调整。今年2月,中海集团旗下三大上市平台同时发布公告称,颜建国一次卸任9项职务,将专任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不再兼任公司行政总裁。张智超等一批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年轻“海之子”集体走向核心管理层,这一变动也意味着全面掌舵“中海系”近一年后,中海集团董事长颜建国将权力正式下放。

年轻的管理层和放开的合作共赢计划,中海地产的规模突围之战面临考验,也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0430.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